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涡阳县小麦-玉米一年二熟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2021-12-02张瑾英

农技服务 2021年7期
关键词:墒情籽粒秸秆

张瑾英

(涡阳县星园农业综合服务站, 安徽 涡阳 233607)

涡阳县位于安徽省北部,淮北平原腹地,地处亳州市中心,有皖北门户之称[1]。其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较低,属于季风气候区,为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2]。涡阳县是淮北地区的小麦主产区之一,也是国家优质商品粮基地县[3],2017年小麦播种面积11.8万 hm2、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46.1%,总产量90.6万t、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67.3%[4]。玉米也是涡阳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2018年全县玉米种植面积4.1万hm2,产量22.58万t[5]。小麦和玉米种植对保障涡阳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当地小麦和玉米种植水平,从培肥地力、品种选择、施肥、播种、病虫害防控和收获等方面,总结小麦-玉米一年二熟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要点,供当地小麦和玉米种植者参考。

1 培肥地力

一是加强农田综合治理,坚持抗旱与除涝相结合,土地平整与深翻改土相结合,不断提高高标准农田的比重;二是积极推广秸秆科学还田技术,加大秸秆还田技术和还田方法、方式的研究,有针对性地解决秸秆还田中出现的新问题,重点解决还田量大、秸秆分布在表层、腐熟慢及加重病虫草害发生等突出问题;三是改进整地方式,改变单一旋耕造成的耕层浅、作物根系不易下扎、土壤蓄水保肥能力差等弊端,大力推广深耕、深松技术;四是增施有机肥及生物菌肥;五是扶持、鼓励兴办粮食种植与畜禽养殖相结合的家庭农场,既能解决畜禽废弃物的污染问题又可培肥地力。

2 选用高产、优质及多抗品种

2.1 小麦品种选择

小麦品种应有较高的增产潜力,且产量三要素协调;抗寒性好尤其是抗倒春寒能力强,株高适中,基部节间坚韧抗倒伏性能好;抗、耐病能力强,尤其是对纹枯病、赤霉病及病毒性病害抗性较好;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符合企业加工要求。目前较为适合涡阳县绿色高质高效应用的小麦品种主要有安农0711、涡麦9号、涡麦102、谷神28及皖垦0622等。

2.2 玉米品种选择

玉米品种应具有较高的抗倒伏性能和吸收水、肥的能力;良好的产量性能,具有雌穗以上叶片上冲、角度较小、间距较大、利于通风透光、高度耐密且光合效率高;抗高温热害,结实率较高;品质较好,容重在750 g以上,千粒重在380 g以上;轴细,成熟期脱水快;较高的抗病性,对大斑病、小斑病、褐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尤其是南方锈病抗性达到中抗以上。适宜涡阳县高产栽培的玉米品种主要有裕丰303、庐玉9105、登海605和迪卡653等。

3 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包括玉米秸秆还田和小麦秸秆还田。玉米收获方式主要有人工摘棒、机械摘棒和机收籽粒,人工摘棒地块待果穗运出田外后,采用秸秆还田机械粉碎秸秆,一般连续作业2次,即可达到还田技术要求;机械摘棒和机收籽粒要同时将秸秆切碎、均匀抛洒地表,要求秸秆切割长度不大于5 cm且抛洒均匀。为避免秸秆腐熟时与小麦争夺养分,要适当加大小麦基肥用量,一般基肥中纯N增加37.5~60 kg/hm2,P2O5增加30~45 kg/hm2,结合小麦整地,采用翻耕或旋耕方式将秸秆深埋于土壤中。小麦秸秆还田的关键是在小麦联合收割机上加装切抛机,将秸秆切碎后均匀抛洒地表,要求秸秆切割长度不大于10 cm;玉米采用免耕直播技术,秸秆直接覆盖在地面。

4 科学施肥

高产栽培要求选用中高肥力地块,基础肥力对作物产量的贡献率在50%以上。在涡阳县现行生产条件下,不施肥地块小麦产量为4 500 ~5 250 kg/hm2。玉米产量在4 500 kg/hm2左右,按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目标产量18 000 kg/hm2计算,制定施肥方案。

4.1 肥料选择及用量

4.1.1 小麦施肥 在玉米秸秆全量还田的基础上,每公顷施商品有机肥1 500 kg,纯N 10~240 kg、P2O590~112.5 kg、K2O 75~90 kg、农用锌肥15 kg。氮肥的70%及其他肥料全部作基施,30%的氮肥拔节期施用,灌浆期结合“一喷三防”进行2~3次叶面喷肥。

4.1.2 玉米施肥 在小麦秸秆全量还田的基础上,依据玉米生育期较短、生育期内降水多、肥料流失量大的特点,选用玉米专用缓(控)施肥作基肥,一次性施入不再追肥,建议施用28-6-6玉米专用缓(控)施肥600~750 kg/hm2,后期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1~2次叶面喷肥。

4.2 施肥方法

小麦基肥可采取耕前机械或人工撒施,深翻地块应在深翻后旋耕前撒施,以防肥料施入过深。小麦、玉米基肥施用均提倡种、肥同播,采用正位施肥或侧位施肥,肥料施在种子的正下方或侧下方8~10 cm处,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小麦追肥可采用雨前撒施、机械深施,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墒情差又无有效降雨时可先施肥后浇水。

5 提高播种质量

5.1 精选高质量种子并做好种子处理

小麦种子应符合国家良种质量标准,玉米种子除符合国标外,还应做到种子大小均匀一致,发芽率高于95%,适应单粒播种,以保证田间成苗。播前晒种2~3 d,可明显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田间出苗率,利于形成壮苗。预防地下害虫和苗期病害,可采用含吡虫啉及醚菌脂的种衣剂进行包衣。

