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类APP 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作用

2021-11-30罗卫东

普洱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运动体育

罗卫东

安徽新华学院 通识教育部,安徽 合肥 230088

运动类APP 的普及,为高校体育教育创造了新的机遇。高校应做好运动类APP 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分析,了解运动类APP 的体育锻炼教学特点,并根据高校自身体育教育需求,构建以运动类APP 为载体的体育教育发展新体系,为未来阶段更好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1 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及问题

长期以来,高校体育课程教育始终是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载体。然而,传统意义上体育课程教育是以大学生单方面体育素质为根本,例如,部分高校开设游泳课程,虽然在一定程度能提升大学生体能素质,但其核心本质仍然是以帮助大学生掌握游泳技能为基本目标。正因如此,部分高校的体育课程无法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及个人需求提供体育锻炼教育帮助,导致大学生对体育锻炼失去参与动力,由此衍生出体育锻炼兴趣缺乏及体育锻炼意识不强等问题。新时代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形式较为丰富,体育锻炼内容不再以简单田径项目为主,滑板、网球等运动项目逐渐走进大学生体育活动视野。由于缺乏专业教育支持,使大部分大学生难以基于自身兴趣爱好参与体育锻炼实践。久而久之,造成大学生失去参与体育锻炼的内在驱动力。除此之外,网络游戏及自媒体社交网络的发展,为大学生文娱活动注入了更多的新鲜元素,使大学生难以将更多时间精力投入到体育锻炼中。综合来看,新时代大学生之所以无法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活动,一方面,是由于缺乏专业教育支持,难以通过体育锻炼满足自身社交需求;另一方面,大学生不良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导致对体育锻炼形成抵触心理,降低了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积极性。加之传统意义上枯燥的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环境,更加难以引起大学生体育锻炼兴趣,这使得大学生体育锻炼活动逐渐形成边缘化发展趋势。

2 运动类APP 应用优势及特点

运动类APP 是基于社交媒体平台发展而来的移动健身软件。不同于专业体育运动教学软件,运动类APP 的应用宗旨是满足大部分非专业人士体育锻炼需求,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并能基于个人兴趣爱好制定健身运动项目,通过课程教学提高学员体育锻炼的水平。运动类APP 由于实用性较强,其体育锻炼项目的学习门槛也相对较低,无需依赖专业运动器材即可达到参与体育锻炼的需求。加之运动类APP 具有良好的互联网社交属性,能更好满足个人互联网社交需求,从而解决传统体育锻炼社交功能单一的问题。此外,运动类APP 具有便捷化应用优势,通过移动端互联网设备即可实现对APP有效运用,排除时间和空间条件对体育锻炼的限制,为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供多元化信息交互平台。因此,运动类APP 适用于当前大学生体育锻炼教育环境,能弥补高校在体育锻炼教育方面的不足,可以按照大学生个人需求,为其提供体育锻炼的教育帮助,从而切实强化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能力。

3 运动类APP 对助力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必要性

3.1 培养大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

培养大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对于提升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积极性具有一定帮助。利用惯性思维,强化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潜意识,进一步将体育锻炼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使大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实践。然而,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由于部分高校教学内容相对单一,使大学生对高校体育课程学习有所排斥,难以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惯性思维。运用运动类APP 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则能更好地从潜意识角度,加强大学生体育锻炼思维渗透,使其形成既定体育锻炼思想,从而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3.2 规范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方法

保证体育锻炼规范性与安全性,对于更好推动体育运动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大部分运动类APP将体育锻炼项目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付费部分体育锻炼,付费体育锻炼由具有相关资质专业人士提供课程教学支持,极大地提高体育锻炼项目应用安全性。第二部分为免费体育锻炼项目,该类项目通常危险系数相对较低,体育锻炼内容大多数以常规运动项目为主,能降低体育锻炼安全风险。所以,将运动类APP 运用于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能力,不仅能为大学生提供专业课程教学支持,同时,也能保证大学生体育锻炼规范性、安全性,降低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产生安全风险。另外,大学生还能基于自身兴趣及体能素质合理选择体育锻炼项目,有益于更好培养大学生良好体育锻炼兴趣,解决大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匮乏问题。

3.3 实现高校体育教育与大学生体育锻炼双向融合

推动体育锻炼及体育课程教学双向融合,是部分地区构建互联网+体育课程教学新生态的重要方式。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具有直接影响。但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普遍存在教育影响力不足的问题,部分大学生参与体育课程学习主要为了应付体育课程考试,对于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并无直接帮助。然而,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专业性较高,若一味强化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应试属性,则容易造成一定程度教育资源浪费。基于运动类APP 的有效运用,建立高校体育教育与大学生体育锻炼双向互补机制,则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譬如,采用运动类APP 进行体育课程授课,并按照个人兴趣爱好,制定多元化课程教学体系,以运动类APP 教育应用为载体,加强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教育影响力,使高校体育教育能基于对运动类APP 运用有效融入大学生学习和生活。

