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开展莆仙民俗文化课程有效探索

2021-12-01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黄石中心幼儿园邹凤清

青年心理 2021年10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戏曲幼儿园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黄石中心幼儿园 邹凤清

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背景下,民俗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逐渐得到了凸显。而对幼儿园中开展莆仙民俗文化课程的策略进行探索,是为了将民俗文化融入到幼儿的日常教育中,让幼儿在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同时丰富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和素材,从而推动其发展和进步。出于以上目的,接下来我将对幼儿园开展莆仙民俗文化课程的价值以及具体策略进行研究。

一、在幼儿园中开展莆仙民俗文化课程的价值

对于幼儿园教育来说,文化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启蒙幼儿文化意识的关键举措,而在其中融入莆仙文化,则是利用本土文化进行幼儿教育的重要形式,无论是对于幼儿自身还是对幼儿教育来说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有利于传承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融入教育领域中,有利于推动其传承发展。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开展莆仙文化课程,是将文化与教育相融的一种表现,而在孩子们的学习启蒙阶段对他们进行民俗文化教育,能够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加深他们对民俗的理解,并使得他们在日后的学习中产生生活化的意识,在这样的情况下,幼儿对莆仙地区的特有民俗和文化会形成深厚的情感,他们会自动自发地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这就有利于该地区的文化传承、推动其文化发展进程。

(二)有利于丰富教育内容

在传统的幼儿园教育中,游戏活动和讲解式教学是其主要的教育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学内容就被局限于书本知识中,所以幼儿的潜能就不能得到充分的激发和调动。但是在开展莆仙民俗文化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会将民俗文化中的代表文化形式,如节日文化、饮食文化等引入到教学中,这就极大地丰富了幼儿教育的内容,为幼儿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多样化的资源,并进一步优化了幼儿教育的模式。

(三)有利于促进幼儿发展

处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正是认知发展的启蒙阶段,所以这一时期的教育对他们的后续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在幼儿园中开展民俗文化课程,让幼儿在专题文化教育中感受莆仙地区的文化特征,这对于他们形成文化意识、民族文化自信心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坚定的文化意识也能够增强幼儿的文化储备、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这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来说起到了绝无仅有的作用。

二、在幼儿园中开展莆仙民俗文化课程的策略

为了将莆仙民俗文化更好地融入到幼儿园教育中,推动文化课程的发展和进步,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幼儿园和教师可以从幼儿兴趣、幼儿认知发展、戏曲文化、饮食文化、节日文化五方面出发,不断优化民俗文化课程的结构和内容。

(一)从幼儿兴趣爱好出发开展民俗文化课程

幼儿的兴趣爱好是他们参与课程教学、加入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他们真正对活动感兴趣,幼儿才会自愿自发地参与到活动中,并逐渐产生文化意识。因此,在开展民俗文化课程时,教师可以从幼儿的兴趣爱好出发,设计课程活动主题、增添课程活动内容,以此调动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例如,幼儿可能会对一些独特的文化习俗感兴趣,那么教师就可以将莆仙文化中独特的婴儿周岁文化引入进来,让幼儿感受婴儿从满月到周岁这一年来的所有独特习俗,比如在婴儿满月时,在莆仙文化中被称为“出月”,在出月的这一天,为了表现希望婴儿茁壮成长的美好寄托,家长会为婴儿举行特殊的仪式,用午时草为婴儿洗澡,并将洗澡水倒到大树下面,期望婴儿能够如大树一样枝繁叶茂。幼儿在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中,会对莆仙文化中独特的民俗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这时教师就可以适时引入其他民俗文化,让他们广泛地接触和学习民族文化,以此达到开展民俗文化课程的目的。

(二)从幼儿认知发展出发开展民俗文化课程

处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他们的认知能力相对比较薄弱,所以在开展民俗文化课程设计和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幼儿的认知发展出发,以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为落脚点设计和实施课程。首先,以建构性的民俗文化游戏作为切入点,让他们在亲自动手操作中以创造性的思维理解和应用文化;其次,以艺术性的活动作为切入点,让幼儿通过音乐、舞蹈等活动展现出莆仙地区的民俗文化,从而在活跃的氛围中增强幼儿的艺术表现力,拓展民俗文化课程的教学范围;最后,教师也可以从语言活动出发。幼儿园阶段是幼儿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所以教师可以让他们通过朗读童谣、背诵民俗谚语等方式进行语言练习。通过以上的方式,幼儿的认知水平能够得到充分发展,孩子们对民俗文化的认知程度也会有所提升。