5.2 提高播种技术,为培育壮苗打下基础

5.2.1 小麦播种技术 适宜小麦出苗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5%~80%。由于整地方式的改变,整地后土壤失墒较快,应做到随整地随播种,播种期应依据上茬作物玉米收获时间和土壤墒情确定,一般在10月10—20日为宜,播种量应以田间基本苗270万~330万/hm2确定行距,由20 cm扩大到23~25 cm,播种深度以3~5 cm为宜,切忌播种过深。播种时要求机手操作熟练程度较高,行走速度均匀,不漏播,不重播,播后镇压,保证种子与土壤密接。

5.2.2 玉米播种技术 适期早播,一般在小麦收获后及时灭茬,墒情适宜(土壤相对含水量>70%)即可板茬播种,应选用玉米专用单粒精播机,种、肥同播。行距60 cm,株距20~25 cm,播种深度3~5 cm,要求播种深度均匀一致,覆土严实,镇压适度。机手作业时中速行驶,速度均匀一致,不漏播,不重播。

6 田间管理

小麦和玉米的田间管理都应遵守“促控结合,以促为主”的原则,注重壮个体、强群体,稳健生长不早衰。

6.1 小麦田间管理

6.1.1 查苗补缺 有缺苗断垄现象的及时移稠补稀或带水补种。

6.1.2 化学除草 三叶期以后,气温高于5℃时及时开展化学除草,根据田间草相,选择合适除草剂加足量水进行茎叶处理。

6.1.3 适时化控 对群体偏高,有倒伏趋势的田块,起身至拔节初期使用甲派嗡与多效唑的复配剂或烯效唑进行调控。

6.1.4 重施拔节肥 3月20日前后,当小麦第一节间基本定长时,及时追施拔节肥,用尿素150~225 kg/hm2,雨前撒施或机械条施。

6.1.5 病虫害防治 提倡“绿色防控、达标防治”,重点防治“一虫两病”,即穗蚜、纹枯病和赤霉病。2月下旬至3月上旬,纹枯病危害加剧,及时用苯甲·丙环唑、井岗·腊芽喷雾防治,注意加大喷液量,确保药液到达病灶部位;赤霉病防治策略是主动出击,见花打药,重点在穗部施药。药剂选择戊唑醇、丙硫菌唑、氰烯菌酯、咪鲜胺复配制剂,慎用多菌灵及其复配制剂。施药原则以预防为主、遇雨重喷。穗蚜防治指标为百穗蚜量500头。当达到防治指标时用24%抗蚜·吡虫啉300~450 g/hm2加2.5%高效氯氰菊酯600 mL加水喷雾防治。

6.1.6 水分管理 一是因土壤墒情差出苗不齐时浇蒙头水;二是浇好越冬水,越冬前土壤墒情不足时及时浇越冬水,确保小麦安全越冬;三是拔节至孕穗期墒情不足时,应及时浇好攻穗水;四是灌浆期缺墒浇好麦黄水。浇水方法以微喷为好,水量450~600 m3/hm2。

6.1.7 后期叶面喷肥 小麦进入灌浆期后,根系活力逐步减弱,吸收功能减退,叶面喷施1%尿素+0.2%~0.3%磷酸二氢钾混合液或黄腐酸、氨基酸类叶面肥,可显著提高小麦千粒重,改善籽粒品质,一般喷施2~3次,千粒重可提高3~4 g,增产10~15%。

6.2 玉米田间管理

6.2.1 查苗补缺 三叶期前,当出现连续3株缺苗时,可采取移稠补稀或带水补种。

6.2.2 化学除草 五叶期前后用28%烟嘧·莠去津(安全型)悬浮液1 800~2 250 mL/hm2对水450 kg喷雾,对单、双子叶杂草均有良好的防效。

6.2.3 肥水运筹 涡阳县夏玉米生育期短,一般在100 d左右,采用基施玉米专用缓(控)释肥时不需追肥。重点抓好水分管理,一是防苗期芽涝,田间积水时及时排涝降渍;二是大喇叭口期至抽雄授粉期遇旱应及时浇水,此时干旱易于高温叠加,及时浇水不仅可缓解旱情而且可减轻高温热害;三是灌浆期遇中度以上干旱时,应及时浇水,灌水量以600~750 m3/hm2为宜。

6.3 病虫害防治

需重点防治草地贪夜蛾、灰飞虱、穗蚜、玉米螟和棉铃虫等。三叶期前后注意防治灰飞虱、灌浆期注意防穗蚜,药剂均可选用蚜虱净、啶虫脒、吡蚜酮等;玉米螟、棉铃虫、草地贪夜蛾等可选用Bt粉剂、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等,注意在低龄时及早用药。玉米病害包括大斑病、小斑病、弯孢霉叶斑病、南方锈病等,除选用抗病品种外,还应做好化学防治,药剂可选用三唑酮、戊唑醇、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等。

7 适期收获

小麦宜在腊熟末期及时收获,收后及时晾晒或机械烘干,并做到单收、单晒、单藏。玉米延迟收获是最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适时延迟收获可增产10%~15%。收获适期为授粉后50~55 d,外观特征为果穗苞叶膨松、籽粒灌浆线消失、基部黑色层形成,采用摘棒收获时的籽粒含水量应降至25%以下,机收籽粒的,籽粒含水量应降至20%以下。

猜你喜欢

墒情籽粒秸秆
氮素对高温胁迫下玉米籽粒发育的调控效应
山西省主推小麦品种籽粒形态性状分析
撒落成星星
土壤墒情监测的意义及技术规范
秸秆计划烧除 吉林打算这样干
土壤墒情监测的意义与技术规范
玉米籽粒机械直收应注意的问题
初中语文教学“墒情”浅析
九台区秸秆利用取得新成效
SONG OF SMOG AND F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