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译后编辑错误类型及策略

2021-11-27李昌龙

魅力中国 2021年46期
关键词:句法术语译者

李昌龙

(鲁东大学,山东 烟台 264025)

一、引言

机器翻译是不断发展的一个领域,计算机语言学家试图通过计算机技术将文本从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由于语言本身高度复杂,机器翻译是一项极其困难的任务。即使同一组词语也具有多种含义,由其构成的句子也就有不同的解释。每一种语言中的语法结构并不相同,也无法清晰地对应到另一种语言中。此外,成功的译文还涉及一些非语言因素,如现实世界中所获取的知识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等。然而,正是由于不同语言系统之间不确定因素的存在才制约了机器翻译的发展。近年来,计算机语言学家创建了机器翻译的人工神经网络,这大大推动了机器翻译的发展,在保证翻译速度的同时,也很好地保障了译文质量,其中不乏许多优秀的翻译软件,例如Google 翻译、译星、雅信、有道翻译和百度翻译等。尽管如此,机器翻译仍然无法满足译者对于高质量译文的要求。接下来,就是人机交互阶段即译后编辑阶段。译后编辑定义为“通过人工评审,编辑,提高译文质量和适用性的过程。具体而言,机器翻译的译后编辑(MTPE)是通过人工和部分自动化方式增强机器翻译的输出,

以满足特定质量目标的过程”(崔启亮,2014)。译后编辑从目前机器翻译的水平来看是不可缺少的,它可以保证译文的质量(魏长宏、张春柏2007)。译后编辑阶段意味着,机器翻译已经将译文完成,译者只需将导出的译文进一步改善,大大提高了翻译效率。机器翻译与译后编辑的结合发展迅速,充分发挥了机器翻译的效率和人工翻译的质量优势。这种模式不仅满足了翻译市场快速发展的需求,而且促进了翻译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本文将以机器翻译所产出的译文为探讨对象,从词语、句式和语篇三个方面出发,结合多年来的机器翻译实践活动,总结得出机器翻译中所存在的错误类型,并针对其提出实用的翻译策略,提升译文质量。

二、机器翻译中错误类型

随着国内译者对机器翻译的译文要求不断提高,国内对译后编辑的研究也逐步发展。译后编辑过程中所存在的错误类型问题不可避免,国内已有学者针对这一方面展开了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如崔启亮、李闻(2015)从译后编辑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英语源文的句法树,总结出来11 种译后编辑中所存在的错误类型。冯全功、李嘉伟(2016)将译后编辑具体应用到新闻翻译领域中去,分析出新闻文本在机器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错误类型,为新闻翻译带来了实际性的指导,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笔者在经过大量机器翻译实践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研究结果,将现存在与机器翻译过程中的错误类型总结为词语、句法和语篇三个方面。不同方面所包含的错误并不相同。词汇方面经常出现术语翻译不准确、词义选择错误和搭配不正确等错误。句法方面常常出现死译被动语态、句式杂糅和译文紧跟原文语序等错误。至于语篇方面,则经常出现句与句之间不连贯的错误。了解机器翻译中常见的错误类型,可以在译后编辑过程中快速识别错误,并采取相应的策略进行快速处理。

三、译后编辑策略

(一)检查词语

1.术语错误

作为译者,首先应当明确术语的意义。现代术语学对“术语”的理解是:“术语是一个专业领域的概念指称系统,它包括了所有的专业表达,这些表达是一般的、常见的”(揭春雨,冯志伟2009)。术语产生于特定的知识领域,则术语的翻译也要求相应的知识储备作为支撑。久而久之,不同的知识领域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术语库。相应地,对于机器翻译来讲,翻译术语库也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涉及领域颇为广泛,如法律、建筑、心理和医学等。术语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纯粹术语,只具备一种意思;另一种是具备多重意义的术语。计算机在机器翻译阶段很难区分这两种类型。译者可以通过译前编辑阶段来创建准确的翻译术语库来提高术语翻译的准确度。

例1 mobilization

原义:动员

术语意义:进场

mobilization 常见意义为“动员;鼓动;组织;动用”,然而在工程英语中mobilization 只有“进场”的意义。机器翻译并不能有效地识别出mobilization 的术语意义,最终得出的译文与原文意义差距较大。因此,在处理术语时,要充分利用该领域的背景知识发掘术语的真实含义,以此来提高术语的准确度,还原原文中的真实意图。

2.格式错误

格式错误也属于机器翻译中的常见错误类型。机器翻译能够很好地保留原文中的格式,保证产出译文与原文格式一致。但也会出现格式识别失败的问题,这时译后编辑的作用也就凸显出来。格式错误主要体现在:字体、标签和标点符号等方面。这就要求译者在译后编辑阶段,要仔细对照原文格式,如发现错误应立即作出修改,保证格式一致性。

例2 原文:Please click the button.

