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留学生骨科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1-11-30尹战海徐美光陈保军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1年5期
关键词:骨科留学生临床

尹战海,张 璟,徐美光,陈保军,白 浪,韩 潜

(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陕西 西安 710061; 2.西北大学医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5)

2019年末以来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是全球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对高校正常开学和课堂教学造成的影响,教育部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采取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共同实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各高校按照中央部署要求,及时启动疫情防控应急机制。经过一段时间艰苦努力, 2020年4月份以后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逐步进入“预防疫情常态化”的后疫情时代[1]。复工、复学、复课是高校的常规工作。笔者一直从事留学生骨科见习与实习教学工作,在疫情前后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些经验。本文从后疫情时期留学生骨科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对骨科留学生教学模式进行思考,探讨相应对策,希望可以为我国留学生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1 后疫情时期骨科留学生教学现状

我校医学留学生教育已开展20多年,是首创全英文授课培养医学本科留学生的院校。自1995年以来,我校医学部已经培养了来自63个国家的医学留学生2 000余名,毕业生规模居全国之首。疫情期间,由于我国采取了严格的出入境控制和人员隔离政策,留学生无法入境或到校上课。线上教学的方式不需要聚集人员,成为疫情期间唯一有效可行的教学手段[2]。目前,虽然我国抗击新冠疫情形势逐步好转,但全球疫情仍处于大流行阶段。尤其最近一段时间,东南亚地区的多个国家都出现了严重的新冠疫情反弹趋势, 导致我国疫情输入风险持续攀升。鉴于目前形势,我校临床教学既要在正常时期恢复传统的线下教学,也应该准备常态化防控预案。疫情高发季节或反弹时采取措施,减少聚集,根据课程内容,加大高校信息化建设力度,部分课程采取线上教学方式。后疫情时代,新冠疫情防控是一场持久战。骨科临床教学应根据课程内容和留学生特点,融合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优势,构建线上线下并存、课内课外衔接、传统创新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3]。

2 后疫情时期骨科留学生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语言交流障碍是留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瓶颈问题

骨科是一门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学科,概念抽象、理论知识繁杂,且与多门学科结合紧密,如解剖、生物力学、影像学等。教学涉及的专业词汇量大。虽然留学生英语基础较好,但对很多专业词汇并不了解。我校的大多数医学留学生的母语不是英语,口语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在交流过程中有较大困难。这就要求骨科临床教学中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专业和日常英语水平。对临床工作繁重的留学生带教教师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后疫情时期,骨科留学生教学中的语言问题比以往更加凸显。这主要是因为疫情后线上教学将成为一种常规的、并行的教学形式存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也成为常态。互联网教育解决了教师和学生的授课的时空限制,可以在约定的时间异地教学。然而,以往传统线下教学模式中,师生同时在授课的地点,多媒体课件、板书等都可作为辅助教学用具。同时,授课过程中和学生面对面的互动、交流,教师可以借助眼神、言语,甚至肢体动作帮助学生克服语言障碍,加深理解。在线上教学模式中,现场交流,教学辅助工具的缺乏必然加重语言交流的障碍,限制了留学生对骨科临床知识的学习和掌握[4]。

2.2 学生和教师对线上教学的态度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留学生个人素质良莠不齐,学生内在学习态度消极是来华留学生学风普遍存在的问题。部分学生缺乏时间观念,上课出勤率低下,这些行为都给临床教学带来较大困难。后疫情时期,线上线下授课方式并存,线下课堂的问题依旧存在。线上教学的教师更难以掌控学生出勤率,有些学生以网络不通畅为借口,对通知没有回应。到课学生也有不同程度的缺勤情况,甚至出现网课签到后学生只是挂机,并未听讲的现象。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同,参与线上教学的教师和学生虽上同一节课,但在空间上是分离的。教师无法从学生的神态、表情等方面的信息,得到反馈,较难了解网络另一端的学生是怎样的学习状态,缺少对学生及时的督促和鞭策。自律性差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动力不足,线上教学效果得不到保证[5]。另外,从临床带教教师的角度来看,疫情期间及疫情后,大批临床教师奋战在抗击疫情前线。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还要克服种种困难,制定线上教学方案。很多任课教师还没有做好思想准备,面对新的教学模式,仍有一些教师希望回归到课堂教学,对于教学媒介的变化还有畏难情绪和抵触心理。也有部分任课教师并不完全具备线上教学的信息技术能力,对线上课堂的教学设计并不熟练。因此,临床教师线上教学的主观态度和信息化教学水平也成为影响线上教学的主要因素。线上教学客观条件方面,教师网络软件的操控不熟练,学生所在国家网络教学环境中,声音和画面的质量都会影响教学实施的效果。

2.3 疫情导致教学和学习效果不佳

骨科在医学临床教学中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临床见习和实习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一名医学生成长为合格的医生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在实习过程中锻炼操作能力,把对骨科理论的认识逐步加深,更好的应用于实践环节中。骨科也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临床教学内容复杂,实践操作量大。疫情前即存在由于文化背景不同,留学生语言不通,引起患者的不信任,导致临床见习和实习教学难度大的问题[6]。自2020年疫情暴发后,各大教学医院响应国家号召疫情期间严防严控,尽量线上实习。留学生返校后也得按照防疫流程,去临床科室见习和实习课受到严格控制,与病人接触的机会和时间也明显减少。留学生临床实践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致使临床学习效果不理想。

