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禅理清新儒雅的慢板歌唱
——台湾作家林清玄部分作品赏析

2021-11-27张婷婷

魅力中国 2021年46期
关键词:林清玄哲理天鹅

张婷婷

(内蒙古奈曼旗青龙山学区中心校,内蒙古 奈曼旗 028316)

台湾的现代作家中,尤其喜欢林清玄,尤其林清玄的散文。初次接触林清玄是在中学的课本上,由于喜欢,所以迷上了,渐渐的各种渠道读到了他的一些散文,不免被他的作品一次次感染。

林清玄的作品儒雅清新,浸染着佛家的悲悯情怀,充满禅意和哲理,闪烁着智慧之光,是散文,又像诗,可以说是诗意的散文。他永远那样娓娓道来,就如慢板的歌唱,余韵袅袅,动人心魄。

一、宝石中的哲理,哲理中的宝石,《心里的宝玉》

宝石中的哲理,哲理中的宝石,这是我对《心里的宝玉》的总体印象。短文不长,简洁质朴,结构也很简单。然而,文中揭示的人生哲理,令人赞叹!

文章伊始,作者并没有急于点出主题,而是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通过这个动人的故事,给文末阐述哲理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故事里的两位主人公,一个急于学玉,一个却慢条斯理的讲述历史、风土人情、哲学思想、甚至生命情操。看似两者毫不相关,其实两者关系密切。正如作者所说:“一个人不可能什么东西都不懂,而独独懂玉的,因为玉的学问与历史、文化、美学、思想、人格都有深刻的关系。而这个世界的学问也不是有用、无用分得那么明白的。”

认识玉需要每天把他握在手里,长期感觉体验。和认识人生同出一理,要想真正认识人生,需要无数坎坷磨难,无数次的切身体验,才能对人生产生深刻的认识。文章的第二部分,作者通过例举,充分揭示了这个故事所蕴涵的哲理。

“没有深陷于生命的痛苦的人,无法了解解脱的重要。

没有深陷于欲望的捆绑的人,不能体会自在的可贵。

没有体会过悲哀的困局的人,不会知道慈悲的必要。

没有在长夜漫漫中啼哭过的人,也难以在黎明有最灿然的微笑。”

深陷于生命的痛苦的人最想得到解脱;深陷于欲望的捆绑的人最想得到自在;体会过悲哀的困局的人最想得到慈悲;在长夜漫漫中啼哭过的人最想得到黎明时的微笑。而没有这些人生体验,就没有解脱、自在、慈悲、微笑的真正感觉。也如作者所说:“人生就好像手中的一块玉,如果没有握过许多泛泛的石头,就不能了解手中的玉是多么珍贵了。”

作者笔下宝石的故事蕴含的哲理是深刻的,对人生,人性作了深刻的反思,这一切都建立在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验之上。这些哲理所以是哲理中的宝石。

文章的最后一个部分,作者用一句话对故事中蕴含的哲理做了总结。“所以,要学玉的人,应该先认识人生。”人生像玉一样美丽,作者教会了我们认识人生的道理。

这篇文章清新如一缕阳光,质朴的没有一丝华丽,哲理深刻,像一溪潭水,深,清,且又潺潺作响。

二、花香今犹在,人去面犹新,《野姜花》

《野姜花》以野姜花为线索,追寻温馨的记忆,人生的温暖以及淡淡的伤感,构成了本文的主色调。人生有许多美好的回忆,这是一篇令读者极易产生共鸣的一篇佳作。

“在通化市场散步,拥挤的人潮中突然飞出来一股清气,使人心情为之一爽;循香而往,发现有一位卖花的老人正在推销他从山上采来的野姜花。”

开篇点题。拥挤的人潮中,飞来一股清气,令人意外,所以令人为之一爽。且野姜花来自山野,出自老人,浸透着泥土的气息。老人的出现,似乎和人生的回忆也息息相关。

买花的人可能是爱花的,爱花或许是对青春的回忆,或许是对美好的留恋。作者买了十把委实不少,或许人生的感慨更多。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形象的比方,就像听一首老歌,歌去音留,韵味深长。比方贴切形象,顿时使文字生动起来。

岁月像蝴蝶飞过、像小舟流去,透出作者对时光匆匆的感慨,一丝伤感,表露无疑。这个时候,野姜花这个白色精灵勾起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花香还在,人已茫茫。

