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教育惩戒策略

2021-12-01赵万文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惩戒规则笔者

赵万文

自2021年3月1日起,《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开始施行。这一法规首次对教育惩戒概念进行定义,明确教师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可对学生实施教育惩戒。笔者认为,教育惩戒本是教师在日常管理与教育教学中不可回避的职业行为,惩戒的前提是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发学生对规则意识的敬畏之心,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结合《规则》及从教20年来的工作实践,笔者探索了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实施教育惩戒的应用策略。

一、惩戒意识有“气度”:涵养教师对不完美行为的悦纳感

“温柔、友善的力量,永远胜过愤怒和暴力。”惩戒要成为教育的调和剂,而不是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对立的催化剂。教师要涵养自己的宽容心态和对“不完美小孩”的悦纳感,在惩戒意识上做到大气、包容。须知惩戒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标。教育的初衷是立德树人,教育惩戒应当坚持育人为本,注重育人效果,做到客观公正、适时适度。

作为未成年人,犯错是很正常的事情。教育者应该用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学生所犯的错误,思考暴露出的问题,找出病灶,对症下药,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犯错的学生。即便实施惩戒,也要基于关爱学生的宗旨,尽量用温和的笑脸,让学生感到教师的气度,将矛盾化解于无形之中,最终达到教育学生遵守规则、增强自律、改过向上的目的。

【案例1】

课堂上,其他学生都在专心听讲,只有小军不是东张西望就是低头玩笔转尺。笔者见状,先是用手势提醒,见小军并没有注意,就走到他身边,用手指轻点他的肩膀,以作提醒。若离小军比较远,笔者还会先用食指对准小军的座位进行提醒。有时,小军对其他同学投掷橡皮等小物件,引起课堂骚动。笔者就用食指和大拇指作手枪姿势,假装瞄准小军,然后用夸张的语调说:“小军同学,由于你上课违规,现已进入我的射程范围,迅速放下武器,缴械投降。”在同学们的哄笑声中,小军一边红着脸,一边修正自己的坐姿。

一些教师在面对犯错学生的时候,常常喜欢采用直接刺激性办法来处理。这些办法与其说是教育学生,不如说是宣泄教师自己心中的不满情绪,往往治标不治本,学生依然我行我素,教师也逐渐变得无可奈何。实际上,涵养自己的宽容之心,悦纳孩子的不完美行为,是教师自我修养的一门必备功课。有气度的惩戒不仅没有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反倒会成为教育的调和剂,调节课堂原本紧张的学习氛围,让课堂变得有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因而倍增。

二、惩戒规则有“法度”:强化学生对规则意识的认同感

教育惩戒须有“法”可依,教师依“法”行事,才能在课堂教学和教育管理中有章可循。否则,学生对班级管理的要求不明确,对班级的各项规则不认同,在班级活动中要么畏首畏尾,要么不断触及纪律“红线”,班级秩序很难建立。强化学生对规则意识的认同感,可以使教师的班级管理变得清晰明了,学生受到惩戒时也会比较信服。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教育惩戒规则有法度,但并不意味着惩戒一定是以刚性形式展开的。恰恰相反,我们通过制定惩戒规则的过程,可以展现教育工作柔软的一面。如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碰到脾气火爆或者吃软不吃硬的学生时,教师不妨避其锋芒,在惩戒前订立规则,以柔克刚,反而可能收效更好。

【案例2】

伟豪是班上有名的“打架大王”。找他讲道理,没效果;与他父母一起劝,也收效甚微。经过观察,笔者了解到伟豪学习基础差,尤其害怕写作文,就用为难的语气说:“我现在有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让你打架‘合法化。想不想试试?”征得伟豪的同意后,笔者拿出一张作文稿纸,上面写着《打架申请书》几个字,伟豪流露出费解的表情。笔者继续说:“别紧张,只要写上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为了什么事,想跟谁打架,就可以了。”伟豪半信半疑地接过作文稿纸,开始郑重其事地写起了《打架申请书》。一份简单的打架申请书花了整整半天,他还没有写好。因为在他写之前,笔者曾郑重声明:“这是一份很重要的文书,需要家长和校长签字才能生效,不能写错别字,不能写错标点,更不能语句不通。”所以,伟豪提交的好几次申请书不是被笔者圈出了错别字,就是划出了病句、指出了错误的标点符号。《打架申请书》最后不了了之,偉豪也不想打架了,因为他说:“写《打架申请书》太痛苦了,还不如不打架。”

班集体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一条清晰的路径。班级规约就是实现班级目标和发展规划的重要保障。在整体规约之外,班主任在管理中还可以与特定学生订立一些个别性或临时性条款。尽管这些条款的存在或效力不会维持很久,但教师仍要把教导学生认识并遵守这些规则视作班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订立规则时要郑重其事,并酌情在适当场合向全体学生公开,以增强规则的仪式感,在无形中体现规则的约束力。

三、惩戒手段有“尺度”:提升教师对惩戒措施的边界感

“严师出高徒”也要讲方式,要依法依规实施,严格区分教育惩戒与变相体罚。《规则》制定了教育惩戒的“正面清单”,根据程度轻重将教育惩戒分为一般教育惩戒、较重教育惩戒和严重教育惩戒三类,依据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处罚,违规违纪程度大小与惩戒力度轻重相适应。同时,为学校留下了一定的自主空间,即“学校校规校纪规定的其他适当措施”,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规则》规定的程序,采取公开、民主、科学的方式,制定具体有针对性的规定。