(三)从莆仙戏曲文化出发开展民俗文化课程

戏曲文化是莆仙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民俗文化的独特性,而以“莆仙戏”为代表的戏曲类型,也是当地的文化瑰宝。因此,为了增强幼儿的文化感知力和艺术表现力,幼儿园教师可以从戏曲文化出发,以“莆仙戏”为主要教学内容,开展主题戏曲活动,让幼儿在活动和教学中感受戏剧的魅力,并在亲自参与中产生学习兴趣、鉴赏能力。例如,教师可以举办以“多彩的莆仙戏衫”为主题的戏曲文化活动,让孩子们在欣赏、了解戏曲服饰的过程中,形成强烈的文化意识,并对戏曲进行全面且深入的理解。首先,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发他们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幼儿园可以邀请莆仙戏演员前来演出,让幼儿在戏曲表演中感受戏曲的魅力,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语言引导:“孩子们,你们看演员身上的衣服好不好看啊?”,幼儿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到戏衫上,并开始欣赏戏曲服装的色彩和样式构成,所以他们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其次,为了延伸幼儿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制作戏衫的过程,让他们在直观的形式中了解戏曲服饰的来源,并在孩子们观看视频后,为他们解释具体的服饰种类所代表的文化特征;最后,引导幼儿开展自主交流和讨论,让他们针对戏曲服饰进行积极的表达,从而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文化意识。

(四)从莆仙饮食文化出发开展民俗文化课程

古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这足以说明在我国的文化构成中,饮食文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点在莆仙的民族文化中也得到了印证。因此,在开展民俗文化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其饮食文化出发,让幼儿接触到不同的饮食习惯和饮食背后所代表的文化,使他们树立起观察生活、分析生活和解释生活的意识,从而实现文化教育的目的。具体而言,针对饮食文化教育,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首先,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莆仙美食,并在美食中攫取文化元素。例如,教师可以举办“街头的莆仙美食”主题文化实践活动,利用家校联合教育的方式,让幼儿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到实地调研中,并对街头路人进行采访和询问,找寻具有代表性的莆仙美食,最终在幼儿园班级中展开评比,看看哪一个幼儿家庭搜集了最多的生活美食,以此调动孩子们的探究兴趣;其次,探究节日美食,对传统节日中的代表性食物进行分析和研究,感悟其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元素。

(五)从莆仙节日文化出发开展民俗文化课程

节日文化一直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形式,它是民俗文化中的集合体,融合了手工艺、饮食、习俗等多样化的文化主体,所以在开展民俗文化课程教育时,应该重视节日文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对莆仙地区的传统节日进行全面研究和分析,找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类型,对其进行精心设计,以特定的主题设计活动内容、活动形式,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民俗文化,从而在增强孩子们民俗文化感知力的基础上,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节日文化,以此达到幼儿园民俗文化教育的目的。例如,端午节在莆仙文化体系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当地人从年初一开始一直到初五结束一直都处于端午节的浓厚氛围中,而出于端午节的重要性,教师就可以举办“我们的五日节”主题节日文化学习活动,以增强幼儿的传统文化意识和民俗文化思维为活动原则,让幼儿在“话端午”“包香粽”等活动环节中全面了解当地的端午节习俗。

综上所述,莆仙民俗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对于幼儿教育来说具有较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当地的幼儿园可以将本土文化作为教育资源和教育形式引入到日常教育中,以此构建起民俗文化课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园和教师应该注重合理引入民俗文化,选择适合幼儿发展且符合文化主流发展方向的民俗文化融入到教学课程中,以此推动民俗文化与幼儿园教育的有机结合。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戏曲幼儿园
基于民俗文化视角下的潮汕旅游资源开发
戏曲从哪里来
《广西戏曲》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爱“上”幼儿园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想念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