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问题探究

2021-11-28赵君寿阳县医疗保障服务中心

品牌研究 2021年10期
关键词:养老金养老保险工资

文/赵君(寿阳县医疗保障服务中心)

现阶段,事业单位推行养老保险改革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的重大改变,也是当前事业单位实现稳定发展、解决原来固定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有效改进措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可以缓解单位职工工资分配差异、增强单位人员队伍建设、弱化政府职能、强化单位社会服务性质、提升职工自身工作积极性。

一、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意义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对于工作年限在35年以上职工,养老金最高发放金额高达职工在职工资的90%;工作30年至35年间,养老金发放为工资的85%;20年至30年间的职工,养老金发放为工资的80%,这种趋势下去,政府财政和单位的经济负担过重,所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必然趋势。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改变了传统仅仅依靠政府和单位进行养老资金筹资的方式,转变为职工本人、单位及政府补贴三者共同缴纳养老保险资金,秉承着“谁享受谁缴纳”的原则。这样的改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单位资金筹集压力,单位可以利用这部分资金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事业服务社会水平。另一方面,养老金额不仅受限于缴费年限,还受限于个人工资水平,这样可以促进职工改变其惰性思维,不断提升自己,提高职务职称,也有利于单位整体发展。

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面临的难题

(一)养老保险覆盖面有限

有些事业单位根据实际工作量需求,可能会招聘部分编外人员。比如某地区一家大型三甲公立医院,2012年统计共有编内人员1400人,编外850人;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医院人数也在逐渐增多,于2019年统计编内有1600人,编外有1500人。2015年出台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方面的改革仅仅针对在编人员,所以当下很多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管理一般会明确区分编内、编外。编内人员2014年10月前养老保险个人缴纳费用进入个人账户,改革后在基础养老保险缴纳的同时增加了职业年金的缴纳,逐步提升退休职工生活质量。但是编外人员仅仅按照企业保险进行缴纳。二者退休后待遇情况如何,职业年金缴纳情况等,都会引起编外人员极大的关注。如果出现严重同岗不同薪的情况,很容易引发一系列工作人员内部矛盾,影响整体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

(二)部分事业单位运行压力大,资金管理存在问题

部分事业单位运行压力大,资金管理存在问题。比如公立医院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要不断扩大规模、采购新型设施、进行科研任务、引进和培养新型医疗服务人才,需要大量经费投入,仅仅依靠拨款远远不够,还要想办法提高单位资金管理水平,合理利用资金。并且药品加成制度的取消,使医疗单位收入更少,运营压力更大。据统计,大多数单位负债率在30%左右。绝大多数事业单位承担着服务社会的职能,但是并没有完善的补偿机制。对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期,单位要一次性补齐改革前清算费用的同时,还要每月支付在职职工8%的职业年金费用,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支出,单纯地依靠财政拨款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三)部分事业单位参保登记过程中历史遗留问题多

某社保中心负责人说,参保登记其实并不难,登记简单来说无非就是量大、量小的问题,但是让人头疼的是各种历史遗留问题,过去那么多年了,有些信息根本无法找到,说也说不清,动又不能轻易动。存在的问题有:

(1)部分事业单位是后期转变为事业编制性质的,所以人员在职时没有设置编制,导致参保登记难。

(2)编制和混编单位分不清楚,行政、事业人员长期混编,参保登记很难落实。

(3)缺乏法人和法人证明的单位,人员信息、身份不明确,无法详细登记。

(4)人员身份信息来源复杂,有些是公务员,有些是事业单位人员身份,参保登记审核时就会有很多问题。

(5)部分事业单位撤销了,导致其退休人员挂靠在其他事业单位,这种退休职工给登记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四)养老保险待遇太高,养老金替代率高

当前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待遇都是根据参保人员个人工作年限和退休前一个月档案工资进行计算的,这样的待遇水平会比其他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将近高出一倍。并且这种情况养老金替代率极高,一般退休人员养老金替代率在90%以上,如果再加上提前退休人员,将超过100%。

