APP下载

失眠症的发病机制与中西医治疗手段的研究进展

2021-12-02王志祥孙丕云冯驭臣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22期
关键词:神经递质失眠症针法

石 彧,王志祥,郭 会,孙丕云,冯驭臣

(柳州市中医医院肿瘤科二病区,广西 柳州 545001)

失眠症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此病是引起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据调查,近年来我国失眠症的发病率为10% ~20%。在失眠症患者中,慢性失眠症患者约占50%。失眠症的病因、病机涉及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行为因素和生理因素。上述因素可导致患者过度觉醒,从而罹患失眠症[2]。失眠症患者的临床治疗复杂且耗时[3]。有研究用行为干预法、认知干预法和药物干预法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性,结果证实,对病情较轻的失眠症患者进行简单的行为干预和基于网络的认知干预均具有可行性[2]。对于症状较重的失眠症患者,有必要对其进行药物治疗。近年来,多种新药被用于治疗失眠症[3]。在治疗失眠症的西药中,苯二氮䓬受体激动剂较为常用,其安全性得到临床上的普遍认可。众多研究者认为,在对失眠症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期间,应严格限制使用药物的剂量和疗程[2]。经颅磁刺激疗法和电刺激疗法是临床上治疗失眠症的新方法,目前正处于研究阶段[4]。与上述西医疗法相比,中医疗法在治疗失眠症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5]。本文主要分析失眠症的发病机制与中西医治疗手段,以期为此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失眠症的发病机制

失眠症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临床上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神经生理学研究表明,失眠症的发生与患者脑内神经递 质5- 羟 色 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多 巴 胺(dopamine,DA)、γ- 氨 基 丁 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水平均存在一定的关系。5-HT 又叫血清素,是一种神经递质,主要分布于人大脑的松果体和下丘脑中。5-HT 可参与多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调节中[6]。患者脑内5-HT 的含量降低是引发失眠症的主要原因。提高5-HT 的含量能显著改善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研究表明,失眠症患者脑内DA 的含量降低可减少其睡眠时觉醒的次数[7]。Vgontzas 等[8]的研究发现,共同调节信号分子(5-HT 和DA)和glymphatic 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垃圾清除系统)与偏头痛和失眠症的发生均有关。Zhu 等[9]在治疗帕金森病的过程中发现,为此病患者使用大剂量的多巴胺激动剂进行治疗,可导致其出现较为严重的失眠症。由此得出结论,若血清DA 的含量增加,会降低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质量。Pimentel 等[10]的一项以果蝇为研究对象的实验结果表明,果蝇脑内中央复合体的背侧扇形小体关联的神经元簇是睡眠稳态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控制动物的睡眠/ 觉醒状态。人工激活这些神经细胞会使果蝇处于睡眠的状态,而这些神经细胞的兴奋性降低则会导致果蝇发生失眠症。这一研究结果证实,DA 是一种神经调节剂。脑内DA 的含量增加可以引发失眠症。Gottesmann 在2002 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GABA 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抑制性神经递质。众所周知,GABA(A) 受体的激活有利于提高人的睡眠质量。Jembrek 等[11]的研究中指出,GABA 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在调节整个大脑的神经元传递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可影响多种生理和心理过程。GABA 水平的变化可引起兴奋性信号和抑制性信号之间的失衡,并可参与许多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生和发展。GABA通过离子性GABA(A)受体和代谢性GABA(B)受体发挥作用。研究表明,人脑内的快速抑制性神经传递主要由神经递质GABA 及其突触靶点A 型GABA 受体介导。此受体的功能若出现障碍可引发癫痫、焦虑和失眠症等疾病[12]。

2 西医治疗失眠症的研究现状

Wisden 等[13]在GABA 和睡眠药理学的研究中提出,γ-氨基丁酸神经元睡眠促进药的开发是具有实用性的。目前,以唑吡坦为代表的GABA(A)受体正向变构调节剂仍然是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最有效药物。Hannah[14]的报道指出,卢美哌隆(Lumateperone)作为一种新药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可同步调节患者脑内5-HT、DA、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的水平。2019 年12 月,卢美哌隆首次获得批准用于治疗成人精神分裂症及持续性失眠症。Nielsen[15]的研究指出,苯二氮䓬受体激动剂可通过调节GABA(A)受体的变构来增强GABA 的活性,减缓神经传导,起到镇静、抗焦虑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使用苯二氮䓬受体激动剂进行治疗的患者易出现药物依赖,需为其逐渐减少此药的用量。Chiaro 等[16]的研究结果表明,唑吡坦是一种与GABA(A)受体α1 亚基高度亲和的咪唑吡啶类药物。此药是临床上短期治疗睡眠障碍性失眠症的首选药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质疑临床上对唑吡坦的滥用倾向。Pinto 等[17]的研究比较了应用两种选择性GABA(A)激动剂(佐匹克隆和埃唑匹克隆)治疗失眠症的效果。结果显示,治疗4 周后,使用这两种药进行治疗的失眠症患者获得的疗效相当,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吞咽困难、头痛、头晕、烦躁和恶心。

