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盐城市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现状与推进对策

2021-11-29周日明

上海农业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盐城市基地农产品

周日明

(盐城市经济作物技术指导站,盐城市绿色食品办公室,盐城 224002)

江苏省盐城市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始于2001年,经过近20年的发展,其规模和总量均位居江苏省前列,且它在加快农业生产标准化进程、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三品”品牌、增强农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无公害农产品的阶段性任务已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已转向提升农产品质量、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在此背景下,盐城市为全面贯彻农业新发展理念,转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成果,集成绿色科技,引领绿色农业,保护绿色环境,稳定提高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特于2018年5月启动了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建设,以推动绿色品牌建设主体由企业向政府转型、建设内涵由无公害向绿色优质升级,实现“三品一标”向“两品一标一基地”转变[1]。现笔者拟在总结盐城市基地建设现状及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分析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依此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推进对策,以期进一步推进基地建设,使其成为长三角地区稳固的重要农产品供给基地,更好地保障盐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盐城市农业实现绿色跨越、绿色发展提供支撑。

1 基地建设现状及取得的成效

1.1 概 况

基地是指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标准、参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选用优良品种种植、实施标准化生产与管理的农产品基地,且要求生态环境友好,周围3 km2和上风向10 km范围内不得有污染源企业。同时,基地实施规模化经营,要求粮油作物规模不少于666.67 hm2,特色经济作物规模不少于200 hm2,且农田基础设施配套。盐城市在开始进行基地建设之时,同步出台了基地建设实施意见,明确了基地建设的责任主体、组织形式、管理模式与服务机制,细化了技术方案和考核验收标准。

1.1.1 责任主体

基地建设均由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并承担主体责任,由县级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培训及提供技术服务,由市农业农村部门负责现场检查和材料审核,由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环境监测报告和产品检测报告,由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1.1.2 组织形式

盐城市成立了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由乡镇政府行政领导担任组长,牵头指挥,以涉农部门为成员单位,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建设措施,保障工作经费。同时,领导小组下设基地建设办公室,负责科技培训、技术咨询、服务指导、巡查监管、建档立册和总结宣传。

1.1.3 管理模式

基地实行“基地+企业+农户”的经营方式和“五统一”的生产管理模式,并制定环境保护、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生产档案、肥药投入、检验检测、质量追溯等一系列制度,且实施常态化管理。同时,基地设立基地标牌,以接受社会监督及扩大宣传示范。此外,盐城市对基地强化检查监管,由市、县农业农村部门进行严格检查监管、年检考核和抽查抽检,并对基地环境发生变化的,或使用禁限用投入品的,或发生质量安全事件的,撤销称号,强制退出。

1.1.4 服务机制

为确保基地建设,盐城市设立了组织管理、环境保护、生产服务、肥药双控、技术推广、安全监管、产业融合“七大”保障体系,并要求建档立册、上图入库、对标对表、分册装订、齐全佐证附件、健全基地档案,以实现基地建设与农产品安全可追溯。

1.2 建设成效

1.2.1 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两年来,盐城市建设基地74个,面积达1.439×105hm2,其中,水稻基地67个、面积为1.261×105hm2,蔬菜瓜果基地7个、面积为1.78×104hm2。据统计,基地水稻平均单产为9 852 kg/hm2,比常规种植水稻平均增产652.5 kg/hm2,共增产稻谷8.228×104t,再加上减肥减药节本、品种优良增收,共增收40 061万元;基地蔬菜瓜果增收9 354元/hm2,共增收16 650万元;合计全市1.439×105hm2基地共增加收益56 711万元,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2.2 提高了绿色农业比重

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通过基地建设,盐城市种植业绿色优质农产品面积达4.738×105hm2,占全市种植业食用农产品耕地面积(6.946×105hm2)的68.21%,率先完成了绿色农业比重为60%的江苏省农业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初步建成了以优质稻米、蔬菜、瓜果为重点的长三角地区主要农产品保供基地[2]。

1.2.3 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盐城市基地建设,突出了绿色优质导向,推广了绿色集成技术,降低了化学肥料、化学农药使用量,实现了减量增效的目标,减轻了农业面源污染,保护了稻田生态环境,增加了绿色优质农产品的供给,实现了基地产业融合,支撑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2 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盐城市近两年的基地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亟待应对与解决的问题。

2.1 政策设计不完善

目前,基地的认证考核与监管服务工作主要由市、县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对基地的知晓范围也仅限于农业农村系统,环境保护、国土资源、水利建设、市场监管等部门没有任务分工与职责定位,这影响了基地规划保护、产业融合和产品营销。同时,基地建设的社会认知度低,影响力小,缺乏宣传。此外,对基地建设工作的考核缺少奖励政策和激励机制。

2.2 组织保障不到位

主要表现为:(1)基地建设主体责任人对基地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责任心不强,人员调配、调研指导、组织协调不到位,再加上组织架构不健全,导致基地建设工作缓慢,工作推进不得力,建设水平和基地质量不高,建设成效不明显。(2)基地责任主体虽是乡镇政府,但在建设过程中,未能整合协调乡镇农业、水利、农经、土管、环保、财政等成员单位,且基地建设工作由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承担,没有突出乡镇政府这一责任主体。(3)工作经费没保障,基地建设经费没有纳入乡镇财政预算,或虽有预算但没有划拨到位,影响了基地建设工作的开展。

