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模态视角下英语绘本教学中图片运用的实践与思考

2021-12-01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

青年心理 2021年17期
关键词:图文云朵绘本

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 王 剑

近年来,受语篇教学的影响,绘本阅读教学中出现了重词句轻阅读、重形式轻策略、把泛读变成精读的现象,弱化了绘本阅读的意义,忽略了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我尝试从图片模态入手,关注图文关系,引导学生循序渐进阅读绘本,从而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促进阅读品格的形成。下面结合译林版《跟上兔子小学英语分级绘本》这套教材,谈一谈对绘本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一、绘本中图片的特点

(一)故事性

绘本中的图片会说话,能够表达一个完整故事。它的排版、色彩和内容都能传递信息、表达情感、激发思考、引起共鸣。

(二)完整性

绘本中的图片不是依赖于文本内容的插图,也不是脱离文字的配图,它通过画面的流畅性和完整性给了学生阅读的连贯和完整,提高学生思考的连贯性,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三)趣味性

学生爱读绘本的主要原因是故事内容有趣、图片色彩丰富,能够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二、图片运用的方法和途径

(一)封面解读,激趣质疑

绘本通常是由封面、前环衬、扉页、正文、后环衬、封底组成。封面传递包含书名、作者(译者)、出版社、主人公、文本等主要信息。封面的图画有的是单独创作的,有的是从正文中选取的一幅图,有的和封底连成一幅画。我们可以从图片看出绘本的画面风格是写实的、卡通的还是油画的;从图片的色彩看出绘本的基调是温馨的、活泼的还是悬疑的;从图片中物体的大小比例看出故事的主体形象。所以读绘本时,不要急于翻开第一页,应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封面中隐藏的信息。

《Or How About This Way》一书的封面是从文中截取的一幅图,封面上小女孩正在亲云朵,云朵害羞了。仔细观察还会发现,小女孩为了能触碰云朵,想把自己的书本、篮球、电视,甚至是一盆绿色的植物都用来搭梯子,这是一个多么童真的世界!学生仔细观察后产生疑问:小女孩为什么要去亲云朵?云朵为什么害羞了?图片和标题是什么关系?标题中的“这种方法”是什么方法?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封面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继续阅读的欲望。

《Old McDonald’s Farm》一书将封面和封底平铺开,你会发现它是一幅完整的画面,可以看到一家三口驾着驴车在广袤的农场草地上穿行。主题突出,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呼之欲出,但是他们奔向哪里?会发生什么事情?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阅读时教师先让学生欣赏画面,通过画面构思故事的最初印象。阅读后再现图片,验证自己的想法。这样一体式的设计,将学生的视线从局部拉到整体,让学生体会到眼前的并不一定是全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图片环游,预测故事

图片环游是教师指导下的分享式阅读,以故事图片为引导,启发、激活、调动已知,预测未知,理解故事大意和主要情节,并在情境中学习语言和表达方式。学生在图片环游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学习语言、建构意义、发展阅读素养的过程。图片环游的形式有多种。低年级的学生在绘本阅读中语言知识积累少,独立阅读文本存在较多阻碍,可以采取师生共读,整体故事环游的方式;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语言积累,掌握了一些绘本阅读方法,可以采取带着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部分图片环游的方式学习;高年级学生则可以采取关键图片环游的方式,以问题为引导,通过封面、扉页、主题图等启发学生主动观察、预测、思考,带着问题或任务自主阅读。

T: In the beginning, cat and mouse are good friends. At last, cat and mouse are no longer friends. Why?

S: Guess what happened.Then skim and check.

《Cat and mouse》教学中先出示两幅关键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发生了什么”在此基础上快速浏览全书,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第一环节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图片信息观察、分析和预测,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和思维能力。第二环节让整体故事图片环游成为一种有意义的探究活动,通过阅读收获语言解决问题、发展思维、享受阅读。

T: Look at the cover. How do you feel now?

S: I feel warm. I feel...

T: How does Dan feel?

S: Perhaps he feels sad/sorry/warm...

T: What happened? Let’s skim the pictures and try to use one or two sentences to summarize.

教《I love you, Dad》一书时,先从封面入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看到图片的感受,切入情感主题,引导学生思考父子之间发生什么了。在此基础上以问题为引导,采取关键图片环游的方式,让学生自由阅读总结,分享经验。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阅读模式能让他们在理解文章、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享受阅读的乐趣,更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图文合奏,走进故事

儿童文学家彭懿在《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中指出:“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的。”法国著名符号学家巴特(Barthes)发现图文之间存在三种可能的关系,即“锚定: 语篇支撑图像”“说明;图像支撑语篇”“接递:图文平等”。图片和文字都可以是独立的一个部分,当它们组合在一起的时候,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语言文字可以支撑图片,图片也可以是文字的“寄生”信息。绘本中图片能弥补文字的不足,将文本内容以一种生动具体的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通过调动他们的视觉和听觉,发挥想象,阅读理解。

1.锚定关系

Children are excited to see the first snow of this winter. They taste it and feel it. They don’t mind the cold at all.

T: Look at the picture, how are they?

S: They are happy/excited...

T: What will they do?

S: They will play with the snow.

T: Now let’s read and find:What will they do?

S: Read and answer.

T: What else will they do?Imagine.

S: Imagine and answer.

《Snow》一书主要是写成人和孩子对待“雪”的不同态度,成人的世界里,大雪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孩子的世界里,大雪带来的是无穷无尽的乐趣。这幅图是描写了孩子们看到第一场雪后的快乐、兴奋。他们喜欢雪,不怕冷,尝雪、感受雪。这些感受、情绪在图片上是无法体现出来的,必须通过文字的描写来支撑画面。这些文字的描写也只是起到了快乐的一个序幕,它能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刺激他们去想象更多的欢乐,让他们仿佛身临其境。

2.说明关系

《Or how about this way》一书中主人公小女孩在乡村寻找红色的云朵时,想象各种奇妙的方法去把云变红。文本中说可以这样,还可以那样,但没有提及“这样”“那样”具体是什么方法,文中大片留白。这样的文本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了很大的困惑,此时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图片补充说明了相关的信息,对文本进行了诠释。

3.接递关系

语言与图像处于互补接递的情形经常出现在对话里,其中的话语者及语境由图体现,对话内容由语言体现。《Chinese New Year》中的对话就是这样的例子。文中没有旁白,通过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教学过程中,学生先看图,想想他们可能在说什么,再阅读体会,最后情境再现模拟表演,消化吸收,掌握运用语言。接递关系是绘本中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在教学中建议充分利用图片,先留白,通过观察图片补白,再阅读,让语言更丰富立体,思维更活跃。

三、运用图片需注意的问题

借助图片阅读绘本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我们要注意选择正确的、适合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1)注意阅读的切入点。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已有的知识经验选择正确的切入点,进入绘本的阅读学习。(2)注意学生的兴趣点。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画面入手,展开想象与探究。(3)注意图文的结合点。从图片入手,并不是放弃文字,要注意图文间的联系,图片与文字相互补充,相互配合,让阅读效果最大化。

绘本用精美的图片,优美的文字,传达着美好的情感。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读图”,图文结合,获取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创造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阅读品格的形成。

猜你喜欢

图文云朵绘本
画与理
绘本
绘本
绘本
云朵儿
云朵的点心
懂爱的云朵
图文配
图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