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能力为导向的《小儿推拿学》微课的设计与实施

2021-11-30王海宽杨良兵王继红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1年5期
关键词:证型手法小儿

王海宽,邵 瑛,杨良兵,王继红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小儿推拿学》是中医药高等院校针灸推拿学专业的一门临床专业课,学好该门课堂,为以后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现行《小儿推拿学》的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是秉承教材讲解、挂图展示、人体模拟操作模式进行,教学形式单一、缺少直观教具,如果只是依靠有限的上课时间来学习小儿推拿,在教学中学生有四难: 难记、难背、难理解、难掌握。由于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课程繁多,“填鸭式”教育模式被广泛应用,侧重于基础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1]。严重影响了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了解决这些难题,笔者对《小儿推拿学》的课程设计进行重新构建,以提高学生能力为导向,通过《小儿推拿学》微课的设计和实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

1 “ 小儿推拿学” 微课程的设计

“ 小儿推拿学”微课的制作,主要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按照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小儿推拿学”学习内容呈现碎片化,形成数字化教学资源。微课时间较短,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它具有主题突出、内容具体、反馈及时以及针对性强等特点,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鲜明,更适合教师的需要[2]。我们将“小儿推拿学”的教学内容按照不同疾病系统进行各种证型的划分,同时形成以不同疾病系统为主题的教学资源体系。将“小儿推拿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和具体的小儿推拿手法操作进行可视化转换,形成教学动画。小儿具体疾病的辨证分型是小儿推拿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仅依靠教师的课堂讲解很难有深刻的记忆。我们以证型为出发点,每一个疾病的具体证型就是一个小微课,包含该疾病证型的讲解,取穴原则,以及操作演示。学生经过微课的学习加深了对小儿推拿辨证取穴的印象,让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

“小儿推拿学”微课的具体制作过程分为以下三步:第一步是制作小儿推拿学微课视频,以“十三五” 规划教材为主要依据,内容确定后,开始编写脚本。在“小儿推拿学”微课视频的制作过程中,小儿不同系统疾病各个证型的脚本是基础,技术设计是质量保证,包括知识点的引出、过度,小儿推拿治疗注意内容分配、节奏把握,让内容活起来,表现生动有趣。第二步是上传小儿推拿学微课视频,让针灸推拿学专业的学生在线上或下载后进行线下学习。通过小儿推拿学微课网络平台对学生的学习的过程进行监测。第三步是批改学生的小儿推拿学网络作业,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疑问。

2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儿推拿学》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可以在课下通过网络课程的视频学习完成知识学习部分,学生在学校课堂上课的时间用来进行师生互动,教师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之中的难题或为实验过程中的困难之处提供帮助。这种“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学生的接受程度很高、学习效果很好,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各层次的教育体系中运用广泛[3-4]。

2.1 学生的线上自主学习

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小儿推拿微课视频后,可以在课堂结束后继续进行自主学习和观看不同小儿不同疾病及不同证型的推拿操作方法,思考微课视频中所涉及的问题,完成微课视频中的课后作业,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和困惑,可以通过微信群、QQ群或上面授课时向教师讨论、咨询。

2.2 师生的课堂互动

2.2.1 教师主讲与学生主导教学的学时分配

小儿推拿学总共为32个学时,根据小儿推拿学操作性和实用性比较强的特点,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学生主导教学方面,教师主讲12学时,学时主导教学20学时,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2.2.1 课内儿推讨论

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相互沟通交流是翻转课堂的核心体现,在小儿推拿小儿课内讨论阶段,学生可以利用小儿推拿微课中学到的手法操作和相关手法的运用进行探讨,由于小儿推拿流派较大,小儿推拿手法操作时比较难统一标准,学生可以将学习中遇到相关知识点的困惑、手法操作的标准性等难题进行交流,最后由教师根据小儿推拿课堂教学情况,针对学生的困惑进行讲解,并提出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新问题,形成浓厚的小儿推拿课堂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对小儿推拿学习的兴趣。

2.2.2 儿推病案分析

引入儿科常见病的病案,这些病案主要包括小儿厌食、咳嗽、便秘、发热、腹痛、呕吐。教师展示和讲授自己是如何运用小儿推拿治疗疾病的,这些临床经验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针对性、客观性和真实性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

2.2.3 学生自主探讨

自主探讨主要是通过给学生布置小儿推拿的学习任务,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小儿推拿的课堂学习活动。通过教师提供具体的项目,给学生布置小儿推拿的相关作业,由学生组成专家小组如小儿厌食组、小儿便秘组、小儿发热组、小儿咳嗽组等,各小组分工明确,通过对相关临床资料的收集,分组动手撰写小儿病例报告。全班128位学生,主要针对4种疾病16种证型进行分析。8人选择风寒咳嗽型,8人选择风热咳嗽型,8人选择痰热咳嗽型,8人选择痰湿咳嗽型,8人选择阴虚咳嗽型,8人选择气虚咳嗽型,8人选择实秘型,8人选择虚秘型,8人选择食滞胃脘型,8人选择肝气犯胃型,8人选择胃阴不足型,8人选择脾胃虚弱型,8人选择外感发热,8人选择肺胃实热,8人选择阴虚内热,8人选择气虚发热。

