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德育渗透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分析

2021-11-29肖丽君

考试周刊 2021年81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德育小学语文

摘 要: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开展德育教育是必要的,通过德育的渗透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利于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优势,总结了语文课堂开展德育教育的意义与措施。

关键词:德育;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德育素质的培养是小学阶段重要的教学部分,作为语文教师,应全面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有针对性地构建更加完善的教学体系,从而优化德育教育方式,进一步提高德育教育效率,有效地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基础,具体分析如下。

一、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优势

(一)小学语文教学资源丰富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之一在于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涉及知识点范围较为宽泛,且其内容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例如,在讲授《金色的鱼钩》一课时,通过富有感情的讲解,让学生体会红军当年一往无前的决心,正是因为满怀着对祖国的热爱,他们才能在艰苦的岁月中坚持下来。通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将关于爱国情怀的内容渗透在课文内容讲授的过程中。又如,在讲授《游子吟》时,为使学生对母亲的辛苦与伟大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师应当从实际出发,拓展延伸关于母亲的事例,从而使学生学会感恩。在讲授《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两节课时,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从文中描绘的景色出发,向学生绘声绘色地描述字里行间蕴含的景物美感,从而提升学生的美学鉴赏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敬畏自然的优秀思想品质。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本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当对此予以重视。

(二)文学作品具有浓厚情感色彩

与其他类型的书面文字不同,文学作品中蕴含着浓厚的情感色彩,这也是德育教育能够与之完美结合的优势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首先应当重视德育教育的必要性,认识到道德观念对于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指导作用,并将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小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能够领略到文学作品中独具特色且与作者创作背景紧密相关的情感色彩,并且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仔细揣摩,从而与作者形成思想感情的共鸣。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情感共鸣的方式体会文章中的主旨情感,并且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效果。

二、 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意义

(一)有助于传承我国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首先在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语文是基于汉语言文字的一门文史类学科,具有鲜明的文化相关性。正所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德育思想的传递。先人孔子曾阐述“知学、好学、乐学”的关系,从本质上讲,这三者关系的道理也是一种德育教育的道理。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这种德育理念从文章中挖掘出来,以培养小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新课程标准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形式和目的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传承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发展”就是其中之一。只有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才能真正使语文教学起到启迪心灵的作用,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

(二)健全小学生人格并满足社会道德的需要

当下的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尚不够深入。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难以自行对道德情感做出判断,且不能够利用道德标准判断自身行为,因此德育教育的效果总体欠佳。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在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将道德教育的内容渗透进入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只有如此,小学生才能够培养优秀道德品质,实现人格的完善和健全。同时,接受良好道德教育的小学生也能够养成明辨是非的良好习惯,这有助于小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保持理性的判断力,不受各种不良嗜好或偏激思想的诱惑。与此同时,随着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提出,社会各阶层都在关注着小学语文中的德育教育。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顺应这一教育领域的发展潮流,以“为社会培养更加适应发展潮流的人才”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提升小学生的道德水准,真正发挥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

三、 基于德育渗透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从字词句直接展开德育渗透

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书写简单但含义丰富的字词句便是这一悠久文化的缩影。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实际掌握能力和课本内容为基础,对文章中蕴含的德育内容进行挖掘,并且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讲授。

例如,在讲授《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时,由于文章内容简单,教师可以从字词句入手,将关于“无私奉献、克己奉公、助人为乐”的德育教育内容渗透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诸如“泥泞”“冒着”“抱着”等字词能够体现这些优良品质,为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感悟这些字词描绘的图景,从而加深对雷锋叔叔无私奉献精神的理解,进而鼓励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

字词句是情感的载体,在不同的文章情境中,含义单纯的字词可能被赋予层次更深的意义,这是由中华汉字文化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深入发掘字词句背后蕴含的道德情感,并鼓励小学生自行探索和发现,以促进学生养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二)德育在语文阅读中的渗透

除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讲解,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以提升小学生的道德水平。具体的教学方式将在下文详细论述。