具体到班级管理中,教育惩戒应具备一定的威慑力,惩戒的决定一旦做出,就要坚定地予以执行,不能出现无故中途停止或前后不一致的情况。如有必要采取惩戒措施,每用一次就要见效一次,在学生群体中产生威慑力量,从而巩固班规、校纪的威严。对大多数有是非观念和追求上进的学生而言,受到惩戒是他们不愿接受的,因为教育惩戒意味着通过让学生产生羞耻感和厌恶心理,达到戒除自己错误言行的目的,不论是形式上还是实质上,都不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和心理刺激。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和可承受性。

【案例3】

雨桐在班上的书包、抽屉总是乱糟糟的,每天不仅要人提醒,还要教师和同学帮着一起整理。一次,又是因为雨桐抽屉脏乱,班级被扣了分。依据“班级公约”, 雨桐要单独完成当日的值日工作。她原想申请两位同学帮他一起完成,可这一次,同学们就像事先约好了似的,异口同声地说必须让雨桐自己承担任务。笔者担心雨桐一下子接受不了,就说:“雨桐,你申请教师一起来帮助你吧。不过,教师只能口头上指导你怎么做,具体的值日工作还得你自己独立完成。”那天,笔者就坐在教室里一边批改作业一边陪伴着雨桐。雨桐的奶奶几次想冲进教室帮忙,都被笔者委婉地拒绝了。雨桐足足做了一个多小时,才勉强完成了值日任务。笔者问雨桐:“你今天辛不辛苦?”雨桐哭丧着脸说:“太累了。”笔者说:“做值日很辛苦,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做好保洁工作,你今天还会不会这么累呢?”雨桐若有所思地低下了头。

一次值日的罚扫工作,让雨桐明白了整理抽屉、保持地面整洁的重要性。虽然此后偶尔还会有提醒雨桐捡纸屑的声音出现,但次数在逐渐减少。惩戒手段有尺度,是让被惩戒学生在承担错误后果中明白规则的重要性,也向班级中的其他学生表明:全班同学对违规行为的情感不会变,集体的约定一如既往,集体的意志不会因个别人破坏而动摇。这种对待错误行为的坚定看法,可以向学生清晰地展示惩罚本身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学生感受到纪律与社会法律的严肃性和不可侵犯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纪律精神和责任意识。同时,执行尺度不放宽,执行力度不放松,也考验了教师运用惩戒方式的合理性,提升了他们对惩戒措施的边界意识。

四、惩戒艺术有温度:促成学生对惩戒行为的实效感

教育是基于爱的艺术。夏丏尊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道:“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将教育惩戒纳入法制轨道,需要把握好教育惩戒的温度,实行理性沟通原则,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式方法,才能共同营造良好教育生态,从而实现最佳育人效果。

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故事广为流传。大家津津乐道的是,整个谈话过程中没有批评,没有申斥,既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也让学生感到了陶先生深深的爱。这提醒我们,如果教师欣赏、关爱孩子,回报教师的就是知错能改、遵从教导;反之,如果孩子感到的是教师的冷漠与厌烦,他也会报之以疏离和拒绝,进而不再亲其师、信其道。可见教育惩戒必须讲究艺术,促成学生对惩戒行为的实效感,让他们有所警醒,有所畏惧。

【案例4】

学校规定不准带零食,可子涵总是偷偷带进班里。笔者找到子涵,和她约定:要是和全班同学一起分享,就同意她带零食进班。不久,子涵在课间偷吃零食时被发现了。笔者笑眯眯地说:“还记得我们的约定吗?”子涵低头说:“记得,但我不想请大家。”笔者将此事告知了子涵家长。家长表示支持,说第二天就把零食送来,让全班同学一起分享;至于费用,则从子涵的压岁钱里扣除。消息在教室里一经宣布,全班沸腾起来,只有子涵愁眉不展。笔者趁势对子涵说:“子涵,换做我,会绝对忍住,不在学校里吃零食,要不然压岁钱就损失大了。”

从此之后,班上偷偷带零食吃的现象再也不曾发生过。因为,笔者在每周一都会问全班同学:“这周谁愿意请全班同学吃什么吗?”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不想请。”笔者假装很失望:“看来,没有人愿意带零食来吃了。好吧,虽然馋嘴虫在肚子里爬,可没有人请的话,也只得回家去好好吃饭了。”

马卡连柯指出:“如果没有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教育”。在他看来,对一个人提要求就是包含著对他的尊重。适度的惩戒,让学生为自己的犯错适当承担一定的责任,是维持正常的教育秩序、确保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的切身利益的需要。如此的教育惩戒,不妨看作是坏毛病的消退剂。当然,这样的惩罚办法必须经过家长的同意和支持,否则会适得其反。

总之,教师对待学生犯错,要站在学生的视角去看待。若确定对学生采用惩戒措施,一定要秉持“手中有尺,心中有光”的观念,在执行中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朝着向上、向好、向善的方向发展。

(责任编辑:赵春艳)

猜你喜欢

惩戒规则笔者
忘却歌
教育惩戒,育人为本
把握好教育惩戒的“度”
老师,别走……
让惩戒教育有章可循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让规则不规则
不如吃茶去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