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语用能力的培养探究

2021-12-01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胥口中心小学

青年心理 2021年24期
关键词:例句语言文字文字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胥口中心小学 陈 晨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学习语言、学习文字的基础阶段,同时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小学教师应该致力于将自身课堂打造成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语用型课堂,进而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能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小学阶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语言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小学阶段的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语句,进而提升自身教学效果和水平。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出新型的教学方式,优化小学阶段的语用教学方式,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一、选择关键语句,落实语用训练

小学教师可以根据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应用的相关知识,对语文教材的文本内容进行挑选,选择出较为经典的语言范例,通过对这一例句的讲解,使学生们学习到相关语言文字的应用特点。

(一)字词理解方面,注重文字体现的生动性

语文学科教学目标中对于学生的文字学习与使用有着较为明确的要求,让每一位学生都喜欢上汉字,在语言文字的识记上和书写上充满主动性。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在文字的教授上要以文字的形象性为重点,这样可以使语文的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使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热爱上汉字,并将这种热爱付诸于实际行动中。

如教师在讲授一年级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课文中,“吃”和“叫”这两个字都是要求学生会读会写的字,教师可以针对两个汉字的共同点,都有口字旁来完成对两字的讲解,进而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两字的部首,再根据区别特征来使学生完成对两字的识记。

(二)丰富应用方式,提升语言文字的质量

对于低年级语文教学材料的编写上,存在着对学生模仿能力的关注特点。这体现在要求学生练习句子的说写能力时,普遍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参考例句。例句对于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提升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起例句对于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引导作用,要在教学上注重对学生词语句子使用途径的讲解,并能够在这一基础上进行语言文字的迁移训练,进而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1.抓住关键词句,训练语言

对于句子中能够体现例句性质的关键字词,教师应该注重对其的教学,在学生完成对例句和关键字词的认知后,再为他们布置仿照句子的学习任务,在仿写句子的练习上,教师不用为学生设置相关的框架与限制,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这样有可能会达到出乎意料的教学效果。

如教师在讲授《小公鸡和小鸭子》这一内容时,将讲授重点放在“忽然”的理解和应用上,让学生明白“忽然”两字使用在突发事件中,再让学生仿照句子“小鸭子正在水里捉鱼,忽然,听见小公鸡喊救命”,来完成对“忽然”的造句。

2.通过问题设置,实施补白教学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实现对文字、词句有效应用的这一教学任务绝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还需要教师为这一教学过程铺设台阶和石头,让学生的语言应用学习具备阶段性特征,实现由简入繁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问题设置,让学生对语句中的内容进行填充,并在问题的设置方面注重学习的循序渐进性,这样的训练方式更加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同时也能更好地完成语言文字的训练任务。

如教师在讲授《传统节日》这一内容时,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置填空“( )到,人欢笑;( )节,看花灯;( )节,雨纷纷;过( ),赛龙舟”进而完成我国传统节日的识记,完成相关的语言训练,辅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

3.关注学生表达能力,进行仿写创作

对于语文教材中一些结构简单、文字较少的儿童诗歌、简单故事,教师在完成讲述后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创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调换关键字词或更换“变量”的方式完成句子的仿写。在这个练习上,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自身想象能力来完成此任务。

如教师在讲述《谁和谁好》这一内容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完成对这一儿童诗的仿写。如“谁和谁好?铅笔和橡皮好,它们互相帮助,学生学习好。”

二、丰富学生的朗读感悟,美化言语感受

中国的汉字结合了音、形、义三重意义上的美感。所谓“语感”,就是对汉字音、形、义三方面的综合理解和应用。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朗读形式,让学生在朗读语文教材内容的同时,增加对语言文字的熟悉程度以及对语句的可感性,用有声的语言来完成对语言文字内涵的深刻体会,进而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的朗读行为中逐渐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一)范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语音感

语音感作为语感内容中的重要组成元素,它所指的不仅仅是在朗读时对于正确语音的把握,同时还包括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中重读字词和抑扬顿挫的把握,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自身还没有形成语音感,在其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语音感都是来源于教师在课堂上的范读,或是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所开展的示范朗读的教学活动。

基调不同的文章需要教师以不同的语气表现出来,如《邓小平爷爷植树》需要用热烈上扬的语气让学生感受到积极的、和谐的情感。《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则需要采用低沉、壮烈的语气来表达对雷锋的敬佩和惋惜之情。

(二)悟读:在字里行间领略文字语意感

低年级的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对所学文本内容进行多次的反复阅读,在学生对教材的语言文字和基本内容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再加以点拨、启发、指导和教导,使学生对于语言文字中隐藏信息的捕捉更加准确,同时也能在教师的讲解和多次阅读中,完成对语言文本内容的内心勾画,同时还可以让学生领略语言文字所带给人的充分想象相关意境的创造能力。

(三)表演:在神态、眉宇间领略语言情感

由于小学阶段的低年级学生在理解和认知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阅读文章时很难完成对文章情感的领悟,尽管在朗读和阅读教材文本的过程中态度认真,但还是存在着表情僵硬、没有感情的问题,变成“没有感情的阅读工具”。要想通过“读”的形式来使学生的语感得到增强,就应该让学生对文章内容和其中的语言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还要对文本内容所表达的情感进行领悟,使学生能够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用心感受作者在进行文学创作时的丰富情感。

三、创设相关情境,丰富学生语用经验

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在日常的交际活动中实现对语言文字的应用,低年级的小学生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存在交际的需求,但他们并不善于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语言文字知识应用到日常交际活动中,往往在实际的交流中会出现词不达意、无话可说的尴尬局面。针对这一现实情况,教师要结合语言文字应用的具体情境,实现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语言教学,进而丰富学生的语用经验。

(一)边读边想象,拓展学生语言思维能力

在中国语言文化中,很多实词都具有极强的画面感,教师可以对语言文字的这一特点加以利用,在语言文字的教学活动中加入对文字使用的相关情境的创造,进而实现在阅读文字和想象中完成说话训练。

如在教师讲述《童年的水墨画》中对“染”字进行详细讲述,教师可以利用墨水滴入清水的实验来让学生充分明白这个词的动态过程,进而加深学生对这一词的认知与理解。还可以让学生根据“人影给溪水染绿了”这一句,发挥想象,完成造句。

(二)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突破语言的抽象性限制

中国很大一部分语言文字在创造和演变的过程中,具有着较大的抽象性,这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在理解和识记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师可以结合语言文字的创作特点,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能力,赋予抽象文字一定的形象,从而使学生对于抽象文字的识记和理解更为简单。

如教师在讲述《肥皂泡》这一教学内容时,针对其中的“清”字来进行深度讲述,为学生设置一个相关场景:“此时,你坐在船上,湖水就像一面明镜,倒映出了蓝天白云和山峰,你深看湖水,还能观察到水中的鱼儿,看着湖水中的沙石和鱼儿,你不由得感慨道:这湖水真(清)澈啊!”使“清”字更加形象。

猜你喜欢

例句语言文字文字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语言文字规范 中华通韵(征求意见稿)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安陆市荣膺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