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数学阅读,建构高效数学课堂

2021-12-01江苏省扬州市维扬实验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21年19期
关键词:梯形小数数学知识

江苏省扬州市维扬实验小学 张 晏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手段,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数学阅读在数学学习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数学阅读能力的高低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紧密相关。通过数学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数学经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进而提升数学课堂的效率。而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阅读就是语文学科的任务,数学需要的是知识的记忆和掌握。殊不知,数学阅读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关注数学课堂阅读,使学生产生阅读数学的意识,让学生从阅读中获取相关学习信息,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建构高效数学课堂。

一、激发阅读动机,唤醒学习意识

动机是学生阅读行为活动持续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促进学生实现某种目的的直接因素。基于此种原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要调动一切可利用因素,激发学生产生数学阅读的动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主动从阅读材料中获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使学生的认知思维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升,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在意识,提升学生阅读题干信息获取知识的水平,进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可让学生观察两个大小、形状都相同的梯形,同时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如何利用所学知识求出梯形面积?因为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接为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所以学生以此为基础展开思考、探究,尝试着自主完成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有学生提出:可以利用拼接法,将两个梯形倒置放在一起,使之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样,梯形面积就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有的学生提出:可以运用剪切方法,将梯形的一角剪下来,贴在梯形的另一侧,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学生给出了不同的方法来求梯形面积,这时,教师可让学生打开课本,自主阅读教材,找出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方法。

上述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猜想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然后打开课本寻找答案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使学生产生了阅读的动机,唤醒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意识,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促进学生进行新知探索。

二、降低阅读难度,促进有效理解

小学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而小学生受身心特征的影响,很难准确理解题意并正确地解答问题,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实践证明,丰富的数学阅读经历会提升学生从阅读材料中获取知识经验的能力,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材料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精心研读教材,充分挖掘数学材料中隐含的条件,降低数学阅读的难度,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习惯,让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在教学《分数化小数》时,教师可采用阅读的形式,让学生找出什么样的分数可以转化为有限小数,什么样的分数可以转化为无限小数。如果让学生自主阅读,学生可能会对其中的一些词语理解不到位,甚至曲解教材中的含义,不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这时教师可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展开阅读,如:如何理解“一个最简分数,假如分母中除2、5 之外,没有其他质因数,它会……”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着重阅读此部分内容,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是一个最简分数?教师接着引导:假如改为“一个分数”,此结论还正确吗?学生再次精读教材,认真分析,并尝试着举例来对问题进行验证,最终理解了分数化小数的规律及方法。

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降低阅读难度,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教材内容,深化了学生的认知体系,促进了学生的有效理解,最大化课堂教学效益。

三、巧列阅读提纲,增强阅读时效

任何知识都具有一定的结构性和系统性,数学教材也不例外,如果教师未给予明确的阅读提纲,学生的阅读将缺乏目的性,也会大大降低学习效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知识之间的联系,巧用提纲的形式将数学材料展现出来,让学生的阅读不再盲从,而是根据提纲能够清晰地了解教材的主旨和框架,让数学阅读变得轻松、容易,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阅读技巧,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认识》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知、体验阅读材料中的数学知识,可提前为学生列出阅读提纲:(1)对比不同组的数,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2)找出小数中间小圆点的含义。(3)小数的读法,小数中小圆点左右两边的部分的读法是否相同?(4)正确理解小数:小数点左边的数代表什么含义?小数点右边的数代表什么含义?小数点右边第一位和第二位分别表示什么?有了阅读提纲,学生就能清楚地抓住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内容,重点把握小数的读写方法。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常识,为学生找出超市中物品的价签等,让学生深入认识小数,了解小数的概念和意义,感受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上述案例中,学生的顺利阅读建立在教师给出的提纲的基础之上,使阅读活动更具针对性,有效地规避了毫无目标的无效阅读,逐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数学课堂阅读更加高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培养阅读习惯,形成良好数感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数学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这就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勤思考、多探究,将读和写有效结合在一起,通过阅读仔细理解每一个定义的基本含义,并灵活应用到解题中。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在计算时能够准确无误,但如果将相同的计算放在文字较多的应用题中,一部分学生就不知所措,这充分表明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逐渐形成良好数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上述案例中,教师在课堂中通过让学生换一种说法表示相关条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数学题目,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后续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阅读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助于强化学生进行数学理解,提升学习效果。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构建阅读情境,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梯形小数数学知识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自卑的梯形弟弟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数轴上的小数
《梯形》测试题
等腰梯形的判定检测题
梯形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