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凉红牛标准化养殖示范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21-12-02张小彦

中国畜禽种业 2021年12期
关键词:静宁县养牛示范村

张小彦

(甘肃省静宁县畜牧兽医中心 743400)

长期以来,静宁县西北部乡镇以发展传统旱作农业为主,种植结构单一,耕作管理粗放,产量效益不高,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不畅,扶贫产业短腿问题十分突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以来,为切实找准西北部产业发展路子,按照“一园六区”的产业规划思路,静宁县组织人员坚持因地制宜、农民自愿、市场主导的原则,采取县内调研和外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明方向、找差距、谋思路,对西北部产业发展进行系统规划、精准定位,一致认识到西北部区域立地条件较差,但土地面积宽广,寒旱气候特征明显,适宜多种饲草生长,群众养牛基础较好,具有发展牛产业的良好条件。紧扣脱贫攻坚重点任务,明确提出了“南部苹果、北部草畜、高效循环、互补互促”的产业发展目标定位,探索形成“国有平台公司+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产业扶贫“静宁模式”,大力推进牛产业发展,扶持引导贫困群众赶着平凉红牛致富奔小康,使西北部决胜脱贫攻坚的产业更强、质效更优、成色更足。特别是2020 年6 月平凉市委下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平凉红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助推脱贫攻坚的若干政策措施》 后,静宁县多方筹措资金3640 万元,在西北部5 乡镇30 个村大力实施平凉红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加力推进红牛产业由“零星散养”向“规模集群”发展。2020 年底,全县肉牛饲养量达到14.8 万头,其中存栏10 万头,较上年分别增长3.83 万头、2.6万头,分别增长34.68%、29.87%;出栏肉牛3.8 万头,较上年增长50.59%;平凉红牛存栏3.7 万头,较上年增长0.8 万头,增长22.8%。通过静宁县平凉红牛标准化养殖示范村的创建,我们得出以下几点体会与启示。

1 优化思路是方向,依靠发展规划牵动了肉牛产业化

静宁县抢抓平凉市大力发展平凉红牛产业的历史机遇和政策机遇,按照“远抓苹果近抓牛、当年脱贫抓劳务”的产业扶贫思路,先后召开牛产业发展会议及现场推进会等专题会议,通过深入调研论证,结合全县实际,制定出台了《静宁县“十四五”畜牧产业发展规划》 《静宁县肉质肉牛产业园创建规划》 《关于加快平凉红牛扩群增量推进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静宁县平凉红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村)建设工作方案》 等政策文件,决心把平凉红牛作为西北部乡镇群众脱贫增收的主导产业,在资金扶持、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养殖规模大幅增加,不断提升科技含量。2020 年着力打造原安、灵芝2 个平凉红牛标准化养殖示范乡镇和界石铺崔岔,四河芦湾等30 个平凉红牛标准化养殖示范村。

2 行政推动是关键,依靠政策措施推动了肉牛产业化

静宁县以平凉红牛为主的牛产业按照“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路子,在各级党委政府的行政推动和政策扶持下,实现了规模“由小到大”、管理“由粗到精”、品种“由土到良”、饲料“由单到全”、效益“由百到万”,促进了规模扩张和效益提升,为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了坚实的产业振兴基础。静宁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四大机关联席会议和县委专题会议,精心研究,在准确把握西北部资源禀赋和群众基础上,对于建设内容、奖补项目、政策标准进行多次讨论研究,制定了平凉红牛标准化养殖示范村建设方案、工作手册,依托省、市产业扶贫的政策机遇,全力打造静宁县平凉红牛产业。采取政府主要领导全面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行业部门包干抓的责任机制,进一步明确了主攻方向和建设重点,通过行政推动来助力全县牛产业发展,促进贫困户增收。

3 项目建设是抓手,依靠资金扶持鼓动了肉牛产化

静宁县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采取“三个一批”项目建设发展思路,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县各级各类资金,不断加大对牛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集中力量谋划和抓建了一批事关肉牛产业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2020 年县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安排3640 万元(县财政专项列支1000 万元),打造平凉红牛标准化养殖示范村,对示范村非贫困户养殖业奖补政策用财政专项资金解决,争取省级“粮改饲”项目575 万元,全面开展全株玉米青贮工作,同时筹措各类资金建成了界石铺镇平凉红牛粤港澳市场中转基地、雄康牧业、万众牧业基础母牛超市等。各乡镇基础母牛超市为辖区内养牛户选购配送基础母牛,县上出台了“补助建棚、贷款养牛、母牛补贴、新增奖补”等一系列扶持牛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通过项目支撑,不断推进肉牛产业化。

