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重要论述的研究

2021-12-01马云阔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立德思政大学生

马云阔,张 磊

(东北石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黑龙江大庆163318)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对青年成长寄予厚望,从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实际出发,以战略眼光,站在全局的高度,就“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1]明确了“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在批示、回信、寄语、以及到高校考察中,发表了一系列关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论述,指导意义深远,高瞻远瞩。认真研读习近平关于高校人才培养重要论述,深入研究其指示精神和丰富内涵,能够指导高校人才培养,推动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和人力资源支持。

一、习近平高校人才培养重要论述主要内涵

习近平高校人才培养工作重要论述,是基于当前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现实又紧迫的问题提出的,涉及高校人才培养的各方面,其内涵主要有如下体现。

一是核心理念:立德树人,德育为先。一方面,立教师的德,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品格,对学生起到优秀示范作用;另一方面,立学生的德,将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各环节,大力规范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促进学生深入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践行,做到全面发展。

二是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一方面是牢牢抓住“社会主义”这一本质属性,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党的教育方针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所决定的,符合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工作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规定了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领域。[3]

三是主要途径: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4]“方向问题是首要的根本性问题”[5],有了正确的政治方向,教师队伍建设、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才能有的放矢,培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有用人才。

四是具体要求:“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6]希望广大青年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具体要求明确了青年学生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品德修养,热爱祖国,求真务实。

二、落实习近平高校人才培养重要论述的主要意义

(一)落实习近平高校人才培养重要论述的理论意义

习近平高校人才培养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理念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主要体现和具体化,进一步丰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理论体系,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人才培养理论的发展,使其内涵丰富、逻辑清晰、层次明显、操作性强。

社会的建设,祖国的强大,需要青年人才的不断努力。深入理解习近平高校人才培养重要论述的指示精神和丰富内涵,审视当下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理论、观念以及方法,认识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不足的深层次原因,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人才培养的发展道路,为办成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我国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落实习近平高校人才培养重要论述的实践意义

习近平关于高校人才培养重要论述是基于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把握,是就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实际提出的指导理论。习近平在北大座谈会上强调对广大青年的4点要求:“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6]指导高校在人才培养工作实践中坚持党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推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习近平高校人才培养重要论述对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指导意义,必将在新时代的高校人才培养实践中不断丰富、成熟,也将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奠定基础,推动科教兴国、高教强国建设。

三、落实习近平高校人才培养重要论述的策略

(一)把握社会主义方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座谈时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7]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这一本质属性,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7]首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正确引导大学生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好大学生的“开学第一课”,用鲜活的英雄事迹教育鼓舞青年学生,为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正如此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涌现出的无数“抗疫英雄”一样,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爱国英雄英勇奋斗而争取来的,大学生理应懂得珍惜、热爱,并继续奋斗。上好大学生的“军事训练课”,在烈日风雨中体味前人的艰辛,激发大学生忠于党、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热情,树立以贡献祖国为己任的执着信念。其次,将习近平人才培养重要论述结合到本校实际,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到德育为先,不断深入挖掘校园文化育人要素,充分发挥校史展馆、图书馆的舆论宣传作用,推荐学生道德素质养成,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德育环境,促进青年学生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让大学生浸润在践行习近平人才培养重要论述的实际受益当中,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安宁平静的学校生活的来之不易,享受校园优美环境,认真对待学习生涯,刻苦努力学习,不断增长知识、见识,提升科学文化修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最后,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指导大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增长自身才干;合理安排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增长知识储备,转变学习思维,做学习上的有心人,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不断开阔大学生视野;科学设置学时,张弛有度,活学活用,促进大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本领,磨练意志,为大学生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转变心态。学校中所学即为日后大学生立足社会、贡献社会之本,以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高校人才培养,不断夯实大学生科学理论知识,锤炼大学生过硬的实践本领,开阔大学生视野,养成青年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和习惯。拓展实践平台,完善实践培训制度,历练大学生实践本领、功夫,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为大学生踏入社会做好准备,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如何适应社会,发挥所学本领贡献社会、服务社会,以自身所学满足社会需求。通过大学生实习、实验、观摩,增强大学生亲身实践感受,促进大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自身实践深入结合,养成有担当,敢作为,学以致用的优良品质。打铁还需自身硬,不断历练坚强意志,遇到困难不退缩,不断磨练良好品格,练就大学生强大心理素质,不断锤炼大学生过硬本领,形成敢于吃苦,乐于奉献,学有所成,成有所用的精神状态。切实培养有真才实学、勇于拼搏、敢于创新、满足社会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