译文:请点击〈ui>

很明显,“确定”一词在原文中应该位于标签〈ui>

(二)检查句法

1.语序错误

在翻译过程中,由于两种语言在句子中的逻辑顺序不同,常常会出现句法成分顺序错误。机器翻译时,大多选择按照原文的顺序进行翻译,虽然可以得出译文,但译文的翻译腔较重,并不符合中文表达习惯,缺乏可读性。针对这一情况,译者在处理句法成分顺序错误时,检查句法成分的顺序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当句子中含有定语和状语成分。注意机器翻译文本的翻译顺序,如果顺序错误,及时将机器翻译文本编辑为可接受的中文句法顺序。译者首先须遵循表达得体、语义准确、译法恰当、便于交际等目的,翻译时除了运用“语意翻译”的策略外,还应根据英汉语中逻辑主谓与动宾结构表达方式的不同,以及英语多用名词和介词,汉语多用动词的语言特征,采取提前法和换序法等灵活多变、切实可行的翻译方法(蒋林平2013)。

例3 原文:He was very rich at three years ago.

译文:他十分富有三年前。

改译:三年前,他十分富有。

原文中时间状语位于句末,符合西方表达习惯。然而机器翻译按照原文语序进行翻译得出的译文则不符合中文的语法规则及表达习惯,中文习惯将时间状语置于句子前面,因此将“at three years ago”调整至句前,译文的可接受性将大大增强。

2.被动语态错误

在英文表达中,被动语态使论述更为客观,使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在正式文体中。中文表达中也有被动句,但使用频率并不高,多使用主动态,常常主动语态中包含着被动的作用。但机器翻译并不能准确地辨别出真正的语态,译文中也多使用“被”字,这就使得译文显得僵硬,可读性差。因此,译者在译后编辑阶段应该减少“被”字的使用,化被动为主动,向中文表达习惯靠拢。英语被动语态翻译成汉语,一般译法有四种:一是译为汉语的完全被动句;二是译为简化被动句;三是译为“是……的”句式;四是译为主动句(杨红2010)。

例4 原文:The patient was treated.

译文:病人被治疗。

改译:病人得到了治疗。

原文在西方医学表达中十分常见,但机器翻译以“被”字句的方式处理略显不妥,并不符合中文医学的表达习惯。改译后的文字则更加贴合原文想要表达的意思,多了几分“人情味”。

(三)检查语篇

机器翻译的翻译策略与方法的应用局限于语句层面,很少采用段落层面和语篇层面的翻译方法(胡开宝,李翼2016)。英语是形合语言,汉语则是意合语言,由于机器翻译缺乏语境意识,不能将背景知识应用到翻译中,当上下文中的某个词句相互呼应时,机器翻译往往无法感知并进行适当的翻译,无法充分传达原文的原意,这正是机器翻译所面临的最大的挑战。译后编辑阶段,译者在充分了解语境以及具备充分的背景知识的基础上,对译文进一步加工,通过内在的逻辑分析,使得译文的连贯性和准确性得到提升。

例5 原文:他来到车站,发现车已经开走了。

译文:When he arrived at the station,he found the bus had left.

改 译:He arrived at the station,only to find the bus had left.

机器翻译的译文虽然表达出了原文大致的意思,但是原文想要表达的内在感情缺失。机器译文只将这句话作为一个简单的时间状语从句处理,强调的是“来到车站”这一时间,然而原文要表达的是“车已经开走了”那种低落的心境,所以译者选择增加“only to find”来表达这一意境,很好地弥补了机翻译文所缺失的情感。

四、结语

机器翻译的发展离不开语言学的发展,二者紧密结合,缺一不可。机器翻译在满足了当今时代大量翻译需求的同时,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小觑。译后编辑作为产出译文的最后一道防线,能够极大地提升译文质量。本文在大量翻译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词语、句法和语篇三个方面的错误类型,并以此入手来解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希望能够给予译者在译后编辑阶段一些启示,节约翻译成本,提高翻译效率,保证翻译质量。

猜你喜欢

句法术语译者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贸易术语修改适用问题探讨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信息结构与句法异位
翻译适应选择论下中医术语翻译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