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蕴含的辩证唯物主义

2021-11-29段刚辉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理论课总书记政治

段刚辉

(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咸阳712082)

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办好思想政治论课三个逻辑层面,全面分析了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势新问题新特点,系统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各要素内在的辩证统一关系,提出了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规律新要求新举措,展现出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逻辑、新格局、新体系。这些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指针和重要遵循,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的大背景下,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全局思考和统筹布局安排,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论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视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始终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革命和建设时期所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充分证明,正是我们党善于做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密切联系群众,群众才始终和我们党站在一起,真心拥护和支持革命和建设,共同熔铸形成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如今又教育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继续奋斗。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严重扭曲和巨大挫折,造成思想混乱,对今天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改革开放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长足发展。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反复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都必须大大加强,决不能削弱。”[1](P145)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2](P376)从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和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出了新的战略定位,丰富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提升了我们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地位和作用的理解和认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进入了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以宏大的视野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出符合形势发展、切合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的准确判断。习近平总书记从推进伟大事业、建设伟大工程、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的大局,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持和强化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聚焦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出了全新认识和立体画像。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举旗定向、固本清源、全面创新,是做好工作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精辟阐述了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形势任务、规律要求,准确把握事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三全育人”的新理念、“四个正确认识”的新要求、体系构建的新格局、“四个相统一”的新使命等重要论断和创新观点,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做出重要的原创性贡献,把中国共产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推向了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突出强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和理论武装,着眼增强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政治战略和定力,强调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关心青年身心全面发展,拓展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阵地、渠道和方法,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和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加强、全面发展、全面创新,迸发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和活力,取得了许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大成就,进入新高度、新布局、新时代。这些成绩的取得和目前良好思想政治工作局面的形成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认识和高度重视。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论

(一)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2](P376)这就是说,在中国办大学,必须根植于中国大地,保持足够的信心和定力,为中国大学的发展和水平跃升找到现实的社会基础和文化根基,这样才能与中国社会发展方向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追求协调一致。我们绝不能按照外国人的做法,依葫芦画瓢,那样做只能成为缺少灵魂的追随者,永远跑在别人后边。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有民族振兴的百年梦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现实成就。中国的社会发展需要具有世界水准的大学,而独具特色的中国大学又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最具创造性的力量。当然,扎根中国大地与开放办学、学习借鉴国外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并不矛盾。在今天看来,36年前年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P35)一点都不过时,很具有战略眼光,对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面对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国际竞争日益加剧,合作交流不断加深的时代发展趋势,“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人才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2](P376)高等教育发展必须积极“请进来”和“走出去”,推进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在合作竞争中加快知识更新、技术创新,实现信息共享,不断提高国际化水平和综合实力。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作为必修课,是社会主义大学区别于资本主义大学的重要标志。”[3](P83)我们党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是为了确保大学的社会主义性质。

(二)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突出政治属性和理论教育的彻底性。政治属性要求的核心就是增强“四个意识”,将党性和人民性统一起来。“理论上不彻底,就难以服人”[4](P9)。彻底就是要有全局和大局,不能一叶障目,甚至选择性失明。清醒就是认定真理的方向,知行合一。“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2](P377)。思想政治工作能不能做通,学生认同与否,怎么讲、讲成什么样子,关键在讲理,把理讲透。思想政治工作者作为布道者自己先要学道、知道。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不断地学习,全面系统地学,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求扎实的学术功底。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还必须让对象听得懂、听得进去你的话语。这就要将注重凝固的教材体系转化为动态的教学体系,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转化为学生的认知体系、价值体系,这个转化过程必须加强研究。这个转化过程就是要实现把思政课的内容和方法从天上拉回到人间、从空中拉回到地上、从文本装进学生心中,内化为学生实践的方向和准则,这是有大学问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有内在学理和规律的。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有锲而不舍、兼容并蓄的学术精神,搞清楚其所以然,进而才能给学生讲清楚,正所谓“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当今之道是可明之道,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有情感的投入,理论必须有情感的温度,才能打动青年学生。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把高校建设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之地。

(三)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关键课程,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5]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性主要在于其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政治属性和育人功能,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总开关”“安全阀”。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双重属性:既是知识体系,又是价值观念;既是一门学科,又是意识形态。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不仅要考虑一般课程的共同性,更要注意它的特殊性。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更加重视价值观教育,进行意识形态引导,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改革,必须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八个相统一”的原则,既要夯实丰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底蕴,不断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体系、学科体系,增强学理性和学术性,更要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不断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增强政治性和时代性,把握好、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双重属性及其功能,从而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5]在新形势下,只有紧紧抓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个“牛鼻子”,建设一支理想信念坚定、道德品质高尚、理论功底扎实、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才能扎实地向前推进,才能实现优化发展、科学发展和创新发展。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严把教师质量关、狠抓培训关、强化保障关,多措并举地发现好老师、培养好老师、宣传好老师,让有理想的人讲理想,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影响力从课堂走向学校,从学校走向社会,使他们成为在社会上有影响的传递正能量的骨干队伍。广大思政课教师必须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新要求和努力方向。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教好关键在教法。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于其社会关注度高又高度关注社会现实,开展思政课教学就不能局限于本本和教材,不能单靠灌输和说教,而要在注重以理服人的基础上,善于用事实、案例说话,开展专题教育、体验式教学、案例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方式方法,讲好中国故事;善于寓情于理,用真挚的感情感染人,传播中国价值和中国精神;善于以身示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塑造健全人格。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说理也要直面实际问题,抓住事物的根本,讲真话。然而,实际情况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的,当今国际国内的实际都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这些新变化必然引发新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关注新的现实问题,并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解答这些新问题,所以还要善于讲新话,讲“家常话”,用生活化语言讲学术、讲政治,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就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增强沟通和认同。如果只会讲“行话”,不会讲“家常话”,就难以让学生真心喜爱、入脑入心。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唯物辩证法

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不变”与“变”。不变的是马克思主义之本心、初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大道,立德树人之根本。变得是事、时、势,所以,要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能穿着新鞋走老路。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我们必须坚守立德树人的正道,不忘初心,守住本心,这是永恒的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注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正确处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注重形成共同负责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共同体。“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共产党应该管,共青团应该管,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管,学校的校长更应该管。”[6](P226)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咨询教师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是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主体,要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整体推进。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事,站在三尺讲台的每一位教师都会通过课堂、课外,通过传道授业解惑、行为世范、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在学校和学生打交道的管理服务人员都会对学生产生思想政治效应。如在有些高校开展的“最美楼管”“最美厨师”“最美保安”等评选活动,大多都具有道德示范意义和思想政治教育意义。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好每一位教师和管理工作者的作用,形成人人出力、同心同向的全员育人机制。

注重把主渠道和一段渠联通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的同时,也要求其他各类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不只是思政课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哲学社会科学都有,这样管好了主流,也疏通支流,互联互通互补,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用力地全方位育人机制。

注重在世界大势、国际比较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需要有一个宽广的视角和世界眼光,需要放到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中去看,但最终一定要反映到中国底片上,书写在中国大地上。随着开放力度的加大和国际交流的深入开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不断开拓,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国问题的时候经常会想到国际上其他国家会怎么样做,自觉不自觉地就会有比较,这时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引导学生形成理性平和的心态和正确的认识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当今网络信息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绝不可能关起门来做,一定要积极面对国际环境深刻变化的新情况,回应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带来的新问题,形成内外联动的“大思政”工作格局。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总书记政治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教学的困境与路径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
习总书记“下团组”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