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胃炎研究进展

2021-12-01覃祥耀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干姜泻心汤黄连

覃祥耀

(来宾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广西 来宾 546100)

慢性胃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症病变,临床上常见症状为上腹痛、腹胀、餐后饱胀、早饱感,症状反复发作,持续时间6 个月以上[1]。慢性胃炎按病因可分为2 类:Hp 型胃炎和非Hp 型胃炎;按解剖位置可分为3 类:胃窦为主胃炎、胃体为主胃炎和全胃炎;按胃镜和病理诊断可分为2 类:萎缩性胃炎和非萎缩性胃炎[2]。根据流行病学显示,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为Hp 感染,其中70%~90%的慢性胃炎患者有Hp 感染[1],所以在临床上常以清除Hp作为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此外还有促进胃动力、抑制胃酸、保护胃黏膜等常规疗法。西医治疗本病注重采用标准化方案而忽视个体差异性,因此以辨证论治为指导原则的中医疗法在治疗慢性胃炎方面存在明显的优势。

1 中医对慢性胃炎寒热错杂证的认识

慢性胃炎以胃痛为主症者,中医诊断为“胃脘痛”;以胃脘部胀满为主症者,诊为“痞满”;若胃痛或胃脘部胀满症状不明显者,可诊断为“反酸”“嘈杂”等病[3]。其发病原因常有感受外邪、饮食不节、素体不足[4];初起多见实证,病在气分,久病则虚,病入血分。肝气犯胃,胃气郁滞,则中焦气机郁滞,脾胃升降失常,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为其基本病机,病位在胃,和肝脾紧密相关[5]。寒热错杂型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主症:胃脘胀满或疼痛,遇冷加重,嘈杂泛酸,口干口苦,肢冷便溏;次症:胃脘喜温喜按,烧心,嗳气,恶心,呕吐,口臭,纳呆,小便赤黄或短小,舌红苔黄,脉弦或者舌淡苔白脉沉,符合4 项主症加2 项次症可确诊[6]。

2 中医内治法

2.1 经方治疗 经方是指中医经典名方,几千年以来,经方的使用经久不衰,源远流长。半夏泻心汤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半夏性温,散结除痞、降逆止呕,干姜温中止呕,黄芩、黄连苦寒泻热,辅以补益脾胃之气的人参、大枣、炙甘草,诸药合用具有寒热平调、辛开苦降、补泄兼施的功效。韩萍[7]将60 例寒热错杂型慢性胃炎患者分为两组各30 例,观察组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雷贝拉唑肠溶片、盐酸伊托必利分散片口服,两组均治疗1 个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66.67%),且观察组腹痛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更加明显,食欲、运动功能、情感状态、生活质量、社会关系评分均有大幅提升(均P<0.05)。曾耀明等[8]将70 例寒热错杂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 例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加郁金、柴胡;腹痛明显加延胡索、川楝子;乏力明显者加黄芪、炒白术;纳差加山楂、鸡内金;腹胀加厚朴、枳壳;湿热明显加蒲公英、车前子;脘腹冷痛加高良姜、制附子),对照组30 例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莫沙必利片、膜固思达片口服,两组均治疗2 个月。结果显示治疗组具有降低胃黏膜肥大细胞及其脱颗粒数的优势;治疗组总有效率(85.00%)高于对照组(66.67%),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李海同[9]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60 例寒热错杂型慢性胃炎病患者,并与60 例采用枸橼酸铋钾、雷尼替丁、吗丁啉治疗的对照组作比较,结果发现半夏泻心汤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76.67%,半夏泻心汤治疗组在改善胃肠激素、促进胃功能恢复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

温胆汤具有理气和胃、清热化痰的功用;左金丸具有疏肝解郁、清热泻火的作用。刘社涛[10]将110例慢性胃炎寒热错杂证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55 例,研究组予温胆汤合左金丸加减(炙甘草、吴茱萸、干姜、半夏、黄连、竹茹、陈皮、枳实、茯苓)治疗,参照组予左金丸(黄连、吴茱萸)治疗,结果发现研究组总有效率(89.09%)高于参照组(67.2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郑兴云等[11]将寒热错杂型慢性胃炎分为两组,对照组37 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左金丸制剂口服,治疗组37 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温胆汤(黄连、炙甘草、竹茹、吴茱萸、陈皮、干姜、枳实、半夏、茯苓)汤剂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 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30%)高于对照组(86.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减少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方面亦优于对照组(P<0.05)。

