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轻型电动客车扭杆安装点强度优化

2021-12-01林佳峰

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分体式钣金横梁

林佳峰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厦门 361001)

0 引言

根据市场客户需求,对某轻型国六燃油客车拓展为电动客车车型,为增大电池和后部驱动系统布置空间,提高电池容量和续航里程,对扭杆长度进行缩短。为缩短项目开发周期,采用现有扭杆缩短零件进行试制装车(图1)。

图1 装配状态

试制样车完成后直接进行SPC 耐久试验考核,在耐久试验2 945 km 后,出现左/右扭杆安装座安装处横梁裂损失效现象,扭杆无支撑且走偏,存在安全风险,无法继续耐久[1]。如图2所示,车架横梁在扭杆固定齿套安装处,前端磨损且开裂,表面光亮。后端钣金裂损约20.0 mm×20.0 mm,扭杆上调整垫块处横梁开裂约15.0 mm,扭杆横梁中间开孔处贯穿开裂,车架横梁钣金开裂失效。

图2 扭杆安装座安装处横梁裂损

2 问题调查和分析

2.1 设计状态调查

开裂问题发生后,对试验车辆出厂记录进行点检。排查车架横梁和扭杆各部件单品性能,包括车架横梁材质力学性能分析、尺寸量测以及车身上相关安装点三坐标检测,结果均基本符合数据设计状态。

通过CAE 对扭杆梁进行分析,扭杆横梁(材质B280VK,料厚1.5 mm)各工况所受最大应力450.6 MPa,大于材料屈服强度,最小安全系数为0.74,强度不足。

2.2 试制样车失效模式分析

由于该问题首次在电动车车型出现,传统燃油车均未出现该问题。结合单品排查符合设计状态的结论,初步判定该问题为车型拓展后,电动车整车空载质量(1 870 kg)相对燃油车(1 599 kg) 增加了271 kg,车身载荷变大;同时扭杆缩短297.0 mm,扭杆力矩变大。这导致车身横梁钣金所受应力变大,超过燃油车,最终导致裂损失效[2]。综上,耐久失效模式判定如下。

(1)由于扭杆横梁前移,扭杆轴线较传统燃油车不变,扭杆固定齿套安装处横梁安装点同扭杆固定齿套间隙变大。同时,后端由于布置三电元器件,载荷变大,导致扭杆固定齿套同横梁搭接不均衡,前后轮弧同扭杆齿套间隙不一致,对扭杆安装座限位不足。两端受力不均,后轮弧较前轮弧所受应力大,横梁钣金(材质B280VK,料厚1.5 mm)整体刚强度不足,后轮弧开裂至裂损,前轮弧磨损严重。

(2)扭杆安装臂受力大,使得扭杆调整螺栓对扭杆上安装座拉力大,导致扭杆上调整垫块配合轮弧处车身钣金开裂。

(3)车辆运行中,左右两侧扭杆安装点开裂,对横梁实施向上的作用力,扭杆横梁本身抗弯曲刚度不足,导致两侧向上受力,中间向下弯曲。弯曲过程中,由于横梁上高压线支架固定孔间距小,且呈直线排布,导致应力集中开裂贯穿。

3 优化改善

针对上述调查结论,对车身扭杆横梁处结构进行重新设计和优化。初步优化方案如下。

(1)提升扭杆横梁材质等级和料厚,调整高压线固定位置,取消横梁中间直线排布孔位,减小应力集中,增加扭杆横梁刚性和强度。

(2)新增加扭杆固定臂固定支架增大齿套安装配合轮弧进行配合,取消原扭杆横梁整体配合结构,改善约束不足问题,增大圆弧配接长度,增加受力面积,减小应力。扭杆固定臂固定支架按整体式和分体式进行设计和优化(图3)。整体式刚性较分体式好,因此料厚按较分体式小的数值进行设定。由于旧扭杆横梁配接处强度不足,因此材质等级提升,分体式按SAPH440,整体式按B340/590DP 进行设定(表1)。