2.3 服务体系不得力

主要表现为:(1)少数基地的业务人员不匹配,没有配备或组建得力的业务工作团队,工作无计划、无方案、无制度,且工作人员少,导致基地相关工作推进力度小。(2)服务理念不创新,把基地建设当成绿色品牌常规工作,为建设基地而建设基地,思想保守、思路不宽、内容单一。(3)技术方案不到田或到田率低,如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标准规程制订多,而实际应用到田少,或技术方案细致,而生产操作粗放。(4)对基地的安全监管不深入,例如,对肥药减量施用、农药零差率配送、农业废弃物回收等工作的检查监管不细致、不到位。(5)基地建设工作的痕迹少,成果不明显,且宣传成果意识弱,重视做好工作,忽视成果宣传。

2.4 产业融合不紧密

少数基地仅注重搞好农产品生产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与效益,而对龙头企业参与基地建设的思考不多,再加上缺少优惠性政策和激励机制,导致基地一二三产融合度不高,拉长全产业链受限。

2.5 品牌整合不聚力

部分基地对品牌文化的挖掘不深入,导致品牌故事不生动,品牌吸引力不强,受众率不高,且对品牌的整合力度小,单打独斗、同质化品牌多,优势抱团、特色化品牌少,并缺少像“射阳大米”“东台西瓜”“裕华大蒜”“响水西兰花”等那样的由协会牵头、聚力打造的优势品牌。

3 进一步推进基地建设的对策

盐城市是江苏省的农业大市,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任务重、标准高,加快基地建设、提高基地质量水平是必然要求。因此,应及时采取对策措施,有效解决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基地持续发展、品牌持续提升、产品持续安全。

3.1 完善政策设计

随着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加快推进,基地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故盐城市政府要在基地定位、基本农田、生态环境、产业融合、质量监管、安全追溯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政策设计,出台支持性政策文件,制定奖励办法,推进基地建设[3]。具体为:(1)设立基地建设资金专项,实施基地建设标准化工程,集成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绿色品牌。(2)实行农业农村、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市场监管等部门分工合作协同施策,实现基地、产品、市场有效衔接和一体化服务。(3)对基地建设标准高、效果好、影响大的政府责任主体进行表彰,年度考核加分。(4)对注重工作创新、贡献较大、业绩突出的个人年度率先评优,并进行奖励。(5)加大宣传,扩大基地的社会认知范围,提高基地绿色品牌的知名度。

3.2 强化组织保障

具体为:(1)强化主体责任,增强责任担当,提高责任主体对基地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在领导指挥上形成高度自觉。(2)出政策、出文件,成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并发挥涉农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明确职责分工,并挂钩目标考核。(3)健全组织架构,整合优势资源,强化团队力量,协同条块,细化分工,统筹安排,合力推进。(4)保障工作经费,将经费纳入乡镇财政预算,并及时划拨到位,以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3.3 健全服务体系

具体为:(1)基地建设主体成员单位选派专人,组织精干的工作队伍,制定工作计划和建设方案,确保职责到人、在岗尽责、在位谋事,并进行绩效评价,确保能有计划、有步骤、有思想地开展基地建设。(2)创新服务理念,实施“基地+能人+资本+龙头+营销”的建设模式,培植懂农业、会管理、能带动、有市场、同致富的基地新型经营主体,并常态化地为他们提供技术培训和服务,帮助他们用好规程标准、搞好生产管理、做好台账记录,不断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3)树立典型,积累基地建设经验及创建模式,储备基地建设成果。(4)有标贯标、无标制标,确保农产品生产技术方案到田。例如,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行动,实现肥药再减量、农产品质量再提升。(5)深入基地监管,严格把关农药清单,严格招标审查,科学布局配送门店,保证基地零差率农药全覆盖,并创新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机制,变污染源为可利用资源,清洁田源、清洁水源,保护生态环境。(6)建设生产有标准、管理有规范、过程有记录、产品有追溯、宣传有标识的“五有”规范化基地,保证基地生态环境、品种布局、农药肥料、技术措施、生产管理、收获储藏、加工销售全链条受控;全面推广定监管对象、定监管人员、定监管任务、年终绩效考核的“三定一考核”网格化监管模式[2],织密安全监管网络,实现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覆盖;推进日常化巡查监测、产品抽样检测制度化,加强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实现基地产品带证上网、带码上线、带标上市、全程追溯。(7)宣传基地做法,扩大基地影响,做强基地品牌,引导农民学习,增强基地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3.4 推进产业融合

可推动产业形态由“小特产”升级为“大产业”,空间布局由“平面分布”转型为“集群发展”,主体关系由“同质竞争”转变为“合作共赢”,并增加对绿色生产、生态修复、休耕养地、设施装备的财政支持,改善基地的基础设施条件,打造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融合基地,培育循环种养、环境优美、风光旖旎的康养园区,以适应人们对休闲观光、农事体验、农耕传承的生活追求。

3.5 聚力品牌整合

具体为:(1)丰富品牌文化,深度挖掘基地农耕文化、深厚品牌底蕴、生动品牌故事,以扩大品牌受众、定位品牌价值,让消费者记忆品牌、追逐文化,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个性化、特色化需求,实现品牌溢价[4]。(2)盐城绿色农产品品牌丰富,要打破地域界限,聚力整合地域性基地的同质化农产品品牌。(3)加强基地与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合作,建设稳定直供的“米袋子”“菜篮子”基地,并加强基地的“两品一标”认证工作,以打造示范面广、竞争力强的区域公共品牌,从而既彰显区域品牌共性,又体现地方品牌个性,扩大品牌外延,丰富品牌内涵,形成子母品牌效应,推动品牌升级[5]。

猜你喜欢

盐城市基地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盐城市开展重点钢铁企业全面体检
·盐城市日月路小学师生作品·
秘密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盐城市中级法院和盐城市侨联共同举办涉侨纠纷调解中心揭牌仪式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