(二)优化立德树人机制,促进人才全面发展

“立德树人”是习近平基于我国的现实需要,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问题做出的富有时代性和针对性的回答,“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精神文明是一个国家走向强大的根本支撑。”[8]坚持“立德树人”,深入理解德的重要性,“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9]人无德不立,立德才能树人,树人需要立德,明确德在人才培养中占居首要地位。首先,把立德树人融入学校管理工作各环节,贯穿学校管理工作的始终,完善管理机制,明确各级管理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优势,完善校规校纪、班规班纪、舍规舍纪,为学生规范日常行为提供科学良好的遵循,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有序开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充分挖掘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的立德树人要素,做到规范管理、严格要求、奖惩得法,保障学校管理工作规范有序进行,营造进退有序、风清气正的立德树人氛围,以良好的学校管理环境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观念,激发大学生积极维护学校环境,爱护学校公共设施的热情,进而树立制度观念,展现良好风貌,做遵纪守法好学生、好公民,潜移默化,促使学生由内而外做到人格正、道德高、品德好。其次,把立德树人与组织建设深入结合,全面强化党的领导,坚持听党话、跟党走,不断强化大学生的担当责任意识,守初心,有作为。充分发挥校内各级党组织、共青团、学生社团等组织的团结、进步作用,将师生紧密团结在一起,互相学习,共同发展,不断进步。科学的规章制度需要人执行,明确高校中各级组织职责,充分发挥作用,以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己任,做好分内工作,将爱党、爱国、爱校、爱师生细化落实到日常组织工作中,润物无声,浸润大学生心灵。发挥组织引导人、教育人的显著作用,利用组织紧密团结群众的强大优势,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集体活动,以“抗疫英雄”为鲜活事例,促进青年学生主动学英雄,爱英雄,不断健全大学生人格,持续强化大学生责任担当,增强组织育人效果,切实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最后,完善立德树人评价标准,注重评价过程,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不断落实,切实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明确指出,“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10]高校扎实做好德育工作,充分认识养成良好品德对青年学生的重要性,坚持正确导向。不忘人才培养初心,牢记人才培养使命,充分发挥教师的教书育人作用、课堂的教育引导作用,促进教师学生相互学习、交流,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丰富科学文化知识。重视第二课堂,充实青年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合理设置分数、升学、文凭、论文在评价标准中的比例,以更加全面合理的标准评价人才,切实完善评价标准,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扎实学识,锤炼本领。培养拿得出、用得上、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实现人才为社会服务的最终目的。

(三)改进思政课教学,养成人才道德品格

习近平重视青年学生道德品格养成,“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11]以往思政课课堂沉闷,效果不理想,导致大学生对党的了解缺乏系统性,对党的思想缺乏深刻认识。“思政课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12]没有任何一门课程可以替代思政课,上好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首先,方向问题是首要问题,不断提高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切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发挥我国社会主义高校的优势、特色,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切实有序、保质、保量,上好思政课,把道理说透彻、讲明白,符合高校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强化思政课的亲和力,确保教学内容切实入心、入脑,指导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指导学生成长成才。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进思政课教学,优化教学设计,让课堂生动起来,充分发挥课堂学习的基础性、系统性和全局性作用,合理安排课程,强化教材建设,优化完善充实教材内容,紧跟时代脉搏,体现鲜明的时代性,不断提升青年学生理论修养,强化青年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入理解和系统掌握,以契合生活实际,喜闻乐见的形式,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深学生理解,促进学生切实体会其深刻的精神实质和丰富的理论内涵,不断增强大学生理论自信。其次,扎实开展“三进”工作,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充实教材内容,丰富教材形式,贴近生活实际、生动形象、活泼鲜明,将理论体系融入到教材体系中,促进青年学生成长成材,满足青年学生发展需求。帮助大学生打好理论基础,使大学生满含爱国热情,增强大学生自信心和自豪感。最后,在实践中感悟思想,组织大型教育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志愿活动、公益劳动、创新创业以及“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社团兴趣小组、课题调研小组、理论宣讲小组等社团组织活动,丰厚学生社会实践经验,加深思想认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社会实践中,让大学生真正行动起来,促进思政课理论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不断增强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感染力、时效性,坚持与时俱进,以热情严谨的态度,丰富多彩的形式促进青年学生持续学习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目的。以坚持党的领导、坚定的理想信念培养具有高尚情操、优秀品格、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育人水平

