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多种方式阅读《乡土中国》

2021-11-29李雪然

魅力中国 2021年39期
关键词:差序乡土中国费孝通

李雪然

(北京市第二中学通州校区,北京 101100)

“比较”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简单说来就是将两种或多种材料对照阅读,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阅读方法。

比较的内容宽泛、角度多样,可同一事物比较也可不同事物比较,可横向比较也可纵向比较,可一组文章比较、语句比较,可从内容比较也可从手法比较。

普遍来说,比较的方法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异中求同,指通过甄别、筛选、提炼,找到阅读材料在内容或形式上的共性,从而认识规律,训练求同思维。

另一种是同中求异,就是通过分析、解剖、探寻同类阅读材料的相异之处,从而找出阅读材料的特点,训练求异思维。

下面,我们将以《乡土中国》中《男女有别》这一章为例来进行异中求同的比较阅读。

在《乡土中国》中的“男女有别”这一章认为有两种文化模式:一种是亚普罗式,另一种是浮士德式。

乡村社会是阿波罗式的,现代社会是浮士德式的。

乡村社会变动小,现代社会动荡大。乡村社会不需要建立新的社会关系,反而抗拒新的关系的发生,在男女关系上,则表现为使他们之间不发生激动性的感情,建造出“男女有别”、男女授受不亲的规矩,同性之间的感情也因此而生。

乡土社会是靠亲密和长期的共同生活来配合各个人的相互行为,社会的联系是长成的,是熟习到某种程度使人感觉到是自动的。只有生于斯、死于斯的人群里才能培养出这种亲密的群体,其中各个人有着高度的了解。异性之间在一起,会生儿育女,组建家庭。兴趣相投的同性在一起,会共同进步。

总体来说,本章按照引出话题、感情作用、提出原理、现实状况、反向证明、社会结果、核心总结的方式对《乡土中国》里的男女有别进行的说明。

在《红楼梦》一书中是如何看待男女有别的呢?我们看到,红楼世界里的人和事,尽可能地体现了“男女有别”这一原则、精神,也大致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基本的生活风貌。具体地,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活动场所回避。传统社会里,男子和女子有各自不同的生活场所,男外而女内,彼此之间不能随便出入。

其次,日常交往回避。就日常生活而言,贾府里的人们时刻注意男女之间的性别回避。用第65 回中贾琏的小厮兴儿的话说,这些事项叫作“正经大礼”。

再次,隔绝内外信息。《礼记·内则》云:“男不言内,女不言外”“内言不出,外言不入”“外言不入于梱,内言不出于梱。”梱的意思是门槛。所有这些,都意在强调男人谈的事情不得让女人知道,女人谈论的事情也不可让男人知道。

第四,禁止情感沟通。准确地说,传统社会里,并不是要禁止男女之间沟通情感,而是禁止他(她)们私下里进行沟通,要沟通的话,就须符合礼法规定的样式。这就是所谓“发乎情而止于礼”。除了无休止地试探,惴惴不安地担心未来,即便彼此深爱,宝、黛两个人始终没有勇气再向前跨出一步,甚至,他(她)们连向贾母、贾政夫妇袒露心迹的勇气都没有。

综上,结合文本,笔者归纳了传统社会里“男女有别”原则在生活中的一些具体表现。

那么选文从《红楼梦》世界的哪些方面看到了“男女有别”的规范构建起来的社会秩序?这与费孝通在本章所阐释的“男女有别”同乡土社会秩序的关系是否相同?

选文从活动场所回避、日常交往回避、隔绝内外信息、禁止情感沟通四个方面概括了“男女有别”的规范构建起来的社会秩序。这与费孝通在本章的阐释相同。《红楼梦》中的贾家,虽然不是乡下的村落,而是京城的名门望族,但它本质上仍是按照差序格局原则组建起来的社群,一个恪守礼治秩序的“小家族”。场所、交往、信息、情感,一道道藩篱,由外而内地把男女之间的情感禁锢起来,来“防止性的冲动和越”,最终使家族的稳定得以持久。这是对费孝通观点的最好佐证,因为本章第十三段谈道:“乡上社会所求的是稳定男女间的关系必须有一种安排,使他们之间不发生激动性的感情。那就是男女有别的原则。男女有别是认定男女间不必求同,在生活上加以隔离。这隔离非但有形的,所谓男女授受不亲,而且是在心理上的…”。

运用比较阅读法来阅读各种材料,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1.确定比较的范围,选好比较的角度。

2.在比较时,要找出阅读材料中相同点与不同点。

3.比较是使思维深化的重要手段,比较贯穿于阅读思维的全过程之中。

4.在比较阅读的整个过程中,应根据个人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尤其要注意仔细研读材料。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经常运用异中求同式的比较阅读方法能有效帮助我们训练求同思维,提高我们的思维深度。

批注式阅读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乡土中国》。

圈点勾画和加批注,其实是我国传统的一种读书的辅助方法。宋朝著名学者朱熹读书时就十分喜欢在书上做各种记号,初读,再读,三读都用不同颜色的笔圈点勾画,他认为这样能“渐渐向里寻到那精英处。”元代学者程瑞礼在《读书分年日程》一书里,要求凡十五岁以前的学童,读书要自己断句和加标点,并且圈出多音字、通假借字;十五岁后读经书要能用不同颜色的笔加批语和注释。古代出版的书籍大多带有评点,详细地从字的读音、意义,到句段的联系照应,文章的结构层次,遣词造句的特点,都有所解说,有的还概括全篇大意。