4 完善体系是重点,依靠链条延伸舞动了肉牛产业化

组建成立了静宁县牛产业发展联盟,制定了平凉红牛购销办法,形成政府主导、公司化运作、合作社组织贫困群众养殖的产业扶贫新机制,按照“五统一分”模式,以不高于市场价向农户投放基础母牛,以高于市场价格回购农户牛犊,进行集中育肥销售,既降低了养殖成本,又保障了肉牛品质,将农户和养殖基地有效嵌入产业链条。建成饲养规模1000 头的甘肃雄康牧业平凉红牛标准化养殖繁育基地,甘肃雄康牧业平凉红牛标准化养殖繁育基地对接灵芝、三合等乡镇的20 个养牛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980 户,投放基础母牛980 头,切实发挥了平凉红牛基础母牛“蓄水池”的作用,促使平凉红牛扩群增量,不断壮大提升全县平凉红牛养殖规模,推动全县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保障全县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推广好“五良”养牛技术,静宁县畜牧兽医中心组建成立了静宁县平凉红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村)建设巡回指导专家团队,着力从产业扶持政策解读、暖棚建设技术、调运监管、饲草青贮、育肥技术和疫病防控等方面进行服务指导,确保养牛户用活用好各类政策,获得养牛效益。

5 优良品种是核心,依靠科技创新驱动了肉牛产业化

优良的种群是产业发展核心,静宁县围绕树亮平凉红牛品牌思路,积极组织开展平凉红牛赛牛大会,宣传推介平凉红牛,不断激发全县农户养殖平凉红牛的热情。同时,积极争取农业农村部和省市平凉红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项目,大力实施良种基础母牛扩群增量。以县内较好的养牛企业为依托,建立了平凉红牛良种核心选育群,加强品种改良和后续扩繁管理,示范推广直线育肥等关键技术,不断提升全县肉牛良种化程度。截至目前,静宁县累计建成村级动物防疫示范及冻配改良点56 个,积极争取省上畜禽良种化项目,每年完成秦川、红安格斯等良种肉牛冻配3 万胎次,产犊2.7 万头以上,切实发挥好科技进步在肉牛产业发展中的贡献,实现了保母扩群,提质增量的目的。

6 销售市场是目标,依靠广开销售路拉动了肉牛产业化

市场销售获得最终效益是平凉红牛产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为切实做大做强平凉红牛品牌,静宁县依托界石铺镇平凉红牛粤港澳市场中转基地等大型龙头企业集团,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拓宽交易市场,以适应中低端市场需求为主、兼顾高端市场为基本市场定位,以平凉红牛活牛交易为主,深加工肉类产品为辅,走“品种化繁育、标准化生产、一体化服务、品牌化经营、订单化出口”的路子,培育壮大平凉红牛产业,提高红牛养殖收益。进一步扶持养殖和屠宰企业,强化衔接沟通,生产安全健康、优质嫩美、品种多样的静宁优质牛肉,打造地方和企业品牌,使肉牛、红牛养殖真正成为农户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2020 年,界石铺镇平凉红牛粤港澳中转基地完成出口供港平凉红牛1085 头,占全市供港活牛80%,2021 年一季度供港出口352 头,切实做到了优质肉牛的高价销售。

猜你喜欢

静宁县养牛示范村
干部带头 乡村e站助力 共同打造高品质示范村
秋季养牛羊 注意防治片形吸虫病
夏季养牛提高利润有办法
无障“爱”——全国无障碍示范村祁巷村研学活动汇报
打造高品质流翔高钙对比示范村
杨伟军:养牛脱贫谋致富 “牛劲十足”奔小康
Application of Classroom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上海完成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任务
现代农业视角下农业区域专业化发展研究
Love and Responsibility Connect Three Gener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