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

2021-12-01江苏省张家港市万红小学陈彩霞

数学大世界 2021年19期
关键词:圆柱体长方体手段

江苏省张家港市万红小学 陈彩霞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尤其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教师将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融合,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所谓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不是简单地利用课件为学生演示教案,而是要将现代信息技术贯穿在日常教学中。目前,虽然两者的融合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距离有效融合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是教师的观念认识不到位,不能将学生作为主体。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动态教材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将黑板和粉笔作为主要教学手段,而在处理一些动态的图像知识时,这种方法呈现的效果不够直观,学生理解存在困难。而现代信息技术能够规避这一缺点,它可以将教材中的静态图像演变为动态的声音、图像及动画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动态教学素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行驶中的汽车、八月十五的月亮、随风摇摆的向日葵等,让学生将这些图形与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相比较,找出这些图形的特征。学生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等是直线图形,而圆形是曲线图形。教师又利用多媒体介绍了圆的直径、半径以及它们的特征,之后又为学生展示了画圆的过程,动态演示了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对圆的认识更加深刻。

上述案例,教师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为学生演示圆的形成过程,通过动态的图像演示,让学生对圆的理解更加清晰,为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架起了一座桥梁。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交流途径

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很多学校也建成了校园网,教材不再是教师获取教学素材的唯一途径,而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变得更加广阔。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当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后,学生可以通过访问相关网站来获取知识,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微信群等来交流问题,拓宽了学生的交流途径,提升了课堂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圆柱体体积》一课时,教师为学生播放了乌鸦喝水的动画片,并问学生:什么是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与什么相关?针对这个问题,学生开始交流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有两种观点:(1)和圆柱体的底面大小相关;(2)和圆柱体的高相关。这时教师提出:如果两个圆柱体的底面积和高都不相等,你怎么判断?学生陷入了深思,给出了大胆的猜测,第一种观点认为底面越大,体积越大,另一种观点认为圆柱体越高,体积越大。两种观点进行辩论,但都不能说服对方,这时一位学生提出:可以通过网络搜索一下,看到底哪个观点正确。通过互联网分析发现,圆柱体的体积不仅与底面大小相关,也与高相关,并总结出了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上述案例,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设计问题,让学生通过交流来解决问题,学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验证,拓宽获取知识的途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丰富资源

当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通过计算机实现网络教学可以让学生实现资源共享。在数学课堂中,多种教学资源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取,这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教师可以将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融合,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引入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传播媒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跨越时间和空间限制,让学生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

例如,在教学《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课时,教师问学生:今天天气怎么样?明天气温多少度?你怎么判断呢?有的学生说,问父母;有的说,看天气预报;有的说,看报纸……教师告诉学生:我们也可以通过网络来了解近期的天气情况。如果需要了解北京市2020年全年天气情况,你需要利用什么来统计?学生说统计表、统计图,这时教师为学生引入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将每月的天气情况分别进行统计,然后再汇总。如何才能获知北京市2020 年每月的天气情况呢?我们只有借助强大的网络来获取,教师让学生查阅了北京市2020 年的气象资料,并根据相关数据画出统计表,根据统计表作出统计图,学生感受到了互联网的强大。

上述案例,教师在课堂中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下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利用网络获取数据,拓宽了学生的资源获取途径,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水平的进步,传统教学手段必然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基于此,教师要依据社会现状、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有选择性地对教育手段和方法进行改革,让学生能够摆脱传统教学思维的禁锢,自由发挥创想、大胆展开创造。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有效地融入现代信息技术,不断丰盈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产生学习、探究知识的动力。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时,教师首先通过传统教学方法向学生讲授长方体体积公式,但由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限制,他们不容易理解、想象出公式的推导过程。这时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对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进行演示,将多个小正方体按照一定的顺序叠放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长方体,经过多次叠放,形成多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并记录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计算它们的体积分别为多少。之后,教师让学生对整个观察、记录过程进行回顾,总结其中的规律。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够直观地观察到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为学生发展空间想象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案例中,教师有效地融入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融合在一起,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思维弊端,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知材料,培养了学生的立体空间意识,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降低问题难度

对于小学生来说,很多问题都是抽象的,传统教学中,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进行讲解,但语言的苍白无力使学生很难真实地体验和感受问题的实质,而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让文字语言富有一定的色彩,让学生直观地体会问题的真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问题运用图像、声音或是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帮助学生直观地认知内容,降低问题的难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向学生直接讲解梯形的转化过程:将两个大小、形状相同的梯形拼接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再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展开计算。学生由于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很难理解梯形的转化过程。而如果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将这个转化过程运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就可以直观地观察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转化过程,在头脑中构建出思维模型,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就不再只有苍白的文字讲解,而是运用动态的画面丰富了知识结构的构建,不仅降低了学习相应知识的难度,还提升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案例中,教师将传统的文字讲授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融合在一起,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枯燥单一,学习过程富有趣味性,降低了学生思维的难度,提升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将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相结合是目前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教师要抓住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教学改革机遇,将二者有效融合,为数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实现教学与科技接轨。

猜你喜欢

圆柱体长方体手段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人工“向日葵”材料问世
抓不变量巧解题
战争允许一切手段
坡角多大,圆柱体在水平面滚得最远
找出圆柱体
圆柱体上的最短路径
最不受欢迎的手势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