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021-11-29张娟

考试周刊 2021年81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学

摘 要:阅读能力作为当前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需要通过多方位的教学培养,使学生获得阅读能力上的提升。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作为基础阶段的学科教育工作,对于学生的学科思维、理论应用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文章从阅读能力培养的角度进行分析与研究,旨在通过相关研究成果提升当前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教学

一、 引言

从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工作上看,教学工作不仅面向学生的学科思维教育,还面向写作能力、阅读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等方面教育。新课改的持续推进,使得以往的教学目标、教学模式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方向等都发生了一定转变。从阅读能力的角度上看,该方面的教学培育工作涉及多层次、多体系的教学内容,如文字应用、写作手法赏析与情感领悟等,对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培养,都需要教师引起重视。

二、 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閱读能力作为人类具备的基础性能力之一,伴随文字的出现以及后续文字艺术体系的形成,体现出人类思维水平与情感方面的进步性。随着社会发展的推进,阅读能力包含的培养内容逐渐增多,如思维能力、文学艺术鉴赏能力、文字解读能力、文字应用能力以及情感上的共情能力,对于当代的小学阅读教学工作而言,都属于重点关注项目。现阶段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标准的提高,在阅读教学方面,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与革新,使学生通过较好的阅读教学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开展上,以典故引入的形式较为少见,通常仅通过布置阅读任务的形式,使学生进行课后方面的阅读。该过程缺乏较好的引导方式,一来没有向学生指明阅读的目标及意义,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容易受到影响;二来没有进行阅读方法方面的专项指导,学生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在阅读教学工作的实施上,小学高年级学段需要面临小升初的压力,部分教师较为注重阅读材料题型方面的解答教学,教学工作的实施主要基于阅读题型的设置情况进行,具有较强的功利性与局限性。学生在此种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中,主要进行阅读题型的解答训练,在思维上受到题型的限制,并且没有形成较好的阅读观念。从教学模式的设置角度上看,部分教师由于没有重视教学氛围的营造,阅读活动的氛围较为薄弱,难以使学生投入到阅读活动中。此外,由于阅读材料选取没有从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素质教育目标等方面出发,使得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没有得到较好引导。总之,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创新性与针对性、功利性较强、阅读教学观念缺乏正确认知以及阅读教学材料缺乏有效性设置等,是当前阅读教学工作存在的主要不足。

四、 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思路与策略分析

语文阅读作为该学科重要的教育内容与能力培养项目,在现阶段的学生教育工作中,需要结合当前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发展等方面进行优化与创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针对性以及实施水平都影响到学生阅读水平的高低。因此,现阶段的阅读教学工作一方面需要面向时代发展背景的需要,另一方面需要结合当代学生教育的相关要求进行革新。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阅读思路

阅读作为内在思想方面的沉淀、知识获取的一种形式以及文化视野方面的拓展手段,对于学生的教育而言,能够起到较好的内在素养教育效果。在新时期的小学阅读教学工作中,除了需要完成新课标制定的学生阅读任务以外,教师还应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多种视角,使学生能够根据特定视角或者生活体验进行阅读内容方面的理解,由此达到新时期学生阅读教学的教育标准。根据课文以及阅读材料的性质,教师需要加强学生阅读技巧方面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不同的阅读技巧进行材料内容的剖析与解读。首先,教师可基于阅读材料的性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前的立意,如在古典诗词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意象进行诗词的内容解读。比如在《暮江吟》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诗人所描绘的景物,并进行诗词意象概念的初步讲解,如通过什么意象渲染了怎样的氛围与意境;在叙事性散文的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遵循起因、经过、结果的研究顺序进行文章内容的解读,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的内容结构,另一方面帮助学生从分层次的阅读解析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寓言故事或者神话故事的阅读教学上,引导学生关注文章内容本身,从故事人物的行为与相关事件中总结出为人处世、对待事物道理。比如《掩耳盗铃》与《揠苗助长》的阅读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关注事物发展与具体行为所造成的结果,并使学生从平常事物中进行思考、总结与升华文章主题。

(二)加强阅读教学的分步解说

一般情况下,阅读材料具有较为完整的体系与结构,起承转合作为一种较为常用的写作手法,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将其以分步教学的形式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对于内容与结构较为复杂的文章,教师可采用分步解说的形式,使学生分层进行文章内容的理解,以此提高文章阅读的辨析能力与解读能力。比如,在《草船借箭》的阅读教学工作中,教师指导学生从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步骤开展教学,即诸葛亮为什么需要向魏国“借箭”、途中诸葛亮做了哪些准备、事情的结果是什么。通过树状图分化的形式,引导学生根据每个步骤中的关键点进行文章的阅读解析。最后,教师还需要在引导学生进行文章解析的基础上升华主题,如从诸葛亮的一系列准备工作与计谋的运用中,你学会了什么。由此引导学生在文章阅读基础上进行思考、总结。