3 提高疫情后留学生骨科临床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对策

针对上述疫情后骨科临床教学出现的或者更趋严重的问题,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探索适合医学留学生的新型骨科临床教学模式,制定相应措施,提升骨科留学生教学效果,在疫情后特殊时期尤为重要。

3.1 骨科留学生教学中的语言障碍可以从师资、留学生及教学方法方式几个方面改善

3.1.1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

目前我校担任骨科临床实习教学的都是高年资临床医师,这些教师通常英语口语较好或有过海外学习经历,又是科室骨干。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他们还肩负繁重的临床及科研任务,往往是精力不足,时间有限,制约了留学生临床实践效果。针对这一情况,应鼓励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年轻医师承担留学生外语教学。组织青年教师与临床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的高年资医师组成教学团队,开展集体备课,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加强对青年教学教师的选拔和培训,对参与留学生教学工作的青年教师设立激励机制,如职称晋升时优先考虑、选送优秀授课教师至国外高等学府进修等[7]。

3.1.2 建立学习小组

从学生角度考虑,可以组织骨科留学生和英语水平优秀的中国研究生结成学习小组,促进骨科留学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骨科留学生的临床实习效果,也有利于提高中国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3.1.3 利用新型教学法也是一种有效消除语言障碍的措施

利用微课、翻转课堂 (flipped classroom)等教学法指导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视频,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法自主学习专业单词,术语,让学生提前对相关英文知识点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8]。课堂上教师根据留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结果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对重点、难理解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9]。大部分留学生具有知识面广、思维活跃的特点。针对留学生的特点,还可以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PBL)对留学生进行带教,鼓励学生课前充分准备,查阅专业英语文献,阅读教师发放的资料,课前消除语言障碍,在课堂上通过讨论更好地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内化[10]。

3.2 多种教学考核并行,加强留学生管理,克服消极态度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疫情后线上课程增加。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回到所在国后大多使用本地社交软件,有时无法接收我国信息。因此,开设线上课程尽量考虑使用国际通用的教学平台或者软件,方便师生交流。其次,开课之前,学校应培训留学生熟悉授课平台和教学软件的使用。授课结束后,教师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跟踪和评价,并及时做出反馈。疫情前留学生出勤情况主要通过课前请假,或者教师授课时课堂点名等方式考核。疫情后应制定线上教学相应的考核制度,除必要的日常考勤外,还要注重过程考勤。通过课堂中对留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回答问题情况,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考察留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是评定学生学习成绩、检查教师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多种考核并行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举措。比如,课前提交针对翻转课堂的预习作业,将这些环节的评价量化,也作为一部分平时成绩,期末时与试卷成绩合并为最终成绩。教师方面,也要适应疫情对教学模式的影响,理解线上与线下教育相融合必成大趋势,积极学习各种教学软件和教学平台的使用,努力提升线上教学的效果。

3.3 综合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及角色扮演等新型教学方法弥补疫情造成的临床实践机会减少

新冠疫情防控的不确定性使临床实习留学生与患者接触受到严格限制。加之骨科临床教学时间相对较短,学生全面了解骨科知识存在一定困难。如何使学生在有效时间内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掌握程度,已成为骨科教学中的新课题。骨科留学生带教教师也在不断探讨后疫情时代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和传统教学优势互补是近来一种创新教学方法。比如,将典型病例制作为视频课件替代临床见习,可以初步满足了教学需要。但观看典型病例视频总归是应对疫情的应急策略,学生不能直接与患者交流,始终无法达到临床见习的最终目的。角色模拟教学法[11]可以弥补视频教学的缺陷。这种教学方法分配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带教教师按照疾病准备教案。学生之间相互模拟医生及患者。在这种教学方法中,留学生可以用英语问诊,回避了语言障碍,练习为患者查体、夹板固定、石膏固定、骨折复位等操作,弥补了疫情期间缺乏的骨科操作实践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招募从事非医疗工作的典型病例患者,即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 SP)。通过培训,这些患者能够准确表现某种骨科疾病的特征,病史,并接受留学生实习医生临床医疗过程。由此解决典型病例患者数量不足问题,主要应用于各专业初级医生的培养和考核。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消除了留学生因语言交流问题不能广泛参与临床技能操作的弊端。同时对提升留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协调医患关系、培养创新精神等会起到积极作用[12]。

综上所述,通过对后疫情时代我校骨科留学生临床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细致梳理,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并以此为基础及时调整教学工作思路,健全管理制度、改革教学方法、更新留学生培养模式,将疫情带来的危机转化为教学契机。唯有如此,才能提升留学生骨科教学水平,养出具备合格的骨科医生。

猜你喜欢

骨科留学生临床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数字骨科”专题文章导读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复合妊娠32例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这7个动作骨科专家从不做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