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策略

2021-12-01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哈拉海镇中心小学

青年心理 2021年17期
关键词:美育色彩美的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哈拉海镇中心小学 岳 童

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心理还不成熟,所以价值观念还不完善。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除了要给学生讲解美术相关知识,还要将培养学生的素养作为美术教学目标,使学生可以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创造力、审美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由此可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是十分必要的。

一、美育的作用

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发现生活的美,让学生认识到生活的美好,从而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并且对小学生来说,美术课堂相对轻松,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才能,这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可以让学生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意义。其次,美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习其他学科奠定基础。在美育背景下,小学教学创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所以美育也是新课程改革下的重要体现,它可以引导学生感受美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和鉴赏能力。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的途径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小学生通过电子设备接触到网络上不良信息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小学生的心智不成熟,辨别信息的能力差,很容易受到这些不良因素的影响,酿成大错。因此,下面对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的途径进行探讨。

(一)培养孩子感受美的能力

学生在小学时期往往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具有形象性,外表颜色和形状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他们的首要关注点往往在作品的颜色上,而不是这幅画的内容和表达的含义。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水平,帮助学生辨别色彩,如冷色、暖色等,并让学生分辨某种颜色属于冷色还是暖色以及不同颜色适用场景,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色彩来分辨绘画者表达的情感基调。比如:色彩灰暗的作品往往表达的情感是低沉的,色彩明亮的作品通常表示快乐的情绪。色彩学习对学生体会绘画者情感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可以根据作品色彩的明暗度和冷暖度,深入作品创作的内部,想象作者创作的情景,真实体会作者当时的创作感受,以更加富有美学的眼睛看待每一项事物,感受作品的美,同时感受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此外,在学生自己创作过程中,教师先给学生讲解与色彩相关的理论知识,以此来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巧妙运用,然后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帮助学生用最直观的色彩来欣赏作品,在不断练习中,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也会逐渐提升。同时,学生在不断练习中也会养成一种习惯,长此以往,也会更加熟练地使用这种思维去观察、欣赏生活中的色彩美。

(二)培养孩子欣赏美的能力

色彩知识是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审美意识。当学生对色彩有一定的认知后,教师应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作品形象进行感知,这也是学生欣赏美的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仅给学生讲解绘画的方法和技巧,还通过鉴赏作品来培养学生的美感。比如:教师往往引导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美术作品,在这些作品中,除了色彩外,作者绘画的景物或事物也是个人情感的体现。因此,在引导学生鉴赏作品过程中,教师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体会到作品所表达的美感。比如:描绘长征、战争的作品,天气往往也是整幅作品的精华所在,它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联想当时的情境与氛围。比如:在欣赏《蒙娜丽莎》这幅作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这幅画的背景的特点,学生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背景中出现左右高度不一致的情形,然后再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主人公与后面景物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另外,在鉴赏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先给学生阐述这幅画的背景以及绘画者的生平经历,让学生对画家有基础的认知,便于学生更好地体会画家作品表达的情感。比如:在鉴赏《向日葵》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凡·高的一生,让学生可以从作品中感受到他积极勇敢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生命的热情。

(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渗透美育的重要途径,因为美育对学生的想象力、创作能力和形象感知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只有在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下,学生才能放松自己,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教师在营造美术学习环境时,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从学生入手,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来设计美术课堂教学活动,旨在为学生营造快乐、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另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教师可以从美术教室布置入手,在教室展示多种形式的美术作品,如工艺品、手工剪纸、绘画、雕塑、书法等,这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水平。同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室布置,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装饰教室,让学生亲手将教室布置成最满意的样子,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归属感。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在自己布置的教室内进行创作,让学生将自己内心的美通过创作的方式表现出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挖掘学生的创作潜能。

(四)在生活实践中引导学生发现美

小学美术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时候应该打破教材的局限性,有意识地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尽量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素材。美术课是一门艺术学科,它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还要针对性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倘若教师仅单纯传授课本知识,显然这是与教学目标相违背的。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从而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比如:在学习“尊敬的人”这一内容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观察发现自己最尊敬的人精神品质的美,并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特征,用自己的画笔记录下来,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有关色彩的知识点时,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相关资源,从而让学生切身感受各种色彩搭配组合到一起的神奇之处,进而激发学生对色彩搭配的兴趣。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创造出自己喜欢的作品,以此来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五)应用小组合作模式

美术的学习也需要学生进行团队协作,因为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与协作能力。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在取长补短的过程中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另外,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为美术课堂营造一个活泼、轻松的学习氛围。比如:学习手工制作时,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作,然后让学生将自己小组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讲解这个作品创作来源以及它代表的含义。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增强合作能力,还能分享彼此的快乐,感受对方心目中的美。每个作品都有它的优缺点,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鼓励学生敢于想象和创作,同时要引导学生怀着一种求同存异的心态去学习美术去体会艺术。在这种教学方式下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一些独特之处,并将学生的优点提炼出来作为他们创作过程中的闪光点,从而鼓励他们在美术创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学中为美育提供重要的资源,而美育的渗透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孩子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等途径来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促进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同时教师要不断地挖掘并探索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的途径,让学生可以发现生活中的美,进而形成积极乐观、热情的生活态度,创造出具有特色的美术作品。

猜你喜欢

美育色彩美的
“以美会友,以美育人”:2022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美育研讨会召开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神奇的色彩(上)
美育教师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