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与促进方式研究

2021-11-30郭亚琼

普洱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握力同龄人体质

郭亚琼

山西旅游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健康的体魄是大学生为人民和祖国服务的前提条件,是经济腾飞、国家昌盛与民族复兴的保障。新时代,高校应将“健康第一”的理念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使学生体质健康成为现代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抓手。据2010 年~2020 年教育部、财政部、卫生部、科技部所开展的大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的身体形态的发育较为良好,但身体机能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尤其在耐力、爆发力及速度上的下降水平尤为明显。对此,增强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已迫在眉睫,需要引起高等院校的高度重视。

1 体质健康的概念

首先是体质的概念。体质最初指一切个体的生物学特征及特点的总和。在《黄帝内经》中被划分为“阴阳平和”“太阳”“少阳”“太阴”“少阴”等类型,并以阴阳平衡指代人体正常的体质。而在西方研究中,体质被界定为个体在“心理学”“生理学”“形态学”上的特征总和。因此,结合中西方对体质的“概念界定”与“理论阐述”,体质具体指在“获得性”与“遗传性”基础上所体现的人体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及形态结构的基本特征。而在现代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过程中,人体的“运动能力”“身体素质”“生理功能”“形态结构”“环境适应”及“心理发育”构成了体质的五个因素。其次是健康。针对健康的概念界定,本文主要以WTO 的界定为主,具体指人体在社会适应、心理、生理等层面上,趋于“完满”的理想状态,并不局限在“摆脱虚弱”与“没有疾病”的状态。其标评价标准有“精力充沛”“处事乐观”“应变能力高”“体重适当”等。最后是体质与健康的内在关系。在理论研究上,健康是状态,体质是特质,是个体维持健康状态的综合能力。因此,健康的概念要大于体质。而在体质范畴上,体质的理论范畴更倾向于人体的环境适应、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心理发展、生理能力及形态发育等。而在健康的理论范畴上,健康不仅涵盖体质的理论范畴,还关注人体对疾病的抵御、对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适应,对生活方式的协调等内容。

2 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

2.1 身体形态

体质指数能够综合反映学生的充实程度、营养状况及外观体型,是我国判断肥胖的重要标准。本文所采用的肥胖标准主要以WTO 的《亚太地区肥胖的处理与定义》手册为依据,即体质指数小于18.9 的为体重过轻;大于23 且小于25 的为超重;大于18.5 且小于23 的为正常;大于30 的为肥胖。根据相关调查结果发现,我国体重正常的大学生占65.5%,体重偏低的占16.7%,超重的占12%,肥胖的占5.8%。可见,我国大学生的身体形态较为正常,且营养状态较为良好。但营养不良与肥胖超重的学生依旧占有一定的比例。在性别上,身体形态正常的女生占71.54%,男生占70.34%,因此,男生的身体形态问题要明显高于女生。结合大学生与同龄人在体质指数上的差异,能够发现,大学生与同龄人不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

2.2 身体机能

身体机能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跑步测试、台阶实验及肺活量等内容。但本文在学生身体机能研究上,主要以台阶实验、肺活量为主,具体探究大学生的心血管及呼吸系统机能。根据实验测试发现,我国大学男生的肺活量及格率高达90.67%,女生高达89.49%,男生明显优于女生。在台阶试验中,大学男生的及格率为94.55%,女生及格率为99.34%,由此可见,女生台阶测试成绩明显高于男生。但与全国同龄人相比,大学男生的肺活量水平要高于同龄人37.78ml,差异性显著。而女生的肺活量却低于同龄人,差异性也较为显著。究其原因在于大学女生所参与的有氧运动或训练较少。这充分表明大学女生的心血管机能要强于大学男生。

2.3 身体素质

衡量身体素质的指标主要有握力素质、仰卧起坐、坐位体前驱、立定跳远及50m 跑等内容。在大学生体质健康研究中,本文以握力素质和立定跳远作为大学生身体素质研究的基本指标。根据数据分析,大学男生的立定跳合格率为67%,女生为64%。男生握力指数的及格率为97%,女生为94%(握力指数是以握力和体重的比值来确定的)。而根据数据分布情况发现,男生握力指数优秀率较高,但女生的及格率较高,优秀率要略高于不及格率。在立定跳测试中,男女学生的及格率要明显高于不及格率和优秀率。与同龄人相比,则要低于全国同龄人,男生立定跳低3.07cm,女生低4.35cm,且差异性显著。在握力素质上,男女学生的握力水平分别低于同龄人0.35kg 和1.14kg。可见,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明显低于全国同龄人。

