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究

2021-12-01蔡世刚雷晶莹三峡大学科技学院

教书育人 2021年9期
关键词:体验式人力资源管理

蔡世刚 雷晶莹 (三峡大学科技学院)

20 世纪80 年代初,美国大卫库珀行为学教授提出体验式学习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学习者从个人经验出发,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反思并形成理论,最后将从理论中获得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体验式教学的主要手段是为学习者提供真实的学习环境。

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被称为“填鸭式”,这是作为一种灌输式的教育,但在体验式教学工作模式中,是更多的自省和自主活动服务经验,知识学习过程中更注重学生的洞察力。

一、高校实施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影响

(一)教学理念变化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多采取灌输式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突出。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较少考虑学生的情感与学习的体验,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有可能扼杀学生的灵感,学生不敢质疑,被动地获取知识,学习成效不理想。而实施体验式教学,强调师生的双边情感体验。它能让师生保持良好的心境,培养学生的奋发进取、积极参与的精神,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评价转变

传统的教学评估倾向于使用统一和固定的标准,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而体验式教学模式可以较好地改变过去对学生的评价过度关注考试成绩,对教师的评价过于片面等弊端。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转变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变化。在教学方法方面,体验式教学使用了多种课堂实践教学的方法。例如:模拟、角色扮演、实训教学、实地考察、专题讲座、比赛、知识、实践练习和外部学习。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的是互动学习的模式,这种模拟教学法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也有利于发掘学生自身潜在的创新性。就教学方法而言,多借助媒体、网络平台、计算机技术、模拟实验、沙盘等,不仅能增加学科的实践性,更能在模拟的情境中让知识形象化。

(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体验式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养成了过度依赖教科书上知识的习惯,在当前教学模式的评价机制下,书面考试的重要地位养成了学生盲目依附“权威标准”答案的学习模式,失去了主动思考的能力,对所见所闻都缺乏自我的认知和思考。实施体验式教学,要求学生主动探究答案,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真正学会独立思考。

(五)有助于培养终生学习能力

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在对于一个人的整个生涯来说主动学习是走向成功的重要一环,知识的获得,必定是主动追求的结果。体验式学习中,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积极地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的被迫学习,虽然认知还是来源于外界环境,但对于事物的理解是发自内心的。

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现状

(一)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

当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中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依旧是主流,在教学程序中多数还是“五段式”教学法,“组织教学——新课导入——新课讲授——反复巩固——课后作业”。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参与性大大降低,课堂气氛压抑。

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片面强调知识的讲授,忽视学生能力提高的问题。这不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片面重视理论教学,忽视理论在实践中应用的问题。这导致了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束手无策,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如何运用模糊不清;片面开展以教为中心的学习活动,忽视了学生主动性、积极性。这种情况下,学生在被动的听课状态里,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停留在对表层理论知识的运用,不能将理论融入实践中,无法真正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此外,师生的基本状况也会影响经验教学的有效性。一方面,学生与社会接触少,实践经验少,不能创造性地思考教学知识。学生思维相对狭窄的,学生不能运用所学知识。另一重要方面,教师虽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可以进行知识教学。但是,高校教师目前在现实较少参与社会活动,同社会企业较少。他们积累的经验也来自他们通过自己的教学和理论知识经验,因此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存在问题很多,主要为脱离实际。无论是复原真实情况还是演绎经历,都是我们不能正确完全地反映中国社会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研究内容。

(二)实践基地作用有待加强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进行体验式教学时需要有实践基地作为保障,为学生巩固和检验所学知识提供条件。但目前,很多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还没有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缺乏定期沟通机制。学校只有在学生要实习时才联系,学生实习安排难以保证。大量的中小型企业虽非常愿意接收学生实习,但多为营销、服务等岗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习岗位非常有限。

(三)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

首先,对于学生来说,理论考试成绩不应是唯一的评定因素。但是,在目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评价里,理论考试成绩几乎是唯一的考核标准。前文中反复提到人力资源管理绝不是单纯的掌握理论知识就可以的学科,更多的是如何将理论应用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实践里,但在评价机制中,却缺失了这个环节。所以构建合理的评价机制,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能够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的关键一环。

与此同时,教师的评价机制也没有做到客观公正,对于教师的考评也很单一,如教师完成的教学任务量,较少考核教师教学内容的质量,而且对于科研和教学的关系也认识不足,很多教师是为了科研而科研,科研工作缺少确实有效的激励机制。

三、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措施

(一)改进教学内容

一方面在教学理论中,教师应创设体验式教学的场景,让学生参与其中。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很多课程都可以实践体验式教学,以三峡大学科技学院为例,在“人员素质测评”“员工招聘录用演练”等课程中,可以采取情景模拟法,虚拟现实企事业单位在相应人力资源管理具体操作中的场景,让学生从中去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种角色的带入感比沉闷的课堂单向知识灌输的效果要好很多。也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等方式,将事先准备好的案例材料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在旁边进行观察和记录,最后再由任课老师进行总结归纳和必要的点评。另外,在运用体验式教学法时,老师要意识到教科书的局限性和延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应采用新的专业理论和新的行业信息,以此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累积经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所学知识尽量贴近变化了的现实环境。在教学经验中,教师要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源,将新的行业信息和新的专业概念与教学相结合。还要鼓励教师更多地参与社会事务和商业运作的研究,并将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使教学更深入,更有用。此外,多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更多的社会活动,以便学生可以学习,实践知识并积累社会经验。例如,参加志愿者活动,并在实际的活动经验中了解组织和管理的相关知识。

同时进行教学时应从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教学本体核心,学生为教育教学活动主体,教师原本的课堂讲授改为教学设计,只作为“引导者”而不是“灌输者”。课堂中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通过师生互动或者生生互动的方式,实现学生对于企业知识、素质、能力的全面协调发展。

(二)优化校企合作

高校应与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逐步完善实践基地,为学生实习实训打下坚实的基础。校企合作模式是学生获得专业应用经验的最佳途径,考虑到校企合作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学校应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以进一步优化校企合作模式,提高校企合作的有效性。良好的校企合作,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公司也可以从学生的实践中受益,学校可以进一步把实践教学环节做实,可以实现三方共赢。

(三)完善评价机制

首先是针对学生的评价,改变过去唯分数论的做法,全方位、多角度地评价学生,尤其是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针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师,对其评价不仅考察其工作量,更要注重对其工作质量和工作成效的评判,例如专业建设方面的贡献,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方面的贡献等等。

猜你喜欢

体验式人力资源管理
绩效考核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激励机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在现代经济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水墨画体验式学习的教学策略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体验式教学理念下高中排球教学的实践探讨
高中生物新课程下“体验式教学策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