“记忆如花一样,温暖的记忆则像花香,在寒冷的夜空也会放散。”

这里作者点出主题,写花香,其实是写记忆。在寒冷的夜晚,在人生不如意的时候,这缕清爽的花香,这份温暖的记忆,就是作者的精神世界。每个人亦是如此。在某个人生的节点,这份难以忘怀的温暖或许就是我们生存下去的理由。

“我把买来的野姜花用一个巨大的陶罐放起来,小屋里就被香气缠绕,出门的时候,香气像远远的拖着一条尾巴,走远了,还跟随着。我想到,即使像买花这样的小事,也有许多珍贵的经验。”

这一段看似是作者把买来的野姜花用一个巨大的陶罐放起来,希望永远香气缠绕。其实是再写记忆,那拖着一条尾巴的是记忆,还跟随着的是记忆。而且记忆中除了温馨,也有许多珍贵的经验,是人生的精华。十束野姜花却用了一个“巨大的陶罐”,作者的心理对记忆的珍视可想而知。

“有一次赶火车要去见远方的友人,在火车站前被一位卖水仙花的小孩拦住,硬要叫人买花,我买了一大束水仙花,没想到那束水仙花成为最好的礼物,朋友每回来信都提起那束水仙,说:“没想到你这么有心!”

本不情愿买花,却不成想成了朋友的意外之喜。这束水仙花成了朋友美好的记忆,成了朋友间情谊的见证。这一事件的描述,和下一段描述有异曲同工之妙。

九朵玫瑰,令朋友感动的哭泣,甚至怕花凋谢把玫瑰连着花瓶冰在冰箱里。这一段和上一段的这两件往事,恰恰说明对人生的追忆是人类的共性。不仅仅作者,每个人亦是如此。时光匆匆,旧人已去,往事难寻,只剩下记忆,并从记忆中感受人生的温暖。

作者每天买一串玉兰花成为习惯,每天活在温馨的记忆之中。卖花老人,朋友,小女孩,其他的许许多多,虽然天涯相错,但是花香,记忆,却成为永远。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东部的东澳乡旅行……”

之所以印象最深,和作者第一次的买花有关,又是山野气息,淡淡的香气,那次是老人,这次是孩子。海是湛蓝的,美丽;百合是洁白的,美丽;记忆是温馨的,美丽。这个段落很自然地照应了文章开篇的段落。

感谢那些卖花的人,因为花魂,作者和他们有了灵犀一点。那份彼此的温暖,是人生难得的记忆。

林清玄的这篇《野姜花》,读后遐思无限,久久不能忘怀。

三、凡中极品马缨丹,《马缨丹翻身》

马樱丹是凡中极品,所以常常不被人理解,然而依然故我,终于盛开于城市;卓尔不群出类拔萃的人,所以常常显得另类不被别人喜欢,然而坚持自己,终于被广众而接受。林清玄的《马樱丹翻身》,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哲理。

马樱丹繁华美丽,与城市的繁荣形成一幅完美的图景。但是因为它蔓生于田野、坡地与林间,是乡间极为粗贱的花,不被人喜欢。而今马樱丹遍布人行道,当然令作者十分惊奇。马樱丹的过去和现在,是一个美被发现被认可的过程。过去和现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开篇先扬后抑,引人入胜。

像马缨丹这种花,在台湾乡下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既不会被植于花园,也不会被种于庭院。

与马缨丹一字之差的金合欢,又叫作“马缨花”,待遇是大有差别的。乡下人认为,有如烟火盛放的金合欢,充满了喜气;而同样盛放如烟火的马缨丹,则充满了秽气。”

马樱丹和金合欢,这三段的着墨,是一组鲜明的对比。同样美丽,待遇却大不相同。一幅对比的图画,道出了人生。

“马缨丹不管别人的眼光,自兴自谢,犹枯犹荣。”

短短的一行字,然而十分重要。马樱丹并不因为别人的喜欢和厌恶改变自己,我们从这短短的一行字中看到了坚持的力量。

马樱丹真的粗贱吗?非也。只有粗贱的人看它才是粗贱的。在高尚的有品味的人眼中,马樱丹是美丽的,美丽无比,不禁因美而痴了。读到这里,我们感觉到马樱丹就是作者,作者就是马樱丹。马缨丹只有天地,没有是非,在生长环境中,马樱丹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绝不因为别人的喜欢和厌恶而该改变自己。马樱丹的精神,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感人肺腑。