乌梅丸是中医治疗寒热错杂证的主要名方之一,主要功效为调理肝脾、清上温下。马兴婷等[12]采用乌梅丸加减(党参、乌梅、当归、附子、黄柏、桂枝、蜀椒、细辛、干姜、黄连;反酸严重加海螵蛸、吴茱萸;脘腹痞胀加木香、枳壳;纳呆便溏加山药、炒白术)治疗,疗程为4 周,研究发现乌梅丸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胃黏膜基本功能及恢复其生理状态。

谭晶晶[13]将74 例慢性浅表性胃炎寒热错杂证随机分为2 组各37 例,治疗组予柴桂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柴胡、桂枝、干姜、天花粉、黄芩、牡蛎、炙甘草、当归、白芍、川芎、茯苓、白术、泽泻)治疗,对照组予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 周。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中医症候积分方面优于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组(P<0.05),而在临床疗效、胃黏膜及病理分级改善方面两组疗效相当(P>0.05)。

韩佩珊[14]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寒热错杂证72例,治疗组36 例予黄芪建中汤合泻黄散加味(黄芪、石膏、栀子、白芍、桂枝、防风、藿香、佩兰、饴糖、生姜、大枣、甘草、大黄)治疗,对照组36 例予荆花胃康胶丸治疗,两组均治疗4 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88%)高于对照组(77.42%),且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

2.2 自拟方治疗 自拟方是医者根据前人经验、个人临床经验以及地域、饮食、环境等因素创制而成的方剂,因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张晓园[15]将135例寒热错杂型Hp 感染相关性慢性胃炎分为3 组各45 例,中药组给予清热运脾汤(黄芪、桂枝、白芍、蒲公英、黄连、黄芩、干姜、制半夏)治疗,胃三联组予兰索拉唑片、阿莫西林片、克拉霉素分散片口服,观察组予中药组方药及胃三联组西药治疗,3 组均治疗1个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2%,中药组和胃三联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和69.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方案具有较强的抗Hp 作用。刘少康等[16]将120 例寒热错杂型Hp 感染相关性胃炎分为2 组,对照组60 例予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美索分散片治疗,观察组60 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清热运脾汤治疗,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0.6%)明显高于对照组(73.7%),观察组的Hp 转阴率(86.8%)高于对照组(66.7%),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在症候改善以及降低不良反应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和胃镇逆汤是由半夏泻心汤和旋覆代赭汤为基础方组合而成,该方具有降逆胃气、疏肝理气、寒热平调的作用。陈勇华等[17]治疗胆汁反流性慢性胃炎寒热错杂证患者72例,治疗组36例使用泮托拉唑钠加和胃镇逆汤(制半夏、旋覆花、代赭石、干姜、党参、黄芩、黄连、红枣、生姜、炙甘草)治疗,对照组36例予口服泮托拉唑钠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为77.8%,并且治疗组在改善胆汁反流症状、患者预后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陈勇华等[18]在另一项研究中发现,相对于对照组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铝碳酸镁片口服联合治疗,治疗组予和胃镇逆汤口服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寒热错杂证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低复发率及能较好缓解焦虑和抑郁状态等优势。

安胃汤由全国名老中医、桂派中医大师林沛湘教授创制,由半夏、黄连、干姜、乌药、丹参、木香、百合、白芍、薏苡仁、炙甘草等10 味药物组成。朱永钦[19]运用安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寒热错杂证患者20 例,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90.00%,并且在提高患者远期疗效、改善焦虑状态和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吴承芳[20]发现安胃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寒热错杂证具有提高幽门杆菌根除率,改善PPI(质子泵抑制剂)、抗生素治疗后的肠道菌群紊乱的作用。罗昭琼等[21]发现安胃汤联合茴三硫胶囊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寒热错杂证具有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焦虑和抑郁状态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优势。