3 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问题成因

结合历年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检查数据(2010年~2018 年《中国统计年鉴》),能够发现,我国大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身体素质”水平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2017 年左右,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有所好转”,但依旧不尽如人意。

3.1 思想与体质

思想认识不到位是导致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是影响我国体育发展与国民综合实力的关键要素。在网络文化与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学生容易产生急功近利的思想理念,严重影响学生对体育锻炼和体质健康的认识。而应试教育是导致学生重知育、轻体育,未能及时、有效地参与课外体育运动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想破解大学生体质健康低下的问题,就必须从思想层面上出发,提高体育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比重”和“地位”。

3.2 生活与体质

首先是营养不良。营养是维持人体健康与生命的物质基础,是决定学生健康与素质水平的关键因素。而适量、平衡、全面的饮食,能够提升学生机体的营养水平,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健康水平。在现代文化的影响下,大学生存在偏食、厌食、过食等饮食问题,其机体的营养结构发展不均衡,使得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素的累积,出现“肥胖”与“超重”等问题。其次是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个体的“精神文化”与“物质生活”的综合,是“人际关系”“审美观”“消费观”“道德观”及“人生观”的现实表征。部分大学生“经常熬夜”“过度吸烟”“心理压力大”等问题,已然成为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因素。

3.3 体育与体质

体育锻炼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关键因素。在实践调查中发现,82%的大学生难以长期坚持体育锻炼,体育达标率仅维持在43%左右。而学生缺乏课外锻炼在我国普通高校、职业院校中较为普遍。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学生缺乏课外体育锻炼的兴趣和意识,将精力和时间集中在专业学习和社会活动两个方面。其二,体育教育。当前的体育教学活动依旧停留在课内体育教学上,没有从体育精神、体育文化、体育习惯及体育思想等层面,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没有做好课外体育教学工作。

4 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促进方式

4.1 注重健康宣传

“社会价值”与“网络文化”是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基本原因。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体育宣传活动的开展,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理念及体育思想,培养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与自主性。首先,充分意识到学校是学生实现终身体育目标的归宿和起点。学校应将终身体育思想与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地结合起来,发挥学校在文化传播与人才培育上的优势。在体育思想传承与宣承上,应利用融媒体理念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媒介融合起来,积极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体育锻炼与体质健康之间的关系。其次,加强社团建设。体育社团对学生认识并理解体育文化、体育精神及体育理念,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学校应从社团品牌、形象及活动等层面出发,突出体育社团在体育文化传播、终身体育理念宣传上下功夫。最后,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从“体育强国”和“全民体育”的角度出发,加强“体育健身”与“体质健康”的内在联系,使新媒体、自媒体平台成为终身体育思想传播的载体,并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4.2 加强健康指引

针对营养与生活方式上的体质健康问题。首先学校应通过开设“大学体质健康”课程的方式,将“体质健康”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并根据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和生活理念,传授相应的理论知识。在课程设置上,可将体质健康课程与体育选修课有机地结合起来,即在体育选修课的开设中,融入体质健康课程。其次,辅导员应积极地参与到课程建设与开展的过程中,将“大学生体质健康”纳入到辅导员工作体系中,从而为学生获得全方位的指导与引导,提供支持和抓手。此外,学校还应将“各项学生评比活动”与“组织评比活动”融入到大学生体质健康地促进策略中。最后,体育教师或辅导员应引导学生制定体育锻炼计划,使其利用“课余时间”“课间操”“早操”等时间,开展课外体育健身活动,养成良好的自我锻炼习惯,提升自身的体质健康水平。

4.3 促进体育教育

首先,学校应加强体育课程改革工作,将大学生体质健康作为体育教育的基本目标,从体育文化、体育思想及体育精神等角度出发,提高体育兴趣培养在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中的比重。与此同时,体育教师还应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明确不同学生的教学内容。其次,要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兴趣、爱好及终身体育意识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参与课外体育的行为习惯和思想意识。再次,学校还应提高素质教育,使素质教育成为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的重要依托。

5 结语

切实提升体育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能够使体育教育工作成为大学生体质健康提升的关键和抓手,切实解决我国长期存在的大学生体质问题。在体质健康促进方式与优化策略的制定过程中,学校还需从人才培养、文化宣传及健康指导等层面出发,形成多维度、立体化、多元化的体质健康培养体系,推动我国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握力同龄人体质
巧练握力益康寿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Task 1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儿童握力弱,未来健康差
不容忽视的握力
莫等闲, 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你能活多久,握下手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