“在城市里,我经常漫步于马缨丹盛开的街头,这使我感到喜悦,也感到澄明。喜悦的是,马缨丹终于翻身了,曾有更多更多的人欣赏到马缨丹的美,趋近一闻,它有独具的味道,非香是香,在强调风格与自我的城市,马缨丹的确是风格独具、自我强烈的花。”

马缨丹终于翻身了,因为它的风格独具,因为它的自我强烈。如果没有独具的风格,没有强烈的自我,马樱丹在人们眼里或许依旧是那束粗贱的花。人生坚持自我,马樱丹给了我们启示。

“使我感到澄明的是,时间与空间的对待并不是单一而绝对的……”

这一段,作者叙述了自己悟出的哲理。时间与空间的对待并不是单一而绝对的,是可以改变的。就像先贤们起初并不被人们认识,而后成为人们心中的圣贤一样。坚持美与价值,光辉就会确立起来,三十年前和三十年后不同的结果,均来自于坚持。只要自己是美丽的,只要自己是有价值的,坚持下去,终会被世界所理解。

“内心澄明的人,不会为一时一地的评价,或一时一地的曲解,而改变自己美好的初衷。千山飞越,万里孤鸿,在旅途上,人们往往要从缥缈的鸿影、雪泥的鸿爪去意见鸿,…但能意见者众,能意会者寡:能一瞥者多,能惊鸿者少。”

能意见者众,能意会者寡;能一瞥者多,能惊鸿者少。因此,内心澄明的人,不会为一时一地的评价,或一时一地的曲解,而改变自己美好的初衷。作者给了我们为什么坚持自我,绝不改变美好初衷的理由。

文章最后,作者重笔泼墨,对马樱丹的品格进行了赞颂。马樱丹非凡,美丽,清雅,能站在都城最热闹的街头,与人心心相印;无人欣赏,也能站在最孤寂的荒地,与天地精神相照。第一人称的写法,读来很亲切,真实。既是在说马樱丹,也是在说自己。

纵观全文,对比衬托,比拟,排比等的运用,为文章增色不少。对比和衬托,扣住了马樱丹的美好品质;比拟,赋予了马樱丹非凡,美丽,清雅的品格,写出了马樱丹精神品质的美好;排比,写出了马樱丹美好品质的同时,增强了文章的音韵美。

四、拥有思想的自由和无边的创造力,《心里的天鹅》

自由的思想,无边的创造力,是文明世界的本质。然而,现实世界中,人们往往由于私欲,利己等等的束缚,限制了思想的自由,从而丧失了人类本身具有的无边的创造力。心里的天鹅,象征着思想的自由和无边的创造力。林清玄的这篇《心里的天鹅》,对此做出了深刻的剖析,对人类文明世界发出了真情的呼喊,是一篇醒世之作。

孩子是率真的,他们有许多未知的东西,现在的天鹅怎么不会飞呢?从孩子的疑问入题,别有新意。孩子的不理解,也反衬出现实的文明世界的某些弊端。而且这些弊端,势必影响到孩子,影响到未来,贻害无穷。

三种饲养天鹅的方法,没有哪一种文明。羽毛剪掉,绑住翅膀,以及缩短池塘,那些饲养天儿的贵族们用这种方法满足着自己的私欲,炫耀着自己的所谓财富和品位。现实社会中,许多人的命运和这些被饲养的天鹅同样命运,他们被剥夺了思想的自由,丧失了创造力。而那些扼杀了别人的人,私欲永无休止。这和文明的世界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有一次,我到瑞士旅行,在卢桑的湖里,看到一大群的天鹅,游到木桥边向游客乞讨食物,使我的心中充满感慨,这些在湖边乞食的天鹅,可知道自己的祖先曾经自由的飞翔吗?

古书里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意思是说:“像燕子麻雀这种小鸟,怎么能了解天鹅飞行的壮志呢?”这句话成为一种讽刺,因为燕子和麻雀依然在天空飞翔,天鹅却由于人类的私心,变成不能飞翔的鸟了。

猜你喜欢

林清玄哲理天鹅
一张图看天鹅奖
林清玄不平凡的人生
林清玄的爱情
“热跑”天鹅
天鹅之死
林清玄:我30岁后才想明白的事
哲理漫画
漫画哲理
漫画哲理
哲理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