其实,批读在中国古已有之,谓之评点。

李卓吾评点的《水浒传》、金圣叹评点的《水浒传》和《西厢记》、毛宗岗父子评点的《三国演义》、脂砚斋评点的《红楼梦》,再加上无数的诗话、词话、曲话,都可谓“批注式阅读”的集大成者。比如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脂砚斋评石头记,是概括所有带脂批的《石头记》传抄本的总和,这些传抄过印本上都保留了大量的朱红色批语。其中有些重要的传抄版本上,题有《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字样,人们一般便称这些早期的《石头记》抄本为脂评本或脂批本。

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画上圈、杠、点等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还把书中、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毛主席所藏的书中,朱墨纷呈,批语、圈点、勾画满书,直线双直线、双圈等符号比比皆是。像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张图就是毛泽东在阅读二十四史中的南史时所做的批注。

正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够使我们看得更远,也能够使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下面,我们结合前人的经验,将批注的类型按照位置、形态、意义做以详细分类。

按照位置分,可将批注分为眉批、夹批、旁批、尾批、总批。

眉批是指图书正文上端的白边,在书眉上批注读书心得、批语、订误、校闻和音注都称眉批;夹批,指在书籍、文稿的文字行间所写的批注;旁批就是在文章的旁边作批语;尾批称总批或总评,是对文章进行总的评价。

按照形态分,可分为文字式、符号式、提纲式、编号式、图表式。

按照意义分,可分为以下四类批注。

感受式批注,即记下读文章时的理解感受、困惑迷茫或者收集相关资料得来的收获。这种感受式的批注能帮助阅读者深入理解文本,把握文章主旨;阐释式批注,即阅读时从不同角度对文章的语言表述、中心内容、主要观念、重要方法等进行评价,写出自己个性化阅读的感悟;赏析式批注,即选取自己喜欢的文段、句子或词语写出赏析类文字;疑问式批注,即写下自己在阅读时的疑问。

那我们如何运用以上批注方式阅读乡土中国这一类学术论著呢?

下面,我们以《乡土中国》的《差序格局》这一章为例,用批读的方式,为“差序格局”下定义。

继乡下人愚的问题后,费孝通先生将关注点移至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私的现象。本章第一段便说在乡村工作者看来,中国乡下佬最大的毛病是私。作者通过列举普通人家把垃圾在门口的街道上一倒就完事儿了,和什么东西都可以像这种出路本来不太通畅的小河沟里一倒这两个事例来说明,中国社会中因私害公的现象很普遍,不论乡下还是城市。对于像私和愚这种阐释问题本源的字眼,我们要圈画出来,以突出重点。

紧接着,第二段承接第一段出现的因私害公的现象,进一步阐释这种现象所导致的后果即功德心被自私心驱走。而第三段又承接着第二段进一步讨论私的问题,需从社会结构格局即群己和人我关系两方面来切入,从而提出团体格局和差序格局这两个概念。

对于这种存在明显因果关系的文段,我们可以通过画图表的批注方式梳理思路,将复杂的概念化繁为简。

接下来,在第七段中,作者以同心圆水波纹为喻,解说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特征。

第八段中阐明乡土社会中亲属关系是“同心圆波纹”,各圆以“己”为中心相交成网。

第九段进一步阐明乡土社会中地缘关系也是“同心圆波纹”,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为中心。

第十段将中西方社会进行对比,从而得出西方社会中团体的界限分明,乡土社会中团体的界限模糊,前者争的是权利,后者是攀关系、讲交情的结论。第十一段讲“伦”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在与自己发生关系的人里形成的差序。

第十二段又进一步言说“伦”重在分别,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的最基本概念,是人际网络中的纲纪。在第十三段,孔子主张克己修身后的外“推”。进而又在第十四段中得出中国传统社会人际关系富于伸缩性的原因在于以“己”为中心的自我主义的结论。第十五段又阐明了孔子的自我主义与杨朱的自我主义不同。

对于这种有逻辑关系的大段文字的解说,我们可以通过提纲式的批读法来梳理其中陌生的概念,使复杂的内容变得简洁明了。

而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即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以增加阅读趣味。

下面,我们结合以上内容,对差序格局下一个定义——差序格局是因私害公而引发的具有差等次序、以己为核心、群己界限模糊特点的乡土社会中“同心圆水波式”的社会格局。

在百度百科中,对差序格局的解读是,“差序格局”一词是费孝通老先生提出的,旨在描述亲疏远近的人际格局,如同水面上泛开的涟晕一般,由自己延伸开去,一圈一圈,按离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北大教授苏力先生在文中说道,“差序格局”或许是费孝通先生著作中引发后辈中国学者最多讨论和争论的一个概念。《乡土中国》一书中有4 章提到了这一概念,其中3 章有多侧面的论述。但费老对这一概念并未严格界定,语焉不详。

批读重在过程。对于“差序格局”这一概念,北大教授深感“语焉不详”、撰专文解读。但经过批读,我们可以更全面细致准确地理解文章;为“研读”做准备、让“重读”有依据。

本文重点选取了比较阅读法和批注式阅读法来阅读《乡土中国》,此外还有其他的阅读方法。但不管是何种阅读方式,只要能一以贯之的在阅读中践行,都有助于提高我们文本的认识,提高我们感知世界的能力。

猜你喜欢

差序乡土中国费孝通
善恶人格的特质差序*
中国耕地生态保护补偿的省级差序分区及补偿标准
高职院校“技术差序”育人体系研究
从“差序格局”到“差序治理”
——概念跨学科移用现象的分析与反思
今天,为什么我们要怀念费孝通?
费孝通的十个文化洞见
杨绛的“男朋友”
再思20世纪上半叶的乡村建设与改造
“乡土中国”的审视一种
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