2.2.4 课外临床实践

由于“小儿推拿复式手法”实践性较强,如果不经过长期练习,很难发挥“小儿推拿复式手法”的临床效果。学生大多缺乏临床实践,对“小儿推拿复式手法”的操作和功效知之甚少。通过带领学生临床见习,了解小儿推拿的治疗过程,提出书本以外的疑问,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另外,通过加强课外实践环节的学习,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小儿推拿复式手法”的学习效果。

课内儿推讨论、儿推病案分析、学生自主探讨、课外临床实践是“小儿推拿学”翻转课堂的四种主要形式,通过在小儿推拿教学过程中这四种方式的运用,极大地增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激发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了良好的学习讨论氛围,使学生在小儿推拿的学习中充满了兴趣和自信。

2.3 教学成效与学生评教

通过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学得懂、记得住、用得上,该课程平均分比往年提高六分。陈淑琪同学评价: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其明白了小儿推拿最大的特点是效果显著,在诊断正确和手法运用得当的前提下,通常都会取得较满意的效果,在平时运用起来得心应手。例如:小儿肚子痛,按揉一窝风这一个穴位就可以止痛;家长揪心的小儿风寒感冒流鼻涕,揉手臂上博阳池,平肝清肺、清天河水即可;小儿盗汗,推三关几次即可见效;寒性腹泻,揉外劳宫加上补大肠,一两次即可见效;小儿厌食、食欲不振,捏脊即可。陈兴同学评价:通过课堂有趣的学习,使其认识到小儿推拿对小儿有强身防病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未病先防:通过按摩,小儿气血调和,经络通畅、阴阳平衡、正气充足,因此可以起到不得病、少得病的功效。既病传变:小儿得病后传变较快,易发生危急状态,小儿推拿可以起到防止传变以及发生危急病症的作用。通过系统学习,都能掌握手法操作。

3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通过小儿推拿微课的设计改变了小儿推拿课程传统的授课模式,同时和翻转课堂相结合,进而达到相辅相成的目的。小儿推拿微课的制作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了教学资源,翻转课堂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系统地学习了小儿推拿后,及时参与到临床实践中,有助于提高临床应用能力,临床实践运用能力是学生运用已经拥有的知识发挥针灸推拿专业特色进行的实践,同时也是培养合格医师的关键环节,在小儿推拿临床实践中,我们可以有效发挥临床实训基地的优势,安排学生到广东省中医院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小儿推拿科进行临床教学,提升学生的小儿推拿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把患儿带入课堂进行标准化病人教学,让学生对问诊、体格检查及手法操作有一个全面地认识,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加强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临床思辨能力和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5]。

4 结语

《小儿推拿学》微课的设计不同于以往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制作精良的《小儿推拿学》微课为翻转课堂的进行打下了良好的教学基础,能够使小儿推拿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成功实施成为可能,在根本上改变了《小儿推拿学》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课堂教学变得具有多样性和趣味性,因此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优化小儿推拿教学过程,提高小儿推拿教学效果方面有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将“微课程”与“翻转课堂”引入“小儿推拿学”的教学过程中,既为实际的小儿推拿教学需求提供了解决方案,也为针灸推拿学专业医学生提供了一个理想、直观的“小儿推拿学”微课学习平台。在上课之前,学生可以通过《小儿推拿学》微课的网络平台进行课前学习,提前熟悉相关知识点,结合《小儿推拿学》教材和老师提供的病例资料,开展各个小组之间的讨论,并把学习过程进行记录保留。在课堂上,由教师随机抽取小儿推拿相关知识点,让各小组进行讨论,最后选取代表进行结果汇报,教师根据各个小组的总体汇报情况进行总结,并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翻转课堂本质上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重新构建。在小儿推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小儿推拿的“知识传授”过程学生可以在教师提供的小儿推拿微课及网络资源完成;“知识内化”过程通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互动完成。翻转课堂在小儿推拿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翻转课堂也一定程度上促进微课程的建设与应用,有利于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内容易理解易掌握,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不但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而且还促进了师资水平的提高,达到了教学相长目的[6-7]。

猜你喜欢

证型手法小儿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和炎症指标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基于数据挖掘的小儿肺炎中医辨证分型研究
层递手法
画与理
七步洗手法
小儿涵之三事
小儿难养
岭南地区冠心病中医证型及证素分布的地域性特征研究
178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及流行病学调查
小儿惊厥紧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