降逆和胃汤由半夏泻心汤合左金丸、枳术丸加柴胡、旋覆花组成,全方具有调和脾胃、调畅气机的作用。郭杰[22]将80 例寒热错杂型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 例,试验组予降逆和胃汤治疗,对照组予铝碳酸镁片口服治疗,两组均治疗1 个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8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在改善中医症状、胃黏膜炎症程度、胆汁反流症状、病理结果,以及提高远期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夏连养胃汤由谢晶日教授根据40 多年的临床经验创立,全方由半夏、黄连、黄芩、干姜、醋柴胡、枳壳、人参、炒白术、麦芽、炙甘草组成,具有寒热平调、疏肝健脾的作用。陶平静[23]用夏连养胃汤治疗43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寒热错杂证患者,结果发现该方具有改善患者中医证候、胃黏膜炎症病变、胃肠疾病PRO(基于慢性胃肠疾病患者报告临床结局)量表积分等优势。

2.3 中成药治疗 中成药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按规定的处方和制剂工艺将其加工制成一定剂型的中药制品,具有疗效突出、方便携带、经济效益好等优势。张新芳[24]治疗60例寒热错杂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观察组30 例予芩连胃康丸(半夏、干姜、黄连、黄芩、蒲公英、党参、佛手、枳壳、三棱、莪术、丹参、鸡内金、麦芽、大枣、炙甘草)治疗,西药组30 例予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及枸橼酸莫沙比利片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陈林[25]观察参连和胃胶囊(半夏、党参、黄连、黄芩、干姜、炙甘草、枳壳、佛手、麦芽、大枣)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寒热错杂证的疗效及量效关系,将240 例患者随机分为3 组,分别予参连和胃胶囊高剂量、低剂量以及参连和胃胶囊模拟药治疗。结果发现参连和胃胶囊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具有安全、有效等优点,而在量效关系上无显著差异。吴文珍[26]研究发现荆花胃康胶丸(土荆芥、水团花)联合PPI 三联疗法治疗Hp 相关性寒热错杂证慢性胃炎,相对于含铋剂的四联疗法,前者具有更高的Hp根除率、总体有效率、总体症状改善率等优势。现代药理研究结果证明,荆花胃康胶丸在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增强胃动力黏膜屏障、减少胃酸分泌等方面效果显著[27]。

3 中医内外合治法

赵双梅等[28]治疗121例寒热错杂型慢性胃炎患者,中医组60 例予穴位注射(穴位取足三里,注射药物为维生素B12)加中药(半夏泻心汤加减)口服联合治疗,西医组61 例予雷贝拉唑胶囊口服治疗(有Hp感染加阿莫西林胶囊和克拉霉素分散片)。结果总有效率中医组为93.33%,西医组为73.78%,且中医组在改善胃黏膜方面优于西医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金清龙等[29]治疗76 例Hp 感染寒热错杂型慢性胃炎患者,中医组37 例予针灸(取穴:胃俞、脾俞、中脘、足三里、曲池、内关穴)配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西医组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胶囊、奥美拉唑肠溶片、枸橼酸秘钾胶囊口服治疗。结果中医组总有效率为92%,西医组为78%,且中医组Hp 转阴率也高于西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4 结 语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胃炎方法灵活多变,既重视症状的改善,又重视原发病的治疗;既辨证施治,又兼顾整体。虽然中医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胃炎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中医诊断以及证型没有统一的规范,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存在不严谨,对于疗效判断没有统一标准,部分研究样本量较小,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实验研究,缺乏长期随访观察等诸多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注意加强研究设计,以期在未来能出现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为中医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胃炎提供更为客观、科学的循证医学证据。

猜你喜欢

干姜泻心汤黄连
辨证仍是中医之魂——从小泻心汤止血说起
UPLC-TQD-MS法探讨关木通配伍干姜减毒存效机制
黄连解毒汤对SAM-P/8小鼠行为学作用及机制初探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慢性胃炎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的临床观察
“华中药库”抢收黄连
浅谈干姜在热证中的运用
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治疗胃癌癌前病变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