1. 在文本主题中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具有一个主旨思想,它是理解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教授学生分析文章主题大意的方法,并且引导学生在深入探索文章主旨的过程中感悟文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达到德育教育的效果。例如,在讲授《祖国在我心中》一课时,考虑到小学生的文章理解能力尚存在一定欠缺,教师应当采取多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提升小学生对文中情感的领悟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向学生展示国旗、国徽的图片,并且询问学生:“这些图片是什么?其中的元素具有怎样的含义?”学生积极发言后,教师应当对其发言进行简单评价,进而组织学生学习演唱国歌。随后,教师可以如下詢问学生:“在了解国徽和国旗的含义、演唱国歌后,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而后教师再开始讲授课文内容。这种基于多种辅助手段进行语文教学的方式能够使学生顺利过渡到课堂情境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因此能够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2. 在激发情感中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将道德教育渗透在学生的积极心理情感之中。学生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教学情感的影响,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从课文内容和文章思想感情入手,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情感。例如,在讲授《面对错误》一课时,语文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真实事例引入课堂,让学生感悟到“犯错并不可怕,及时改正并认真反思便是宝贵的品质”的道理,进而对学生今后的行为产生影响,使其逐渐成长为勇于面对和改正错误的人。

(三)德育在语文写作中的渗透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为渗透德育教育,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教授语文写作方法时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具体方式将在下文阐述。

1. 在指导中进行渗透

作文不应是照本宣科的“八股文”,而应当是学生内心真实想法的流露。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强调表达真情实感的重要性,并对学生的写作思想进行引导。首先,为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教师应当强调广泛积累素材的重要性,即一些语言可以在多种主题中通用,如关于爱国情感的语句模版同样可以用于描写亲情等,同时,一些能够体现正能量和人生哲学的文字同样适用范围较广;其次,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深入自然与实际生活中,感悟身边小事中蕴含的思想哲理,畅想未来,并且在作文中表达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和憧憬。这种作文教学方式有利于德育教育的渗透,并且能够提升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可谓一举两得。

2. 在作文评价中渗透德育

在对小学生的作文進行评价时,教师同样应当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小学生对来自教师的关心和支持较为重视,因此教师应当采取口头评价的方式,及时对小学生的优秀作文进行表扬。例如:“你的语句用词优美、表达流畅自然、思想感情丰富、内容真实可信,字里行间体现出了你的善良,你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品质高尚的人。”学生接受鼓励后能够充分调动练习作文的积极性,同时能够发自内心地学习作文中表述的优秀品质,不断升华自身的道德水平。此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班级内朗诵自己的作文,为其他学生做出榜样,从而带动班级其他学生作文水平和道德素养的提升。

(四)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渗透德育

通常情况下,从言语中能够窥见一个人的内心想法,因此,口语交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为有效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可以从口语交际的教学入手,让学生在表达交流的过程中接受德育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有口语交际话题,并且每一单元的话题各不相同,交际背景中也蕴含着道德哲理,这为小学语文的德育教育提供了可行的途径。在口语交际课堂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从口语表达本身出发,注重对学生用词表达能力和语言逻辑能力的训练,同时应当关注学生的表达主题和思想观念,且应当在口语交际课堂结束后及时对学生的表达进行评价,并将道德教育内容融入其中。

例如,在进行以“请教”为主题的口语交际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学生思考自己需要在生活中请教的人,并且模拟生活实际情境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良好的教学情境下,学生能够积极发言。当讨论到关于学习成绩的内容时,部分学生的观点是“只会向成绩比自己好的学生请教,不会向成绩不如自己的学生请教,因为他们成绩差,不能提供帮助”。对此,教师应当抓住这一德育教育的机会,向学生讲述春秋时期孔子“不耻下问”的故事,以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故事的具体内容是:某天,孔子去鲁国参加祭祖典礼,在路上遇到许多自己从前不明白的事情,便向路人请教。有些人认为孔子德高望重无需向地位不如他的人请教,便嘲笑孔子,但孔子并不气恼,而是心平气和地解释道:“知礼的表现便在于此。当我有不明白的问题时,那些能够对这些问题做出正确解答的人就是我的老师,我应当向他们寻求帮助。”孔子是我国古代知名的教育家,尚且能够做到不耻下问,因此我们更应当培养这一优秀品质,无论成绩高低,只要能够解答问题便应当向其请教。通过这番讲述,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启发,因此能够转变错误的观念,做到以礼待人。

四、 结语

总之,通过以上分析,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全面探索了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措施,希望分析能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从而进一步构建更加高效的语文课堂,有效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乔楠.浅谈“德育创新”引领小学语文教学内涵发展[J].才智,2020(2):169.

[2]吴楠楠.立德树人,成人成才: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华夏教师,2020(2):65-66.

[3]黄碧莹.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34.

[4]俞佳玮.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才智,2020(1):2.

作者简介:

肖丽君,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市花桥集善小学。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德育小学语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