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第二课堂的实现路径研究

2021-11-29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中华传统

伊 志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教育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1)

2018年7 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中青联发〔2018〕5号),以文件的形式将高校第二课堂教学的内容、实施、评价等进行了明确。一直以来,高校第二课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引领、文化素养提升、文化传承与创新以及社会实践锻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是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同时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要求的重要阵地。与此同时,“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基础作用”[1]。因此,这就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第二课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1 研究现状与述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离不开课堂教学这个重要阵地,需要和课堂教育有机融合。早在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2014〕3号),要求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第二课堂的融入研究,不少专家、学者等进行了大量研究,涵盖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

已有相关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课堂教学与建设方面,主要探索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第二课堂的方法、路径等,研究视角主要集中于教学现状、教学思路和课程体系建设等;二是人才培养方面,不少学者看到了高校第二课堂在承担优秀文化传承与发展方面的功用以及平台支持作用,从理论研究到实践探索,对第二课堂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之于大学生的培养方面进行了探讨;三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方面,如王洪坤基于传统文化的特征和教育价值,利用第二课堂对传统文化进行弘扬和传承,并对高职院校第二课堂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出了自己的思考[2];周云婷在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含义、传承价值与方式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剖析存在不足的原因,提出了民族文化传承的原则、思路以及具体做法[3]等。

综上来看,研究主体多集中于本专科高校教师、管理人员以及研究生和其他研究机构学者等,研究成果丰富,研究类型不拘一格,既有对高校第二课堂、优秀传统文化的本体性研究,也有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第二课堂的融合性研究。从研究视角来看,既有针对课堂教学与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也有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同时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并重。但也存在些许不足,如理论更新与引进缓滞,融合研究数量少,质量亟待提高;实践上多围绕校内课堂、社团活动开展研究,实践研究内容有待拓展,且缺少必要的个案研究、行为研究等。

2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第二课堂的文化视点

2.1 更广泛的文化赋能

当前,涵盖新媒体、O2O、教育、消费等产业方式不断与文化融合,文化正以其独有的方式为其赋能,成为提质增效、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上新了·故宫》等一大批优秀电视节目的走红;2020年6月,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拼多多、美团等网络平台联合举办“非遗购物节”等,文化赋能十分广泛。在高职第二课堂教育教学中,文化赋能更是无处不在,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首先,从第二课堂教学方式来看,诗歌朗诵大赛、经典诵读、文化活动实践、文化体验等,内容涉及语言、文学、民俗文化、体育活动等各类领域,这些活泼多样的形式与内容都为第二课堂注入了文化因素,同时也使得教育影响更为深刻;其次,从教师层面来看,文化赋能不仅能增加教师知识,促进专业技能的吸收与优化,也能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的精神追求;再次,从学生层面看,文化赋能可以塑造学生的思想性格、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等。所以,高职第二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势在必行,它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凭借和方式,更是高职院校实现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

2.2 更持久的文化传承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化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与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协调愈加紧密,文化也成为国家富强、人们富裕的重要力量。高职学生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者、技能的操练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特别是近年来,人们对青少年传统文化缺失的讨论异常激烈,文化缺失所导致的不良现象和案例屡见报端。对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丰富民族文化知识、培养良好道德品质、陶冶个人情操、提升精神境界以及塑造健全人格等对青少年的重要作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1]因此,我们要重视发挥高职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在知识讲授的过程中适度加大文化教学的比重,同时也要注重发挥高职第二课堂的作用,在课间活动、社团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方面进行文化因素的安排与预设,使学生在高职第二课堂教学中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洗礼,从而实现更广泛的文化传承。

2.3 更深刻的人文关怀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4]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这一精神理解不够全面和深刻,在具体实践层面,往往只注重职业教育的理论传授和技能操练,而对职业教育的人文性和文化性重视不够,贯彻不实,还存在重技能轻人文的倾向。

职业教育虽强调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但不是不要人文关怀,也不是人文关怀不重要或是可有可无的,二者恰恰是不矛盾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取向以及勤俭自守、过犹不及的生活理念等,无时无刻不在涵养着高职学生的成长。在职业教育过程中,不能轻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心理建设、价值观培养等,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本,立足于当下和现实,在高职第二课堂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既能获得职业技术教育,又能获得深刻的人文关怀,从而成为既懂技能又有文化涵养且具有人文精神的新时代大学生。