4 运动类APP 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作用

4.1 改变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

早期阶段,由于大学生获取体育知识途径相对单一,使大学生体育锻炼安全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大学生对于购买体育锻炼护具及体育器材也缺乏思想认同。随着运动类APP 在高校的充分普及,大学生群体成为体育护具及相关体育器材购买的主力军。根据2020 年淘宝网络购物平台体育器材销售数据来看,大学生购买体育器材比例逐年攀升。由此可见,运动类APP 对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产生一定影响,其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对体育锻炼安全性、规范性的重视。在体育锻炼的教学方面,大学生对于付费的健身教学课程具有一定依赖性,国内某健身APP 主要消费群体的50%以上均为在校大学生。其中,大学生运动类APP 付费使用也不再仅限于单一体育运动项目。攀岩、滑板、搏击操等体育运动项目,逐渐成为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方向,也是运动类APP 付费教学的重要盈利收入。可见,运动类APP 对于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不仅涵盖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价值观念的改变,同时,也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进行纠正,使体育锻炼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4.2 改变大学生体育锻炼认知

运动类APP 普及之前,大学生对体育锻炼内容的接触多数以高校体育课程、健身房体育锻炼为主。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认知也主要是提高体能素质、形体塑造及提高就业质量三个方面。但随着运动类APP 社交属性的逐步凸显,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认识逐渐从身体健康向心理健康转变。所以,运动类APP 实际上是为大学生更好开展社交活动构建多元化平台,各类社会群体均可基于对运动类APP 的运用,实现对自身社交需求的满足,有效对体育锻炼知识进行共享,提高大学生体育社交能力,使大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活动。此外,运动类APP 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认知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消费行为、社交行为的改变,在体育锻炼习惯上也有所影响。目前,我国各地区高校大学生每日体育锻炼平均时间为19min。但在运动类APP普及之前,我国大学生体育锻炼每日平均时间为12min。从这一点来看,大学生体育锻炼平均时间有所提升,对于更好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供帮助。因此,从大学生体育锻炼强度及体育锻炼需求视角来看,运动类APP 的普及了拓展了大学生获取体育锻炼知识渠道,丰富了大学生体育知识体系,提高了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正面认识。

4.3 改变大学生体育锻炼方式

大学生体育锻炼方式单一,始终是困扰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导致大学生缺乏参与体育锻炼兴趣的重要影响要素。部分高校由于体育设施尚不完善,使其难以为大学生创造多元化体育锻炼环境。随着运动类APP 的快速普及与应用,极大丰富了大学生体育锻炼方式,使大学生能基于多种体育锻炼形式有效融合,切实满足自身体育锻炼需求。此外,高校传统体育课程教育方式,使大学生长期处于紧张的体育课程学习环境中,无法通过参与体育课程学习提高自身体育运动能力,高压的学习环境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形成一定负面影响。由于运动类APP 使用便捷,能为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营造轻松的环境,缓解高压环境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使大学生能更好通过对运动类APP 的进行体育锻炼学习。进而,在丰富大学生体育锻炼形式的基础上,为大学生构建更好体育锻炼环境,弥补传统教育思想影响下高校体育教育的不足。

5 高校开展运动类APP 应用措施

5.1 搭建多元化高校运动类APP 应用平台

运动类APP 对于培养大学生良好体育锻炼意识具有积极影响。高校体育教育工作应充分发挥运动类APP 主导优势,加强运动类APP 在课程教学方面有效运用,进一步搭建多元化的信息化教学平台,有效为大学生提供体育锻炼教学支持。例如,高校可以将KEEP、火辣健身、Fittime 等健身平台作为依托,通过开设专门高校教学账号,开展线下、线上体育课程教学互动,利用对大学生娱乐时间的有效运用,实现运动类APP 在大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科学运用,并基于教师的专业指导,为大学生学习体育锻炼知识提供教育帮助。可见,基于对运动类APP 的有效运用,为高校体育教育创造良好环境,使大学生能在积极学习环境下更好提升自身体育锻炼能力,实现运动类APP 教育应用与高校体育教学的双向融合。

5.2 强化运动类APP 的教育引导能力

运动类APP 在高校体育教育领域运用,主要是为大学生开辟多条体育锻炼知识获取平台,丰富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基本形式。高校应深化与相关运动类APP 企业合作,针对高校大学生锻炼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大学生体育锻炼教学平台,使运动类APP 的教育应用能满足各类大学生体育锻炼需求。通过高校与相关运动类APP 企业合作,实现高校与企业之间互利共赢,为运动类APP 更好适用于高校大学生体育教育与体育锻炼创造积极条件。同时,高校必须要针对性做好体育课程教育优化,改变现有体育教育考核机制,围绕体育教育未来化发展做好科学教育布局,为运动类APP 更好发挥教育引导作用提供切实教育保障,有效提升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积极性及体育锻炼综合能力。

6 结语

总之,运动类APP 对于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主要分为行为、意识、习惯及方式等多方面。高校应积极做好体育课程教育拓展,加强高校体育教育对运动类APP 有效运用,使运动类APP 能更好发挥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主导性优势。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运动体育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不正经运动范
我们的“体育梦”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