三、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作顺利进行的几点建议

(一)统一管理养老保险账户,减少人员性质差异

当前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在不断进行薪酬制度改革,逐渐形成同岗同薪制度,使编内编外差距变小。相比编内人员,编外人员只能按照企业保险政策缴纳养老保险,没有职业年金的现状应该有所改变。可以逐步扩大养老保险缴纳职业年金职工群体,逐渐包含编外人员,使事业单位编内编外人员养老保险账户进行统一管理,促进全体在职职工共同在改革的照拂下,提升退休后生活水平[1]。

优化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制度也是一种解决措施。目前很多单位仍然存在着违规发放津贴、工资分配不均的问题,就会造成收入水平极大的不统一。养老保险改革后保险金会从个人收入中扣除,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职工的不满情绪,降低其原有生活质量,必然会给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造成严重的阻碍。所以要制定完善的工资制度,合理进行工资分配,制定最大化满足大多数人群的工资分配制度,对于不同地域差别、不同单位性质、不同个人能力、不同岗位职责等方面合理制定工资标准,根据按劳分配、优者多得的原则,尽可能维护职工个人利益。

例如一名在职两年的公务员小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后工资发放情况如表1:

表1 小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后工资发放情况(单位:元)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小李2014年9月到手工资4720元,2014年10月原本工资5257元,但是到手工资4618元,而且10月改革后养老保险扣除按照个人缴纳8%、职业年金4%的比例计算,扣除金额=[5257+(380+380)/12]*12%=639元,像这种出现了工资倒挂的情况,经过人社厅认真核算后决定临时给予补贴202元,保障最后增幅资金达到100元,这样也可以进一步稳定事业单位职工群体的心理,避免其对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产生严重不良情绪。

(二)增加财政投入,减轻运行负担

事业单位要不断优化内部资金管理,提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事业单位可以尝试联合卫健委、财政局、人社部等各关键行政职能部门共同了解单位实际运行情况及经费不足的问题,可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以及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实现财政拨款资金的有效利用。

根据评价结果由政府财政机构对事业单位年金缴纳部分给予一定力度的补偿,补偿金的发放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单位的负债运行,促进单位健康稳定发展[3]。

(三)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覆盖面广泛,包括单位权责、机构改革、工资结构变革、人力资源变化等等,这些问题都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对于事业单位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可以通过与其他单位共同协商处理,像财政局、人社局、编制办、组织办或者其他兄弟单位、上级部门等。根据梳理整合的难题进行难易程度分类,先易后难,尽可能去处理,对于难解决的问题,统一放置最后处理。事业单位可以联合财政、人社、编制办、组织办共同组成一个解决难题小组,针对改革中出现的难题共同商议,多采用线下座谈会、讨论会等方式进行沟通交流,最终制定出合理处置办法。对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请示上级领导部门,请求帮助,共同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步伐[4]。

(四)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加强对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和优质服务

制定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适当改善养老保险待遇计发办法。一是,确定基本养老金统筹项目时要严格斟酌,不能制定过高养老保险待遇。二是,可以在基本养老保险基础上附加养老保险、个人补充养老保险。三是,改善养老保险待遇计发办法,把现阶段根据工作年限、档案工资计发办法改为个人账户累计发放养老金。加强对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和优质服务,一方面要依托于社区,在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的帮助下,通过社区自治来实现管理服务工作;另一方面可通过银行、邮局、社区等把养老金直接发放至离退休人员手上。还要加强对冒领养老金的防范措施。

四、总结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既可以保障社会体系的完善、公平,又关乎着事业单位职工和退休人员切实利益。事业单位当前养老保险改革仍处于初步探索、完善阶段,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针对上文中提到的难题,本人经过大量查阅文献,并结合实际调研结果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可以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发挥其激励作用,减少单位整体经营负担,促进单位长久稳定地发展。

猜你喜欢

养老金养老保险工资
Four-day working week trial in Iceland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您的退休养老金足以养老吗?
FLY ME TO THE SKY
生意太差
缴纳两份社保可同时享受两份养老金吗
退休后可以从职工养老保险转为居民养老保险吗
让绩效工资“阳光”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