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1—2015 年我国中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水平及知晓、治疗和控制情况

2021-11-27肖焕波张洪伟陶丽新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30期
关键词:三率治疗率控制率

肖焕波 刘 佳 张洪伟 纪 颖 陶丽新

1.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北京 101300;2.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北京 100069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显示,有1/3 的心血管疾病死亡与未控制的高血压有关[1]。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中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青年人[2-3]。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又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高血压防控极为重要[4]。为了解我国中老年人高血压患病及防控情况,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对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变化和特点进行分析,为该人群高血压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研究对象来自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CHARLS 调查除西藏外,全国其他县区通过地区排序,在地区内按城市和农村排序,再按人均GDP 排序。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获得样本,覆盖28 个省150 个县、区的450 个村庄/社区,代表了中国中老年人群。本研究选取CHARLS 项目2011、2013、2015 年血压数据及人口学特征进行整理,分别纳入11 562、11 068 名和13 271 名45 岁及以上的研究对象。

1.2 调查方法

调查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①问卷调查: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调查员完成,内容包括性别、出生日期、居住地等;②血压测量:使用欧姆龙HEM-7200 电子血压计,坐位休息5 min 后,间隔45 s 测左臂3 次血压,以平均血压为该个体最终血压值。

1.3 相关定义及标准

①高血压: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140/90 mmHg(1 mmHg=0.133 kPa)或正在服用降压药[5];②高血压知晓率:知道自己患病者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比例;③高血压治疗率:目前正采用药物治疗者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比例;④高血压控制率:通过治疗血压控制在SBP<140 mmHg 和DBP<90 mmHg 者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比例;⑤东部、中部和西部按《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9)》[6]标准划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tataMP14、SPSS 26.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

2011、2013、2015 年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分布见表1。调查对象以西部居多,农村多于城镇,男女性别比分别为5512∶6050、5242∶5826、6291∶6980。年龄分别为(59.6±9.7)、(60.5±9.7)、(60.7±10.0)岁,不同年份调查人口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94,P <0.01)。平均SBP/DBP 水平分别为(131.2±21.7)/(76.1 ±12.2)、(131.8 ±21.1)/(76.6 ±12.1)、(128.8 ±20.1)/(75.5±11.5)mmHg。

2.2 高血压患病、知晓、治疗和控制的变化趋势及人口学特征

三次调查高血压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趋势χ2=0.03,P=0.86),平均患病率为40.4%(14 494/35 901)。知晓率(趋势χ2=842.51,P <0.01)、治疗率(趋势χ2=140.00,P <0.01)、控制率(趋势χ2=82.55,P <0.01)均呈上升趋势。患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不同人口学特征比较见表1。不同地区、居住地、性别及年龄人群2011 年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及治疗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不同地区、居住地及年龄人群2011 年高血压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不同居住地、年龄人群2013 年高血压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不同地区、居住地、性别及年龄人群2013 年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不同地区、居住地、性别及年龄人群2015 年高血压患病率、治疗率及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地区、性别及年龄人群2015 年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按城镇/农村分层后比较不同性别的患病率,2011 年农村女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男性(χ2=8.42,P <0.01),2015 年城市男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χ2=6.34,P=0.01)。

表1 2011—2015 年全国45 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3 讨论

我国近年来高血压患病率持续上升[7-9],目前高血压患病人数已达2.7 亿[8],有效控制高血压人群血压是减少心血管疾病负担的重要举措[10-11]。2011—2015 年CHARLS 三次调查结果显示,45 岁及以上人群平均SBP/DBP 分别为131.2/76.1、131.8/76.6、128.8/75.5 mmHg,均低于我国西南地区2016—2017 年调查的35~75 岁成人血压平均水平(133.4/80.9 mmHg)[12]。三次调查高血压患病率变化趋势不明显,平均患病率40.4%,低于《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13]发布的全国60 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58.9%),也低于湖北省2015—2017 年调查的35~75 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50.3%)[14]。三次调查知晓率(64.2%、68.7%、89.3%)、治疗率(49.1%、52.4%、61.0%)、控制率(20.1%、21.6%、27.8%)(以下简称“三率”)均有上升趋势,与谢羡等[15]利用纵向数据分析湖南省成人高血压“三率”趋势相同,我国既往四次高血压调查也呈现“三率”逐渐增高趋势[16]。本研究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均高于2012—2015 年18 岁及以上成人“三率”平均水平(51.6%、45.8%、16.8%)[17],但与美国成人高血压“三率”(82.8%、75.7%、51.9%)相比仍较低[18]。

既往研究显示,高血压患病率存在年龄、性别及城乡差异[13,19]。本研究也发现,中老年高血压患病率存在地区差异,三次调查均显示西部、中部、东部患病率依次增加,城镇患病率高于农村,这提示高血压患病可能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20]。本研究也发现高血压患病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按城乡分层后发现,2011 年农村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2015 年城镇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这可能是高血压患病率的性别差异在城乡有不同表现形式[21]。

本研究显示,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均表现为西、中、东部依次升高。城乡差异方面,除2015 年知晓率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外,“三率”均表现为城镇高于农村,地区差异明显,这可能与医疗卫生资源有限和配置不均、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及居民自身健康意识有关[20,22]。有研究显示,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农村居民[23],提示应加强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和农村地区高血压防控宣传和指导[7,19]。性别方面,除2011 年控制率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年份“三率”均表现为女性高于男性,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5,21]。这可能与女性更易于接受健康生活理念,在控制体重、监测血压、规律服药等疾病预防性行为方面好于男性有关[24]。年龄方面,不同年龄人群高血压“三率”不同。知晓率和控制率均表现为≥75 岁的高龄老人最低,其次是45~55 岁组;治疗率在45~55 岁组最低,其次是≥75 岁组,55~65 岁和65~75 岁组“三率”相对较高,提示应加强对高龄老人、中年人群高血压的健康教育。本研究未得出高血压“三率”随年龄增高而上升趋势,与同类报道不一致[21,25]。

本研究局限性在于CHARLS 三次调查数据,大部分是追访数据,既往体检经历会增加高血压知晓率;其次,CHARLS 调查样本西部地区、农村占比较大,可能使患病率被低估。

猜你喜欢

三率治疗率控制率
无锡茶园不同修剪模式对茶小绿叶蝉发生量的影响
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控制率的影响
采油三厂提高三率研究及做法
拉萨市城关区2014 年社区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调查分析
提高拖拉机“三率”的对策和建议
郑州市某三甲医院职工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急性并发症调查
东北农村糖尿病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七大行业矿山“三率”情况查清
国土资源部开展煤炭等5种矿产品 “三率”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