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法治意识培养的高中政治教学策略分析

2021-11-29李聪

考试周刊 2021年81期
关键词:法治意识高中政治培养策略

摘 要:在新时代下的人类文明已经体现出人们具有法治意识的特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高中政治学科是培养学生拥有良好道德观念并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具备法治意识,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同时,为国家培养出遵纪守法的良好公民、为社会各界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高中政治;法治意识;培养策略

一、 引言

在我国新课改落实于各学科教育教学中后,高中政治教育教学中要围绕新课改要求开展教学,在满足要求的同时促进学生的成长,满足当前国家教育要求、各领域人才需求,实现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目标。新课改中提出了要重视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政治教师要针对这一要求设计教学方法,通过全方位开拓法治知识并促进学生理解与掌握、应用,进而达到学生具备法治意识并遵守法制、认同我国法治、合理化应用法治,实现高中政治教育目标的同时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二、 高中政治与法治意识

(一)法制与法治意识的含义

1. 法制的含义

法制的含义是指法律与制度的总称,是一个国家统治者为了有效治理国家并实现统治者利益的重要措施。无论是我国从古至今发展中经历的各个国家、还是其他国家发展历程中,“法制”是各国家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统治工具,各国人民必须遵守“法制”,否则会根据“法制”相关规定受到相应的惩罚。

2. 法治的含义

法治的含义是指根据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对国家一切事物实施治理的过程。同时,法治是全国民众普遍服从且公平、公正的,并且法律在国家的地位至高无上且是人民可自由行使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也是人民必须要履行的义务。

3. 法治意识的含义

法治意识的含义是指国家公民正确认知法律、理性与情感认同法律的思想观念及价值取向。当公民具备法治意识时能够自觉遵法、守法、合理化用法,进而实现社会有序开展,形成规范化的社会发展状态,促进和谐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推动国家更好发展。

(二)高中政治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具有的意义

1. 实现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

一个国家要实现稳定及快速发展的目标,必须保证国家各环节运行达到有序、高质量运行的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措施是构建法治社会。站在公平、公正、公开的角度构建出各项法律法规,进而实现各环节发展都能够在合法合规的要求中进行,避免出现各环节发展中出现矛盾而阻碍各环节有序开展。因此,我国目前的发展目标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高中政治教学内容是帮助学生正确认知国家、正确认知发展理念与发展目标,进而在促进学生正确认知的同时能够认同国家发展理念、认同国家颁布的各项法规。

2. 实现高中政治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高中政治学科教育目标是实现学生核心素养不断提高,在新课标中已经对高中政治确立了四个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其中,以法治意识培养为重点培养内容,需要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具备法治意识,并在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达到守法的要求。同时,学生要懂法并合理化应用法律法规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并且还要履行法律法规中对公民提出的义务。通过高中政治教学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可以促进学生拥有法治意识并达到合理化用法、履行法律规定义务的目的,并进一步实现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三、 高中政治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教学策略

(一)在知识教学中融入遵法观念

1. 传授知识时融入遵法观念

高中政治教师在培养学生法治意识时可以将遵法观念融入知识教学过程中,而要实现学生遵法必须先实现学生知法,只有掌握了我国法律知识才能实现学生拥有遵法观念。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先引领学生去学习政治知识并促进学生有效理解,在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后融入遵法观念渗透过程,让学生具备遵法意识。

例如,高中政治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统编版高中政治教材中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一课时,先引领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点,帮助学生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时,要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隶属于《宪法》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宪法》属于我国根本大法,需要学生学习《宪法》才能在思想意识中形成遵法观念。教师应在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宪法》,原因是《宪法》内容较多无法在课堂中全部传授给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业余时间去学习《宪法》,并为学生布置学习作业实现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宪法》的目的。比如:学习作业可布置“学生《宪法》并收集法制素材”等,让学生自主学习《宪法》并进行应用,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2. 利用体验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认同全面依法治国

高中政治教师在培养学生具备遵法观念时可以采用体验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去正确认知我国实施的全面依法治国措施,在正确认知的同时认同我国实施的这一措施,进而在思想上形成遵法观念,实现课堂教育目标。教师在设计体验教学法时可以先对本节课传授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分析,根据内容设计出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进而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感受到全面依法治国措施实施的重要性,实现认同全面依法治国并形成遵法观念的教育目标。

例如,高中政治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统编版高中政治教材中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一课时,将专权主义与社会主义融入体验活动中,让学生分别亲身感受两种社会体制,并从体验中促进学生认同“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当学生认知到社会主义发展对人民生活具有的促进作用,能够认同我国实施的全面依法治国措施。同时,学生遵法、守法的理念在此过程中有效形成。

