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核四层四翼”视角下的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及教学建议

2021-11-29李小玲

地理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试题考查运动

李小玲

摘 要: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视角,本文着力从“知识、能力、素养和价值”四层分析2020年和2021年浙江省普通高考涉及“地球运动”的四组试题。据此提出以必备知识为基础构建知识框架、以关键能力为重点锻炼解题能力、以学科素养为导向培育地理素养和以核心价值为引领塑造地理价值观的模块化进阶教学建议。

关键词:一核四层四翼;高考地理试题;教学建议;模块化进阶;地球运动

“地球运动”单元一直是高中地理传统的教学重难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地球运动”的内容要求是“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强调了地球运动知识服务于分析现实世界的应用价值。与老版教材相比,2019版地理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地球运动”单元,人教版、中图版、湘教版和鲁教版四版本教材都给予了很大篇幅,说明教材编写专家认为“地球运动”占据重要地位,具有较大的课程价值和教学意义。

纵观近年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试卷,选择题Ⅰ的第19、20题均以地球运动知识考查为主,且所选题目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对全国高考地理试题关于地球运动知识的考查有较大的示范性。因此,本文选取浙江高考地球运动试题,从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视角分析,并提出以必备知识为基础构建知识框架、以关键能力为重点锻炼解题能力、以学科素养为导向培育地理素养和以核心价值为引领塑造地理价值观的模块化进阶教学建议。

一、真题呈现

例1.(2020年1月浙江选考真题)月球与八大行星一样作自西向东公转,在地球上的观测者可以观测到月球、地内行星经过太阳表面的天象,且前者比后者经过日面时间短。读甲地观测到的正午、子夜太阳高度年内变化示意图(图1),回答1~2题。

1.若h为11°,则该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

A.18°          B. 23. 5°          C. 29°          D. 34. 5°

2.若观测者在甲地某日先后观测到月球、水星经过太阳表面的天象,则第二天正午三大天体在星空中的位置可能是

A                    B                    C                    D

例2.(2020年7月浙江選考真题)图2左图为某飞机在甲、乙、丙间沿地球大圆周飞行轨迹示意图。右图为飞机飞到乙地时,其垂直下方所示的经线、纬线和晨昏线位置关系图,此时丙地地方时为17点。据此回答3~4题。

3.若飞机匀速、等高飞行,则在甲—乙—丙间单位时间内飞过的纬度差

A.持续变大          B.先变大,后变小

C.持续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4.当日,甲地日出的地方时为

A. 5点          B. 6点          C. 7点          D. 8点

例3.(2021年1月浙江选考真题)我国某中学生发现,在书桌的固定观测点上,每年仅有一天通过窗户既可观察到日出也可看到日落。读该日日出、日落的位置示意图(图3),回答5~6题。

5.若乙为该日日出位置,则该窗朝向

A.正南        B.东北        C.正北        D.西南

6.若该日日出为北京时间6点56分,日落地方时为18点59分,正午太阳高度为83.8°,则该学生所在地最可能是

A.济南        B.广州        C.  武汉        D.拉萨

例4.(2021年6月浙江选考真题)我国某中学组织学生对直立物日影变化进行观测,具体做法是:先在一块平坦的地面上直立一根标杆,再以此杆直立点(甲)为圆心,以杆长为半径绘一半圈。读某日杆影变化图(图4阴影部分为标杆影子范围),回答7~8题。

7.甲地位于

A. 东北平原          B. 华北平原

C. 四川盆地          D. 珠江三角洲

8.若从甲地垂直上方朝下看,年中某时刻地面上昼夜状况与经纬线位置关系最有可能是

A.①          B.②          C. ③          D. ④

二、“一核四层四翼”视角下的试题分析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一核四层四翼”内容。“一核”为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四层”为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四翼”为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2020年和2021年浙江省高考地理试题,题目结合特定情境,对设问加工转换,关注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情境与问题均会引发学生从地理视角思考客观世界,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探索未知。依据一核,结合四翼,重点从四层的知识以及能力素养价值对其进行分析。

1.知识分析

地球运动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地球两种主要运动的基本特征及影响,涉及自转影响和自转、公转共同影响。2020年和2021年浙江省高考地理试题,主要考查时间换算、昼长、太阳高度计算、日出日落等基本知识点,如表1所示,体现试题的基础性。学生无法依据知识记忆简单得出答案,必须将知识点相联系,通过多次推导才能解决情境问题,体现以知识为基础但又高于知识立意的考查特点。

2.能力、素养和价值分析

四组地球运动试题,均考查学生面对相关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情境整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设置体现高考评价体系考查的综合性,利于促进跨学科、大概念教学的新理念推行。

具体而言,2020年1月试题,以天文观测为情境,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也激发学生天文观测意识。2020年6月试题,以地球大圆航线为背景,结合经纬网图,重点考查学生对球面立体几何的理解。2021年1月试题,借助学生习以为常的书桌和窗户,考查学生观察、发现和探索地理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2021年6月试题,选择学生较为熟识且可操作性强的实验——“立杆成影”,考查学生地理实践力,并结合地球光照图的辨识,有效关注了学生知识迁移及识图析图的能力。

这几组试题以情境为载体,图文结合,考查学生对地球运动知识记忆、信息获取、知识迁移、现象解释等能力。符合国家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的要求,既考查了必备知识,又检测了能力、素养和价值,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符合高考选才育人的核心功能。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更深地理解国家高考评价体系对高考及中学教学的新要求。

三、“一核四层四翼”视角下的教学建议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高考的核心功能是为国家选拔人才,引导教学[2]。国家高考评价体系中,“一核”说明为什么考,“四层”说明考什么,“四翼”则阐明了怎么考。因此,教学活动需依据国家高考评价体系,围绕四层考查内容,结合四翼考查要求,层层深入。据此提出以下高中地理模块化进阶教学建议。

1.以必备知识为基础——构建知识框架

地球运动学习只有先从必备基础知识入手,才能更深层次地提升能力、培育素养和形成价值。自然地理知识学习不能松散无序,而应理清逻辑,构建知识框架,全面系统地学习。例如,地球运动的各种现象之间存在一定因果关系,甚至可以说环环相扣。如果只是简单地记忆知识点,将变成无效学习,学生不仅没学懂,也不会实际运用。所以必须在掌握其中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构建知识框架,才能真正地理解运用,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建议,将地球运动章节必备知识构建框架如图5所示。

2.以關键能力为重点——锻炼解题能力

高考评价体系确立了符合考试评价规律的三个关键能力群:知识获取能力群、实际操作能力群、思维认知能力群。而对于这些关键能力的考查,主要通过高考试题来实现。学生有了必备的地理知识后,就该落实到如何去析题、解题。具体建议如下。

猜你喜欢

试题考查运动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不正经运动范
例析近年高考中焓变的考查要点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