3 中医治疗失眠症的研究现状

中医认为,失眠症的发生与诸多因素均有关。失眠症的病因病机主要是患者思虑过多,心脾内伤,或心肾不交,阳不交阴,或肝阳扰动,心胆气虚,或胃中不和等。中医治疗失眠症的方法包括中药内服疗法、针灸疗法、穴位贴敷疗法、经络推拿疗法等。Zhang 等[18]的一项对应用安神类中药治疗失眠症的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临床上主要是通过检测失眠症患者脑内5-HT 和GABA 的水平评估应用安神类中药治疗失眠症的效果。Zhang 等[19]用补益类中药治疗失眠症的研究结果显示,补益类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可以通过调节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5-HT、DA、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GABA 等相关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的表达水平延缓失眠症等神经递质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发展。Wang 等[20]采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血清5-HT 的水平升高,其血清DA 的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可有效地改善此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延长其每次睡眠的时间,调节其血清5-HT、DA的水平,提高其睡眠的质量。王影等[21]观察酸枣仁提取物对失眠小鼠脑组织内DA 的影响。结果显示,使用该药治疗后,失眠小鼠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其血清DA 的水平降低,其入睡率提高,睡眠的时间延长。郭鑫等[22]对PCPA模型大鼠进行检验发现,其血清DA 的含量明显升高。对此大鼠进行针刺治疗后,其血清DA 的含量明显减少,睡眠质量明显提高。Yan 等[23]的动物实验结果显示,采用酸枣仁水提取液(4g 或8 g/kg/d)治疗7 d 后,失眠组大鼠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Huang 等[24]采用UPLC-MS/MS 和主成分分析法测定大鼠血清、尿液、脑、心、肝、肾和肾上腺中的9 种神经递质。结果表明,失眠组大鼠血清中5-HT 等神经递质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大鼠。这说明,交泰丸具有调节神经递质表达水平的作用。在失眠症患者中,痰扰心神型失眠症患者较为常见。此类失眠症患者常患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疾病。《黄帝内经》中说:“胃不和则卧不安”。这提示,失眠症的发生与患者“胃不和”密切相关。香砂六君子汤是《古今名医方论》中治疗脾胃不和的良方。孔庆活[25]的研究证实,采用加味香砂六君汤(在香砂六君子汤中加入酸枣仁、夜交藤)进行治疗的脾胃气虚痰扰心神型失眠症患者,其临床疗效、睡眠质量、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优于使用阿普唑仑片进行治疗的此类患者。这表明,应用加味香砂六君汤治疗脾胃气虚痰扰心神型失眠症的效果较为理想,能有效缓解此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Tang 等[26]的研究结果显示,采取穴位电刺激法对失眠大鼠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其睡眠的质量。用穴位电刺激法对失眠大鼠进行治疗,可上调其下丘脑5-HT 的表达水平。蒋海琳等[27]对比分析了采用神门穴电针法与神门穴配伍腧穴电针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效果,结果发现,应用这两种方法均能够显著提升失眠症患者血清GABA 的水平,降低其血清DA 的水平。李春丽等[28]研究采用栀子厚朴汤治疗失眠症对此病患者不良情绪及血清DA、5-HT、GABA 水平的影响。在此研究中,为其中一组患者使用盐酸多塞平片进行治疗,为另一组患者联用盐酸多塞平片和栀子厚朴汤进行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血清5-HT、GABA 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这提示,用栀子厚朴汤治疗失眠症可显著改善此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其不良情绪,提高其睡眠的质量[29]。近年来,中医尝试采用药线点灸法治疗失眠症。在对失眠症患者进行药线点灸治疗的过程中,点燃药线(经壮药制备液浸泡过的直径约为0.7 mm 的苎麻线),利用药线熄灭后留下的圆珠样炭火星对患者体表的相关穴位进行烧灼,可调畅气血、平衡阴阳、固本培元、促使三部之气同步,最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 头皮针治疗失眠症的优势

Xu 等[30]比较采用不同针灸疗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效果。此研究将五种不同的针灸方法作为干预措施,共纳入3304 例受试者。研究结果显示,与采用电针刺激法、电针刺激法结合电针刺激头皮针灸法、温针灸法、传统针灸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效果相比,采用头皮针灸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效果最佳。头皮花针法是基于失眠症基本病机研究出来的一种针灸疗法。相较于传统的头皮针法,头皮花针法在选穴、进针的深度和进针的方式上均有创新。在采用头皮花针法对失眠症患者进行治疗期间,以督脉和胆经穴位为主穴,使用的方法为浅刺法,以穴位为基点左右两侧交叉进针。此法从失眠症的基本病机入手,引阳入阴,可使阴阳之气得以顺接。失眠症是恶性肿瘤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西医多选择镇静催眠类药对恶性肿瘤所致失眠症患者进行治疗。应用此类药物虽然可以在短期内改善患者失眠的症状,但易损伤其肝肾功能。研究发现,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手术、放化疗、中药治疗后其体内气血的运行可出现障碍,脏腑功能处在失调的状态。同时,此病患者脾胃的功能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使其脾胃运化不利,生化乏源,阴血亏虚,心神失养,最终引发失眠症。石彧等[31]的研究结果显示,与采用体针法联合地西泮进行治疗的肿瘤化疗后失眠症患者相比,采用头皮花针法进行治疗的此病患者疗效更为理想。头皮花针法的操作简单、治疗费用低、起效迅速、效果显著,如果能将这种中医疗法广泛地应用于失眠症患者的治疗中,并深入研究此法对于失眠症患者血清5-HT、DA、GABA 表达水平的影响,对于认识传统医学、探索应用头皮花针法治疗失眠症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5 小结

失眠症的发生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中医疗法在治疗失眠症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临床上在对失眠症患者进行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结合中医药疗法对其进行治疗,以确保其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猜你喜欢

神经递质失眠症针法
科普拟人让理解更轻松
槐黄丸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神经递质及SCF/c-kit通路的影响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度洛西汀治疗对抑郁症患者血清神经递质及神经功能相关因子的影响
177例中老年失眠患者PSG的特点分析
快乐不快乐神经递质说了算
失眠症状≠失眠症及早治疗是关键
归脾汤联合地西泮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