3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第二课堂的实现路径

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仅靠第一课堂教育教学是远远不够的,第二课堂的教育教学内容、形式、目标与手段等决定了其同样是播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

3.1 坚持本来,面向未来,夯实传统文化之根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其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5]因此,高职教育无论如何发展,学生的专业技能无论提高到何种程度,培养党和国家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都必须牢牢坚持这个根本,“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5]。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的调整时期,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文化多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在这种趋势下,民族的、本土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面向未来,更要立足当下,将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好、继承好,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夯实传统文化这个根基,我们的高职教育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党和国家所需要的专门性人才。

第二课堂是在第一课堂之外进行是教育教学活动,是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且具有独有的教育教学优势和特点,在第二课堂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讲好中国故事、阐释好中国特色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当前,我们应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从这座文化宝库中汲取文化涵养,深挖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并结合高职生的年龄、思维和认知特点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将优秀传统文化深深融入高职第二课堂中,坚持本来,面向未来,努力夯实传统文化之根基。

3.2 动起来,走出去,积极开辟高职第二课堂教学新形式

第二课堂是指在第一课堂外,高校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利用课外时间独立或在教师指导下参与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会工作与技能考试等各类课程及活动。教学常利用双休日、寒暑假及课余时间进行。同时,教学场地安排与布置灵活多样,如教室、操场、道路、音乐厅、各种实践基地、场馆等都可以成为第二课堂的教育场地。教学时间的灵活性、自由性以及教学场地的多样性等都为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样式提供了可能。

首先,应立足校园,加强传统文化校园教育活动,积极打破传统的以课堂教学形式为主的教学格局,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教学形式,这既能丰富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又能给高职学生带来丰富别样的文化感受,从而提高第二课堂的教学效果和育人效能。如利用日常的课余时间开展经典诵读、诗歌鉴赏会、党团知识竞赛、体育竞技等,利用校史馆、图书馆和档案馆等协同育人,依托学生会、学生党支部、社团等开展主题教育、公益服务、社会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其次,积极构建互为补充、相互协作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格局。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赴当地博物馆、纪念馆以及各种文化场馆进行参观考察,参与传统民俗体验实践,结合各种节假日瞻仰革命圣地和遗址,祭扫烈士墓,开展红色革命教育,传承红色精神等。积极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动起来,走出去,真切感受文化的熏陶和浸润,让优秀传统文化入脑入心,让第二课堂成为继承和播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

3.3 与时俱进,不拘一格,综合运用多种现代化教学之媒介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捷发展,传播媒介日益增多,文化载体不断迭代,这些都为传统文化融入高职第二课堂提供了重要机遇,但同时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时代要求。当下,校园BBS、QQ、MSN、微信等正成为大学生群体不可替代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工具,在高职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扮演中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充分运用现代化的信息科技手段和传播方式对第二课堂教学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适度改变和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也能为传统教学模式注入新的手段和方法。

比如,在进行文艺类活动时,我们利用新的道具、技术、舞台和声光电等手段将教学内容进行视频讲解、远程连线以及情景再现等,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将传统文化内容声情并茂地呈现出来,这样栩栩如生的教学活动可以极大调动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学习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进行科技创新类活动时,可以利用QQ、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进行视频讲解、远程协助、专家访谈以及在线实时互动交流等,在提高动手实操技能的同时,现代化的教学媒介可以实时提供技术协助和理论指导,使得教师的第二课堂教学如虎添翼。除此,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网络教学平台和即时通讯工具布置作业、督查指导以及跟踪观察教学效果等,使传统文化的融入更加直接、高效,让学生切实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因此,高职第二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各种现代化新兴媒介的运用,与时俱进,紧扣时代信息的脉搏,拓展传统文化融入的宽度,提升传统文化融入的效度,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4 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第二课堂不仅是贯彻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精神的需要,更是高职院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要求的重要实践,同时也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替代的重要路径。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不难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第二课堂可以实现更广泛的文化赋能、更持久的文化传承和更深刻的人文关怀,以优秀传统文化透视和融合高职教育对于实现高职院校育人目标,培养国家需要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至关重要。当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第二课堂应坚持本来,面向未来,努力夯实传统文化之基,同时积极开辟高职第二课堂教学新形式,与时俱进,综合运用多种现代化教育之媒介,将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第二课堂有机融合,才能培养出具有扎实专业技能兼具人文情怀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中华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