(三)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在小学阶段的阅读指导工作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兴趣引导的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至阅读活动中,从而为后续的指导工作进行良好铺垫。阅读兴趣的引导工作,事先设置悬念的方式,向学生讲述某类阅读素材的主要内容,故事的后续发展需要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方式进行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借助互联网信息设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作品的主要内容,以此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比如在四大名著的作品阅读活动中,教师可通过视频展示的形式,使学生理解作品的部分内容。其次,教师布置相应的阅读任务,确保学生在建立起基本的学习兴趣基础上进行相应的阅读活动。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下一步工作中,就需要指导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确保学生能够在实际的阅读活动中,能够根据合理的阅读方法进行理论内容方面的理解。

(四)注重阅读理解的文本体验

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内部语言方面已经逐渐发展完善,阅读教学可借由外部语言将文字内容转化为影像与文字结合的形式,使学生在无声文字阅读之余,能够通过有声的形式理解文本中的语句内涵。五、六年级阶段的语文教学已经开始引入记叙文,在以往的阅读指导模式中,教师主要通过讲解以及引导的方式,使学生结合阅读资料进行联想。该种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学生的思维联想能力,但在生活体验环节的效果较差。比如在《金色的鱼钩》一课的阅读教学中,文中描述道:“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一路上,老班长带我们走一阵歇一阵。到了宿营地,他就到处去找野菜,和着青稞面给我们做饭……”对于现代社会环境下的学生,在此类内容的阅读上,由于生活体验上的差异,对于所描述的生活场景或者内容体会感较为薄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阅读过程中的深入了解。除了通过“画外音”的形式加强学生的生活体验感以外,还可通过教学情境的方式,使情境内容与阅读教学的内容相互呼应,在氛围营造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获得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

(五)加强阅读教学的感染力

在以往的阅读教学模式上,其氛围相对缺乏学术讨论的积极性,学生在阅读活动过后,主要参考教师的指导进行“修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阅读创造能力的培养质量。对此,在当前的阅读教学工作上,需要构建相对自由的阅读氛围。在当前的阅读指导工作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阅读氛围的营造,同时启发学生相应的阅读方法,确保学生在当前的阅读活动中能够进行大胆想象。阅读教学中的感染力主要指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作为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指导对象,其品格、知识结构、文学修养以及艺术审美等方面,都能够影响阅读指导的实施质量。教师在阅读指导教学中的语言、语气应用、文章解读视角以及理论内容讲解形式等,都展现出教师对文章的深刻见解。从文学素养与艺术体验的视角上看,学生在文本意境的理解方面还处在较为薄弱的阶段,此时需要教师进行情感、思想以及心理方面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在引导下融入当前的阅读活动中,从而获得较好的阅读体验与感悟。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作为学生文学思想启蒙的重要阶段,阅读教学中的感染力营造不可或缺。因此,在当前注重生活体验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升,同时站在学生的视角上进行文章内容的解构,通过教学方式优化、文章解读方式创新以及情感内在方面的引导,营造感染力较强的阅读教学环境,由此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阅读教学的实施质量以及生活体验的内涵。

(六)拓展阅读教学的培育范围

在以往的阅读教学工作中,主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阅读方面的指导,学生能够接触的课外文章较为有限,部分学生虽然能够进行课外方面的阅读,但在该过程中缺少相应的指导,从而所取得阅读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当前的阅读指导工作中,需要在教材阅读的基础上,将学生的阅读活动拓展至课外指导,确保学生在阅读教材文章以外,通过课外文学作品的引入,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指导上以引用课外文献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方面的指导以及作品的解析。如在《草船借箭》的阅读指导基础上,引入《三国演义》中的其他章节,如《庞令明抬榇决死战关云长放水淹七军》,使学生在教材阅读的基础上能够拓展文化视野。拓展阅读的教学形式并非只能引入文字资料,还可通过视频资料或者音频资料的形式,使学生在文字阅读的基础上加深文字资料的体验感,从而逐步培养阅读的兴趣。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的教学工作实施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注重素材的选取、感染力的营造,另一方面需要注重教师感染力的提升,由此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获得较好的阅读体验。课外阅读作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在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经过课外文章阅读的积累,能够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获得一定提升。关于课外阅读材料与教材文章的阅读教学,可通过对比分析的形式,使学生能够在教材文章阅读的基础上对比课外阅读材料,从对比中理解文章的写作技巧、表达方式。此外,教师还可指导学生进行读书笔记的写作,在结合课外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写作练习,以此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整体阅读教学工作的实施模式。

参考文献:

[1]许冰倩.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途径[J].考試周刊,2021(36):41-42.

[2]桑妍.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6):27-28.

[3]刘红新.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天津教育,2021(8):165-166,179.

[4]王艳侠.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1):216-217.

作者简介:

张娟,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平凉市铁路小学。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