图3 分体式和整体式

表1 原方案与新方案材料对比

(3)横梁上的扭杆上调整垫块配合孔大小由R18 mm 调整为R17 mm,减小配合间隙。

(4)优化扭杆横梁两侧连接工艺,增加扭杆横梁同纵梁侧面焊点数量,两侧二保焊含点优化为点焊。

(5)扭杆横梁同地板搭接处涂结构胶,增大受力面积,形成封闭管梁结构,使所受应力可以通过整根横梁进行释放。

4 相关验证

对车身加强方案优化后,进一步进行CAE 校核、方案选定和重新耐久验证。

4.1 CAE 校核确认

输入材料参数后,对扭杆梁连接车身的一端全约束,扭杆放开轴向旋转,其余自由度全约束。按照企业前悬架静强度试验标准,车轮向上负荷4G,扭杆弹簧、下摆臂缓冲块同时受力,输入该客车的扭杆力矩,此工况下零件不允许产生永久变形。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应力分析结果

经过CAE 校核结果分析可知:分体式和整体式扭杆横梁(取两个方案最大应力)和扭杆固定臂支架所受应力均小于材质屈服强度,无塑性变形,满足静强度要求;经过优化后的车身强度有较大改善,车身应力最小安全系数由BASE 版的0.74 提高到CASE 版的1.06(分体式)和1.22(整体式)。

4.2 方案选定

两个方案均符合强度要求,从工艺和成本角度选择最优方案,确认如下。

4.2.1 工艺

(1)冲压工艺:分体式与整体式钣金方案冲压均可成型,但由于整体式(B340/590DP)钣金材质强度高于分体式(SAPH440),且钣金结构导致工序涉及侧冲孔和侧整形工序较为复杂,成型后存在应力集中,反弹难控制,精度差,产品不良率较分体式高问题。因此,分体式钣金冲压性能和产品精度优于整体式方案。

(2)焊接工艺:整体式和分体式均可通过夹具设变与扭杆横梁实现焊接,整体式由于增加和纵梁搭接焊点,相对分体式需要新增车架夹具设变,费用较分体式略高。

(3)涂装和总装工艺及维修性:两个方案涂装与总装工艺均可施行,装配性和维修性同原方案[3]。

4.2.2 成本

两者零件质量相当,分体式钣金模具为钢板模,共拉延、修边冲孔和翻边整形三序;而整体式钣金模具为铸造模,共落料冲孔、翻边成型、折弯、侧整形和侧冲孔侧切五序。整体式模具较分体式模具材质费用高,工序多,因此,整体式钣金模具费用较高。同时整体式钣金材料利用率为47.53%,较分体式材料利用率54.16%低,整体式钣金材料较为浪费。

综上,在满足强度的前提下,分体式结构方案从各工艺环节和成本进行评估,整体方案优于整体式。因此,采用分体式方案进行问题点对应。

4.3 车辆耐久验证

按照分体式方案进行支架开发后,进行耐久验证,耐久8 037 km 后,局部有压痕,未开裂,优化后方案满足设计及试验强度要求。

5 结束语

在以传统燃油车为平台对车型进行电动车拓展的过程中,需要对整车和各系统进行校核确认,对系统变更引起的问题进行优化改善。同时,通过模拟分析和试验进行验证,结合工艺和成本考量,寻求最优方案,以确保拓展后车型满足国家各项新法规要求。

猜你喜欢

分体式钣金横梁
商用车防护横梁的双枪直缝焊接装置设计与应用
某特种汽车千斤顶连接横梁优化设计
改良分体式折刀位和传统折刀位在外科痔疮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钣金V形折弯成形的回弹控制研究
钣金成形技术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
熔融沉积3D打印机分体式挤出的特性分析
浅谈钣金机械加工及其自动化的探索
160 km/h动力车构架横梁组成制造工艺研究
天冷“猫”在家,5个动作炼全身
煤矿智能分体式瓦斯巡检系统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