(二)扩大学法范围丰富学生法治知识

高中政治教材中融入了较多的法治知识,但是对于学生学法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采取扩充学法范围的措施,让学生除了在課堂中能够学习丰富的法治知识外,还能够通过其他渠道了解更多的法治知识,在实现持续性学法的同时能够遵法、守法、积极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例如,高中政治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统编版高中政治教材中的《全民守法》一课时,教师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将学生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中来,利用真实的案例去帮助学生认知为什么国家要求“全民守法”。同时,在真实案例中还会存在其他法治知识,有效扩大了学生学法范围,促进了学生掌握更多的法治知识。另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法治在线》等各类法治节目。由于学生自主性较差及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很难自觉观看这些法制节目,教师可以提前向学生布置观看作业并要求学生将自己的认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阐述,在有效巩固学生知识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学习其他法治知识内容。

(三)设计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养成守法的良好习惯

1. 应用典型案例促进学生形成自觉守法的意识

高中政治教师在培养学生守法习惯时可采用典型案例教学法,将具体的案例向学生阐述或者利用视频播放给学生,让学生在聆听或者观看的过程中去分析案例中人物的行为,可有效提升学生对法律现象的认知能力,并且会受到案例结局的影响而形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具体做法为:教师先搜集出典型案例,在展示给学生之前先对学生分组,让学生在了解典型案例始末后进行小组内探讨,将自己对人物行为的理解及具有的看法表达出来,进而最终总结出守法具有的重要性。学生自主探讨的过程可以充分发挥出学生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与探究,可通过自主探究的过程对法治知识深刻理解与记忆,进而让法治知识在学生思想中根深蒂固,并成为学生行为的指导思想。另外,教师在应用典型案例教学法时需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典型案例应突出教学主题。教师在选择典型案例时应与本节课的教育主题相适应,进而能够利用真实的案例去佐证教育主题;二是实现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中来。要实现典型案例教学法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出作用,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能够积极思考并分析典型案例,再与本节课的教学主题相关联,进而通过学生积极思考认同教学主题。同时,教师应在教学中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实现学生之间对不同的观点进行探讨,可在积极探讨的过程中对法治知识更深刻地理解;三是典型案例应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联。要实现法治知识在学生思想中根深蒂固,进而达到自觉守法的目的,需要教师在选择典型案例时要将学生的生活实际考虑在内,因为只有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佐证法治知识,才能实现学生快速理解并有效掌握,原因是学生对于自己经历过的事件具有熟悉感并存在着自己的见解,再通过典型案例教学法的讲解可以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事件,并且在此过程中充分理解法治知识,并在思想意识中形成守法的思想意识。

例如,高中政治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统编版高中政治教材《严格执法》一课时,教师可以站在学生生活实际的角度选择“制假药的典型案例”。学生都了解药物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如果药物造假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教师在引入这一典型案例后,可让学生对案例人物的行为进行分析并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则将“严格执法”这一课的内容与“制假药”典型案例相融合,进而让学生认同“严格执法”并在思想意识中形成守法的思想觉悟。

2.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觉守法

情境教学法已经应用于各学科教学中并发挥了有效的作用,高中政治教师在培养学生法治意识时同样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在设计情境教学法时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创建辩论会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法治知识研究中并受到法治知识的感染,进而在意识中形成自觉守法的思想意识。

例如,高中政治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统编版高中政治教材中的《科学立法》一课时,可以采取辩论会的情境教学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法律法规构建中。教师可以同样以“制假药典型案例”为情境,将学生分成四组并由小组内学生根据这一案例进行立法,可在本节课开展之前向学生布置此项学习任务。在课堂中,每组学生先将自己立法的内容及原因进行阐述,然后再实施每组之间进行辩论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积极运用了自身的思维及所学习的法治知识,并在辩论的过程对法治知识产生深层次的理解,在思想意识中形成自觉守法的意识。

四、 结语

高中政治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并设计出有效的培养方法,将培养方法落实于实际课堂中,促进学生拥有法治意识,并遵法、守法及合理化用法。另外,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方法可以由政治教师进行设计,教师应在课余时间积极思考设计出更多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任淑玲.高中政治课堂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教学策略[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8):151-152.

[2]赵爱刚.法治素养培育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研究[J].名师在线,2021(15):59-60.

[3]赖林生.高中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法治意识”培养路径[J].高考,2021(15):97-98.

[4]楼蒋良.论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J].黄河·黄土·黄种人,2021(3):39-40.

[5]陈丽君.加强法治教育,培养法治意识:浅析高中政治教学中法治意识的培养[J].教師,2021(4):67-68.

作者简介:

李聪,河北省衡水市,河北冀州中学。

猜你喜欢

法治意识高中政治培养策略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培育研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错题管理”研究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