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中职院校服装设计教学探析

2021-11-28宋莉莉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1年8期
关键词:服装设计院校融合

宋莉莉

(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南通 226100)

职业教育背景下,中职院校逐渐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针对服装设计专业课程设计,进行教学手段的优化,着重考量学生的就业问题,加大课程创新改革力度,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促使学生更好适应社会职业场景,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并在实际岗位工作中,展现个人的专业技能。因此,相关中职院校必须基于职业能力导向培养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技能水平,更好提升人才输送质量。

1 分析中职院校服装设计教学现状

1.1 教学模式具有单一性

就中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现状看,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教学内容相对匮乏,存在轻实践、重理论的教学现象,过多的灌输理论内容,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职业教育理念相违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难以真正发挥学生的个人优势,无法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

1.2 传统教育教学理念根深蒂固

受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认知上的偏差,因此,限制了学生创意、创新、创业思维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设计理念较为落后,设计风格与当前主流设计存在脱轨的现象,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职学生学习的兴趣,难以发挥学生想象力、创造能力等,在教学内容上滞后于时代潮流趋势,不了解大众对现代服装设计的追求和需要,因此,在服装设计教学中,难以真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1.3 服装教学设计内容的滞后性

职业教育理念要求中职院校在专业化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好用理论检验实践,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更好满足社会岗位需求。然而就中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现状看,相关的课程设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就业[1]。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未能根据时代潮流发展趋势融合教学,未能精准定位教学目标和职业教学方向,最终造成就业难等问题,难以真正发挥中职院校人才培养优势。

2 基于职业能力导向视角探究中职院校服装设计教学策略

2.1 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优化课程设置

中职院校以职业能力导向为出发点,创新教学模式,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改变传统的轻实践、重理论的教学观念,切实提升服装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院校方面积极做好市场调研,摸清行业发展趋势,掌握潮流发展规律,不断在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中职院校基于职业教育背景下,着重考虑学生的日后就业问题,积极抓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课程设置上,加强与大众审美、时代潮流趋势的融合和衔接,不断提升学会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设计素材,培养学生自主设计能力,更好地将创意、创新元素融合到作品设计中,赋予服装设计全新的设计理念。职业能力导向指引下,中职院校服装设计应结合专业实际情况以及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情况等,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最终目标在于培养综合型、复合型服装设计人才。为此,院校方面为提升全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积极与市场接轨,借助社会企业平台,拓宽专业口径,进而优化课程设置,开设服装设计、服装营销、服装品牌效应等多元化的专业学科,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能力,提升服装设计能力基础上,更好掌握市场营销技巧,树立服装品牌形象,打造品牌口碑,不断扩大在市场上占据的份额,更好提升服装专业人才综合能力,更好与市场接轨。服装服饰本身是一种文化层面的传承,其设计理念、设计风格,直接关系到视觉传达效果,影响社会大众的审美审辨能力[2]。

2.2 加大院校基础设施建设,成立“融合工作室”

中职院校为提升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在课程优化设置上,注重院校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校内外校园资源进行整合,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服装设计模拟工作室、“融合工作室”、实训室等,引入设计、打样、营销、制作等环节,确保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学生服装设计专业水平。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提出,在学科专业教学中,要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产教导向。服装设计专业本身具有一定的实践性,要想实现“产教深度融合”目标,必须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真正实现“项目”教学的对接,增强对实践教学的认识,结合服装行业变化规律,增强对实践教学的认识,结合服装设计专业的特点、变化和规律,更好为“融合工作室”建设提供依据。应用型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受“现代学徒制”的影响,注重校内实训项目的研究,丰富了中职院校常规的教学模式。

“融合工作室”发展模式,更加注重高质量、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将服装设计、销售、制作等服装设计专业相关的内容融合到“融合工作室”中,实现实际项目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融合,可创造最优的教学条件,确保在教学量化标准上积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审美,更好提升服装设计品味,实现服装领域的创新。“融合工作室”发展下,为学生营造了真实的实践场景,将相关的项目进入到实训室中,实践教育教学与行业专业技能、职业技术的融合,同时,在“融合工作室”创建下,进一步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动作操作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更新了学生服装设计专业知识体系,实现了专业理论与职业能力融合目标,为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供助力,更好专业理论内化为学生的能力需求,进而满足学生职业教学需求,实现服装专业设计职场的衔接,最大程度上提升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职业性”。

为保证“融合工作室”在中职院校实施效果,院校方面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根据专业特征进行定向培养,并结合岗位具体的要求,深化课程改革,确保提升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创意、创业能力,实现职业教育与中职教育的深度融合。因此,在优化课程设置基础上,打造了理论+实践高端课程,为服装设计专业人才拓宽发展空间。同时,为科学把控服装设计专业教学质量,加大院校方面与社会各组织机构之间的合作性,并注重教学评价机制的建立,确保院校人才培养,更好满足服装行业实际需求[3]。另外,中职院校注重“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培养,积极为学生搭建创业、实践平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确保在多方面共同努力下,打造一套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体系,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需求。

2.3 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产教研融合发展背景下,中职院校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接收到丰富的理论学习内容,但缺乏真实工作场景,服装设计专业性不足,对服装行业发展形势较为模糊。相关服装设计企业正好拥有实践资源;院校方面拥有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术研究,因此,通过双方资源共享,可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校企深度合作的内在的动力,主要是基于学校方面的资源相对有限,通过搭建互联互通的资源共享平台,可打破传统教育教学局限,优化人才体系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拓宽学校教学渠道,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求,更好地推进教学任务的落实。并根据实际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可最大程度上在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共同制定服装行业人才培养战略,实现行业展业课程的覆盖。校方定期将学生安排到服装企业进行见习,由企业师傅带领学生熟悉工作场景,了解工作属性和具体的工作内容,通过实践增长学生见识,拓展学生的眼界,切实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工作场景,增强了学生自身的体验感,更好运用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验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性”,帮助学生积累职场工作经验,更好在日后工作中,展现自身较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4]。在服装企业见习完成后,由企业进行评价和评分,对学生见习成效进行评定,其实发挥了校企合作的优势,更好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2.4 引入案例教学,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

案例教学法,满足服装设计专业教育教学要求,符合实践教学理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教师正确指导下,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动手操作的机会,更好将理论与实际进行联系。教师在教学“色彩设计”环节时,渗透相关理论知识后,会引入相关的案例融合教学,进而构建案例教学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可提升教学效果,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创新、创意能力,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结论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背景下,培养中职学生职业能力,成为中职教育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中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载体,需要与社会、与相关企业做好对接工作,实时掌握市场发展趋势,了解服装行业发展潮流,紧跟行业发展进程,不断优化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注重实践教学,创新教学理念,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猜你喜欢

服装设计院校融合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服装设计中的“国潮”思维
基于服装设计要素的气质分析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融合》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