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最温暖的教育学

2021-11-28刘须锦

江苏教育研究 2021年26期
关键词:副校长文文口诀

做教师28年,如果说专业上还有点作为,最应该感谢的是我教过的所有学生。李政涛认为:“教育学是一门复杂而细腻的学问,是面向可能性、独特性这一‘生命事实的学问,是面向每一个个体所拥有的不可替代的生命体验、成长体验的学问。”我对教育的理解,对语文学科的认知,包括对学生的认识,基本上都是向学生学习得来的。学生时时都在创生鲜活的教育事实、教育现象、教育故事,让真实的教育学温暖、温情,直抵人心。

学生可以教你解决问题

几年前教二年级语文,是我从教以来第一次教低年级。刚开始凭经验教学,效果比较差。课堂上,无论我怎么强调纪律,学生都坐不住,听不进去;我认认真真指导学生一笔一画写字,课后却发现有部分学生的字依然横不平、竖不直;早读课让学生读书,他们不爱读;作业刚讲过,批改时还是错误连篇;……

我反思过,也请教过低年级的老教师,甚至搬小板凳坐到经验丰富的老师的课堂上取经,效果一直不明显。学期过半,一天早读课,看到小班长文文神气地站在讲台前,我发自内心地羡慕。下课后,我主动请教文文:“我站在课堂里喊叫,同学们为什么不理我呢?”文文拿出班长的架势告诉我:“老师不要着急,我教你几句小口诀,再调皮的同学都会听你的!”她开始一个口诀一个口诀地教我:上课时说“小眼睛,看老师”,学生吵闹时说“小嘴巴,闭闭紧”,学生不听讲时说“小耳朵,竖起来”,写字时说“小手指,跟我写”,……教到这儿时,上课预备铃响了,文文转身面向同学们:“铃声响,快坐好。”同学们真的就急刹车般安静下来。

第二天上课,我尝试用上这些口诀,还真管用!关键时候,念一下口诀,那些调皮蛋坐得端端正正,作业马虎的同学字写得认认真真,课文也读得有模有样。课后我和文文击掌庆贺,并且真诚地请她再指导。

后来有机会听同组老师的“家常课”,发现教学效果好的课,师生都会在恰当的时候默契地念一下小口诀,课堂就神奇般地不一样了。受此启发,教育教学中只要遇到问题,我都会请教我的学生。

什么是童年?学生会告诉你:“童年是跌了跟头哭个不停,奖励一块糖就破涕为笑。”什么是孩子?学生会告诉你:“孩子是能跑得越来越快的人。”什么是老师?学生会告诉你:“老师是一群羊中的那只头羊,带着他的学生享受那一片草地的快乐。”什么是课堂?学生会告诉你:“课堂是一个教师和一群学生聊天的地方。”什么是学校?学生会告诉你:“学校就是,清晨伴着琅琅书声走进来,傍晚排着整齐队伍走出去。”……

在我心目中,儿童不仅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者,有的甚至是教育者的教育者。

好教育是对“这一个”学生的好

什么是好的教育?古今中外,名人大家多有论述,观点纷呈,没有统一结论。其实回到真实的教育场景中,回到学生个体事件中,关于好的教育,一切都明白如话。

前段时间,与球友的球友打球。休息时,他自我介绍说是智智同学的爸爸。我随即告诉他:“我很喜欢智智,智智是个非常优秀的学生。”他不假思索地说:“感谢您的那话,让智智小学六年级时好像变了一个人,学习非常刻苦,特别要强。最后小升初成绩优秀,上了最好的中学。”我感到纳闷:“是哪句话?”智智爸爸开心地说:“您可能不记得了,但孩子记得清楚呢!六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智智語文考了92分(满分120)。您在他的评语里写的是‘你可以更优秀,他非常开心!”他接着说:“四、五年级时,智智每次语文考试也是90分左右,但张老师每次的评语都是‘有进步,我感觉到孩子不是很开心。”我似懂非懂地对智智爸爸说:“请转告智智,他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优秀的孩子,并且是一个有出息的男子汉。”

打球结束了,我的思考却没有结束。同一个学生,同样的成绩,同样的学习状态,为什么评价语言不同,产生的效果会有那么大的差异呢?经过思考,我发现,“可以更优秀”在暗示学生:你已经很优秀了,再努力一下可以比现在更好;“有进步”则在暗示学生:你以前比这成绩差。讨论“什么是好的教育”时,一定不能忽略具体学生在具体教育情境中的真实感受。“有进步”和“可以更优秀”说法差不多,对于很多学生没有区别,但是智智就很在乎。因而,真正好的教育,就是对“这一个”学生好的教育,对“这一个”学生成长有帮助的教育。

学生更在乎老师的日常

刚做老师的时候,听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句话时,心中感觉怪怪的,说不清是什么感受,或许那时候还年轻。做老师时间长了,和学生交流多了,对教育教学、对老师、对学生以及对师生关系的理解都在发生变化。

一次,学校安排我外出培训,要出差一周时间。出发前,我在纠结班级课务如何安排。后来,教务主任安排一位经验丰富的副校长帮我代课。我很开心,也很放心,因为那位副校长是一位专家级的语文老师。紧张而愉快的一周培训结束了,当我回到教室,站到讲台前问:“喜欢我们副校长的语文课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回答:“喜欢!”课后与学生交流时,学生们也都反馈副校长上课效率很高。但是后来有一天,我在批阅一位学生的周记时,看到这样一段话:“记得有一次,您因为有事请副校长代了几节课。副校长的课尽管上得也很好,但是还不如您上得好,就如别人家的爸爸再好也没有自己的爸爸好一样。”

作为一名老师,读到学生这样的心里话时,确实非常感动,也非常感慨。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我的旁批是这样写的:“感谢你对老师的信任!老师以后一定少出差,或者不出差。”现在想起“别人家的爸爸再好也没有自己的爸爸好”这句话,心里还是暖暖的。

由此,我又联想到2020年疫情期间,一个在复旦大学读研的孩子要加我微信。我问她是谁,她告诉我是以前的学生,叫杨杨。疫情期间无法回家,但又特别想家,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想到我了。她在微信中写道:“小学在学校寄宿,您就是我的监护人,只有您最关心我……”通过交流,我才想起她是我十几年前的学生,我教过她两年。杨杨就是一个普通的女孩,用她自己的话说,是“个头最小,声音最小,成绩也不够出众”。因为她爸爸妈妈生意忙,周末回家都是我送的(当时她和我住一个小区,我也是顺路),在学校遇到的一些琐事基本也是我代为处理的。

一个普通老师,能被多年前的学生一直珍藏在记忆深处,直到有一天,某种机缘会让这种记忆被激活。我想,这就是老师的意义和价值,也是老师最大的幸福。而创生这一意义和价值的,也许就是平平常常的一句话、一件事。学生固然在乎老师的伟大,但更在乎老师日常的言行举止。

(刘须锦,淮安市实验小学副校长,223001)

责任编辑:杨孝如

猜你喜欢

副校长文文口诀
Breaking the Chain
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
Power Down
China’s Other Vaccine Drive
来宾市忻城县聘任70名法制副校长
巧记乘法口诀
《副校长》
三八等于多少
口诀法解一元一次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