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地理课堂作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2021-11-29于吉海

地理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志向爱国学生

于吉海

地理学的学科特性及学科内容决定其在中学课程思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地理课程阵地,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积极推进课程思政,“讲好中国故事、唱响爱国歌曲、学习英雄人物、树立爱国志向和传承爱国基因”,对于加强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逐梦中华,讲好爱国故事。讲故事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通过经典故事,传递教育思想,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日常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精选爱国故事,服务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如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时,向学生讲述袁隆平院士的“水稻故事”,杂交水稻研究不仅保证了国家的粮食安全与稳定,更加快了中国人民迈向小康生活的步伐。学习“工业区位联系”时,向学生讲述钱学森的“回国故事”,两弹一星的研制,一方面保障了祖国的安全稳定,另一方面,维护了国家和民族尊严以及中国的国际地位。今日中国的繁荣安宁,是一代代莘莘学子把自身理想与国家需求融合并努力奋斗的结果,伟大“中国梦”的实现更需要中华儿女继续奋斗。

启智润心,唱响爱国歌曲。利用爱国歌曲,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将学生带入新课所描述的情境之中,润物细无声,完成教学任务。在学习“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时,教师可以利用歌曲《我爱你中国》进行情境教学。通过歌词提供的“信息源”,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区域差异;通过设计分层“问题串”,层层递进,培养学生的尺度思维;通过环节完整的“思维链”,总结规律,顺利完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习。爱国歌曲体现的“中国精神”指引着青年学子的成长方向,鞭策其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守成创新,学习英雄人物。英雄人物的成长历程融合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伟大的革命精神,是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或时代楷模。学习英雄人物的成长历程,可以让学生找到人生的方向。如利用甘肃作为长征经过的重要节点省份优势,设计“重走长征”研学活动。穿越草地,学生体验自然环境的艰辛;会宁会师,学生理解冲破牢笼的喜悦;南梁旧址,品味星星之火也能燎原的伟大。组织学生到红西路军烈士陵园,开展“红色革命”体验活动。通过观“烈士馆”,了解英雄人物形象;走“红军路”,重温红西路军历史;吃“红色饭”,体验革命艰苦生活;观“红色剧”,学习英雄人物高尚品质。今日之中国,“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已经成为时代潮流;珍惜先辈的丰功伟业、继承先辈的革命遗志、完成先辈的革命遗愿,是时代赋予青年学子的历史责任。

见贤思齐,树立爱国志向。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设计典型案例,充分利用案例教学,让学生从小树立爱国志向,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意识。如在学习“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一节知识时,笔者以“中国桥”的发展为学习纽带,穿插设计我国桥梁发展历史,讲述浮桥、木桥、石桥、铁桥,现代化桥梁的材料变化、建造方式及运输规模等时空要素的发展变化,学习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运输需求与运输布局、资金与运输布局等内容。其中设计的茅以升“科学虽然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的爱国志向让学生振聋发聩。如今,“中国桥”已经成为一张靓丽名片,沟通着城市与乡村;“中国车”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联系着浓浓的乡愁,满足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培根铸魂,传承爱国基因。地理课堂承担着向广大青年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培养学科思维、提升学科素养的重要责任,承载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如在“工業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一节学习时,教师可以设计“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学,穿插华为公司案例,展示民族企业的骨气和豪气,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当前,我国的区域发展、生态文明、气候变化、持续发展等议题得以践行;绿水青山、金山银山、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等规划得到实现。万众一心的中国人民,汇聚成“中国声音”;众志成城的中华民族,凝聚成“中国力量”,共同向着下一个百年目标努力奋进。

猜你喜欢

志向爱国学生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谈志向
爱国学·晒佳作
赶不走的学生
确立适当的志向
爱国学·晒佳作
学生写话
天鹅de志向
终身不遇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