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民风民俗绘画作品的创作

2021-12-01张露江苏徐州市解放路小学

教书育人 2021年14期
关键词:民风民俗文化民俗

张露(江苏徐州市解放路小学)

在教育体系中,有一种独特的教育资源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便是民风民俗文化。在美术教育发展领域中民风民俗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提供更多的课程内容、提升教学效果以及改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通过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学习情况,将民风民俗的教学内容融入美术课程之中,为学生打造一个真正学习的环境,从而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为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平台。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民风民俗的具体所指

民风民俗文化是建立在当地具有风土人情的基础上所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从而更好地体现出当地的人文特色,将风土人情的渲染得更加真实,对于当前的文化建设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意义。对于教育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利用价值。在美术学科中通过美育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美术能力以及审美意识,为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民风民俗结合教学特点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美术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美术学科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学生能更积极地参与到美术创作过程来。在美术教学中运用民风民俗,可以有效丰富课堂知识和内容,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在这个民风民俗特点教学环境下,学生能自觉地进行学习,有效带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为此,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让美术课堂内容更加的丰富和谐,从而更好地实现高效教学的目标。

二、小学美术绘画创作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一)小学美术教师人才队伍的建设不完善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队伍对美术教学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在目前小学美术教学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虽然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效果有一定的提升,但是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关注的文化类的学科,由此可见,小学美术教师与文化类的教师之间有明显的差距。因此,对于学校方面应该给予小学美术教师更多的发展空间,从而提高小学美术教育的教育效果,同时提升美术教师的教育能力,针对教师进行定期的教育培训,改变教师的传统教育思想。

(二)绘画课堂教学过于枯燥无味

小学美术绘画教育进行过程中,应当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体现,放飞自我,使学生能够开展更加自由的美术创作,给小学美术绘画课堂教育带来更加有效的改变。就目前的小学美术绘画教学而言,很大一部分教师受到以往教学观念的影响和限制。为此,如果沿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美术教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非常重视综合素质教育体制,但是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坚持主导地位,教师给学生讲解美术知识依然坚持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说当前小学美术绘画教学开始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旧处于课程的主导地位,在开展教学工作过程中仅仅是讲授美术绘画的基本知识,对于美术的审美内涵的教学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较少,从而割裂与学生之间联系,学生参与美术创作的积极性减少。

(三)教学设备和方法过于陈旧

目前,在开展小学美术绘画教学的课程中大部分教师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也是如此,很多学生在接触到绘画作品都是来源于课程内容,所以很难真正地了解到美术教学的实际内涵,与此同时,在很多的小学中,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课程由于学校不是很重视和关注,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仅仅停留在书面上,没有利用到多媒体播放的形式,这就严重阻碍了学习的进程,同时降低了教学效率和质量,学生的积极性很难充分调动起来。

三、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民风民俗的具体策略

(一)借鉴优秀民风民俗文化,融入课程教学

对于任何一门学科来说,课程导入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在开展小学美术课程中课程导入之前,教师通过多媒体来播放有关民风民俗的欣赏作品,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学习进行状态,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二)构建独特的民风民俗文化,打造美术情境

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关注到课程情景的创设意义。通过建设有效的情景,将多媒体的形式为学生进行呈现,这种较为直观的学习情景,学生更能融入学习的氛围之中,在情景中感受到文化特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以及联想的能力,从而有自己的认知以及形成以及独特的见解,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创作的热情。

(三)借助民风民俗文化,丰富鉴赏素材

对于美术课程而言,让学生学会对作品进行鉴赏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这对学生未来对绘画作品的鉴赏能力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民风民俗文化的相关作品鉴赏活动为背景,引导学生进行品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有效提升自己的欣赏水平,提高学生对绘画相关作品的认知和理解。

(四)依托民风民俗文化,开展实践活动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教师往往会通过开展具有吸引力的实践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其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有效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通过融入民风民俗的教学内容,学生能树立良好的心态参与美术创作之中。在对课程进行实践课程的设置时,教师能建立在民风民俗的基础上,使教学内容以及方式更加丰富。

四、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民风民俗教育资源需注意的问题

(一)重视民风民俗文化资源整理与归纳

教师在进行美术课程的准备时,首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层级的学生组织不同的学习内容。为了能有效地融入民风民俗的教学内容,那么教师要对所准备的课程有深入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发挥好民风民俗的价值,设置好相关的学习目标和目的。如,为了更好地开展美术课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现场调研,让学生收集第一手的资料,有效提升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内容理解,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剪纸艺术进行学习,并且更相关的传承人员进行现场交流和沟通,从而更好地了解到当地的民风民俗特点,同时能了解到美术作品的价值所在。

(二)注重民风民俗文化资源传承与创新

在美术课程中导入民风民俗的相关教学内容是一种对美术工作的继承,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发扬美术作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相关作品的继承,同时要融入创新元素,引导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让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文化环境的学习之中,切实地感受的美术作品的独特文化价值和意义。如,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内容,让学生结合民风民俗的特点来开展学习任务。通过让学生以学习任务的形式开展学习,在创新创作的角度出发。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体验剪纸技术,更好地融入民风民俗的活动方式,让学生从创新的角度来开展学习任务,由此可以了解到剪纸技术的魅力和特点,最终能独立设计的美术创作的图案等。

(三)强化民风民俗文化与美术课程的衔接

为了能真正发挥出我国民风民俗的教育价值,教师在开展美术课程内容时,应该加强两者的联系。为此,在进行课程准备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地了解到课程的内容,设置好课程目标,科学合理地融入民风民俗的教学内容,与此同时,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衔接民风民俗文化的相关内容中,那么教师应该重点关注到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主观意识和需求,再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和情况,提升自己对美术的鉴赏能力,对具体的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创新。

总之,在开展美术教学中融入民风民俗文化是属于新的教学内容,在结合当地的民风民俗的文化背景和特点之下,融入新的教育资源,能更好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美术教师应该充分地认识到关于民风民俗文化的对于我国艺术文化的传承价值和意义,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里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审美体验和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猜你喜欢

民风民俗文化民俗
基于民俗文化视角下的潮汕旅游资源开发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民俗中的“牛”
民俗节
漫画民俗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多彩民风
党风与民风形成逻辑的异同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覃士泉:俚俗乡风入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