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西市高粱产业发展的优势、问题及对策

2021-12-02司玉群

农技服务 2021年7期
关键词:高粱农户生产

胡 玲, 李 华, 高 英, 司玉群

(1.黔西市农业农村局, 贵州 黔西 551500; 2.黔西市定新彝族苗族乡人民政府, 贵州 黔西 551500)

高粱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抗逆性,加工后可制成淀粉、糖、酿酒、面条、煎饼、糕点等食品。贵州是我国白酒大省,白酒被列为贵州千亿级产业[1]。按照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贵州省酒用高粱原料种植规划(2020-2022年)》,2020年贵州省酒用高粱种植面积目标为13.33万hm2,产量50万t[1]。随着酿酒企业对高粱的需求量增大,作为黔西市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的高粱,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19年全市高粱种植面积达0.42万hm2,2020年增至0.67万hm2以上[2]。黔西市已将高粱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发展,在此背景下,分析黔西市高粱产业发展优势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推进黔西市高粱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1 黔西市高粱产业发展的优势

1.1 自然优势

黔西市位于贵州中部偏西北、乌江中游鸭池河北岸,是毕节市东大门。全市土地以山地和丘陵地形为主,区域内土层深厚、湿润,有机质含量高,土壤以微酸性为主,pH 4.5~6.5。气候属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类型多样,四季分明,水热同季,雨量较为充沛,小气候差异显著等特征。多年平均气温14.2 ℃、降雨量1 087.5 mm、日照1 066.9 h、无霜271 d。境内最高点海拔1 679.3 m,最低点海拔760 m。低纬度、高海拔的地势特点可满足高粱生长需求。

1.2 政策支持

高粱作为酿酒业的原材料,贵州省白酒行业对高粱的需求量不断增大,有效推动全省高粱产业的发展。2018年,贵州省农委将黔西市“一县一业”确定为0.67万hm2酒用高粮种植县,以此为契机,黔西市委市政府将高粱产业作为全市的重点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的抓手。近年来,黔西市紧紧依托贵州省白酒产业发展,不断调整高粱产业布局、制定生产标准,推动高粱产品有机认证工作,目前,1.44万hm2有机产地认证正在进行中,为高粱产业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1.3 技术优势

黔西市积极培育农业科技人才,全市拥有在职种植业农技人员185人,其中研究员2名,高级农艺师22名,农艺师75名,初级职称人员86名。这些种植技术人员可为高粱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近年来,技术人员不断总结出适宜当地粮油作物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助推高粱产业发展。

1.4 交通便利

黔西市交通便利,黔贵、黔织、黔大、黔北高速公路、夏蓉高速、杭瑞高速、贵毕高等级公路贯穿全境,县乡村组道路互联互通,为产业发展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

1.5 配套设施优势

黔西市粮油购销有限公司和世纪特需商品(贵州)营销有限公司下属黔西市益民特需红高粱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均为全市高粱产品的收储企业(合作社),2家企业(合作社)现有储粮设施3万t以上,2019年2家企业(合作社)分别在金碧、五里、甘棠、锦绣街道、水西街道5个乡镇已建或在建5处高粱烘干除杂整理中心,可为优质酒用高粱提供仓储和加工场所。

2 黔西市高粱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生产风险大

一是种子质量良莠不齐。由于种子由订单生产企业自主提供,种子质量由企业控制,存在质量风险。二是病虫危害。高粱生产过程中病虫害与品种抗性、自然气候及病(虫)源有密切关系。单一品种大面积种植,遭受病虫害侵袭风险将不可控。三是气候影响。生产季节年度间气候对高粱种植影响不同,但早春干旱和收获期低温阴雨对高粱生产影响较大。

2.2 生产管理不足和成本增加

一是在运行模式上,全市高粱种植主要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或“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3],实施主体主要以农户为主,企业、合作社主要提供生产资金、物资,实施过程中技术指导依赖职能部门,实施主体生产面积扩大后管理难以到位,进而难以保证生产数量和质量,也难以抵御自然灾害等风险。二是在成本上,除必要的生产成本,高粱生产随自然气候的变化,年度间可能出现成本增加。

2.3 产品销售收益低

一是高粱销售价格受品牌和下游产业影响,波动较大。当前,全市高粱未取得绿色和有机认证,且事实上的有机高粱产量不足,高粱产品只能以普通商品销售,价格与有机品牌相比悬殊较大,农户收益不高。同时,下游酿酒企业的原料需求对高粱单价影响大,高粱价格不能相对稳定导致生产不稳定,对高粱产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二是种植户的价格话语权弱。酿酒企业抱团控制高粱原料收购价格,影响农户种植高粱的经济效益。

3 黔西市高粱产业发展的对策

3.1 提高种子质量

针对高粱种植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应对高粱产品实施订单生产模式。其中,考虑到黔西市高粱种子目前主要来源于酿酒企业和合作社,需加强对相关企业和合作社的监管,确保订单企业提供优质高粱种子。同时,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在企业与农户之间的纽带作用,协调解决好种植农户与酿酒企业和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的种源矛盾问题。

3.2 加大种植技术培训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兴农是实现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高粱种植进入关键季节,县乡村各级部门按照职责职能,扎实做好宣传工作,让广大农户对高粱种植有深入认知,提高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同时,县乡农技人员要深入乡村、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提供面对面指导、心贴心服务。农业部门要根据种植户的实际文化水平,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培训,让种植户更快理解培训内容,并将其和实际生产结合起来。

3.3 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

经营主体是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也是山区农业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黔西市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培育一批具有特色的高粱产品企业,并将其打造成为当地龙头企业,促进当地高粱产业的发展。其次,积极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种植基地,由企业或合作社统一提供种子、农药化肥、技术指导,并制定统一收购价格,将部分农产品的市场风险转移到合作社和企业,提高农户的市场抗风险能力,确保种植户的切身利益。

3.4 重视基层组织领导

基层党建引领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全市定新、甘棠、五里等地高粱产业发展较好的经验和事实证明,产业发展、壮大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带动引领作用。在高粱产业发展中,基层党组织要结合各乡镇(街道)、各村(社区)的实际,充分探索适合的介入和联结方式,更好发挥基层党建的引领作用,为产业发展增添新动能。

猜你喜欢

高粱农户生产
物联网管大棚 防寒生产两不误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阿宽的生产小组
高粱红了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金秋时节高粱红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Global interest in Chinese baijiu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