“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13]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师的德行引导学生的德行,教师的品质引导学生的品质,教师的学识引导学生的学识。新时代对高校教师的政治素质、师德师风、业务素质、能力水平、专业知识和教育理念提出了更高、更新的标准和要求。首先,立师德。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在教育、引导学生过程中,自身的道德素质修养要高尚,素质要过关,政治理论功底要过硬,不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学习新时代优秀的政治理论,持续提升教师政治理论素养,提升政治觉悟,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强化教师责任意识,打造自律严、人格正的优秀教师队伍。开设“大讲堂”,认真学习体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理解习近平高校人才培养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明确高校教师角色定位,认真履职。建设研学基地,以新举措培养教师深情怀、新思维;充分利用省内外、校内外资源,促进教师交流学习,以丰富的资源开拓教师的宽广视野。以教师的道德修养促进学生道德修养的养成,正确引导青年学生,激励学生、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加强专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学好用好“八个相统一”,认真贯彻落实,多途径、多措施切实做好教师培训。一方面,扎实整体教师队伍理论功底,做好学习笔记,交流学习心得,激发创新思维,拓宽视野,不断更新理论知识,学好理论,用好理论,用理论武装头脑。激发教师积极性,发挥课堂的实践作用,强化教学技能养成,练就教师队伍过硬的素质,切实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树立教师坚定的理想信念,陶冶高尚情操,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知行统一,率先垂范,做青年学生精神的引路人。最后,优化完善教师队伍结构,留住有经验的老年教师,支持有干劲的中年教师,激励新加入的青年教师,形成充满活力,风清气正的良好局面,促进教师队伍良性发展。一方面,扎实的科学知识功底促进教师教书育人,提升教师学习能力,形成主动学习、追求进步的良好风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养成严谨治学、情怀深厚、德行高尚的态度。再有,设置合理的评价标准,完善评价体系,明确评价内容,突出教师教学能力评价,建设人格正、水平高、素质好的教师队伍。正确引导教师发展,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取得教学实效,提高教师对人才培养的支撑力,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具备不断提升自我的能力和水平,建设形成“老中青,传帮带”、经验充足、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队伍。

(五)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提升高校育人能力

习近平希望大学生“求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3]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恰恰说明了习总书记希望青年学生“求真、力行、做实干家”的远见卓识,青年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后备军,国家繁荣富强的建设者,理应具有扎实的学识,真正的本领,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乐于学习。虽有“疫情”阻隔,但青年学生在家依然学习热情不减,奋斗精神不减,求真精神不减,依然坚持线上学习。此次疫情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契机,总结了经验。首先,建设完善的课程体系。一方面,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深度统一,增加思政课模块,在专业课程中植入思政课程。将正在发生的事情以课程的形式呈现给青年学生,以视频、图片、文字等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把鲜活的事迹呈现给青年学生,为青年学生提供丰富、有深度、有思想、感人至深的思政教育课程和科学知识课程,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线上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发挥课程的教育作用,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培养学生爱国、奉献、奋斗、付出的热情。正如此次“疫情”,既切身感受“抗疫”战士的辛勤、汗水、困难和付出,危急关头党的坚强领导是人民的坚强后盾,又深切感受科学知识在保卫人民生命安全时发挥的强大作用。另一方面,促进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融合,合理安排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优化实践环节,增强学生对实际操作技能、业务的熟练掌握,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衔接能力。其次,完善网络教育体系,延伸学校教育空间。一方面,加强和创新校园网络建设,优化校园网络平台,增强校园网络监管力度,提高网络育人质量,[9]建设洁净绿色的专用网络教育平台,净化校园网络环境,引导青年学生健康文明上网,使用文明网络语言,规范表达,增强学生使用安全网络的安全观意识,学会利用网络,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另一方面,充实网络教育内容,提供满足青年学生需求的,趣味性强的网络教育内容,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为青年学生提供具有鲜明时代性的、优质的网络教育资源,以先进的科技手段呈现课程的内在逻辑,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完善网络课程体系,丰厚网络课程资源,创新网络课程形式,促进学生养成随时随地学习的好习惯。优化网络教学过程,课前预习,课后检测,用好翻转课堂、微课等灵活性高、参与性强的课堂形式。最后,做好心理育人工作,协调青年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序提升。促进青年学生所学、所获向贡献社会转化,“真学问,真本领”正是满足社会需求的宝贵财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浸润师生心灵,涵养青年学生精神,塑造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人才培养重要论述,是基于当前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现实又紧迫的问题而提出的,是高校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指导和主要依据。提高高校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我国高校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猜你喜欢

立德思政大学生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