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前外游离皮瓣修复足跟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缺损的疗效观察1

2021-11-27李双印戴云飞

皮肤病与性病 2021年2期
关键词:黑色素瘤皮瓣游离

李双印,高 骥,戴云飞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肿瘤,属于一种恶性肿瘤,在人体足跟部位有着较高的发病率[1],临床上通常通过切除足跟部位的病灶来对该疾病进行治疗,但是临床研究显示,病灶切除后患者的足跟部位会出现缺损的情况,不仅会造成疼痛,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行走,因此要进行有效的修复[2、3]。股前外游离皮瓣修复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各种皮肤缺损的方法,但其对足跟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缺损的效果,仍需展开进一步的研究。本次研究纳入10例患者,观察股前外游离皮瓣修复对足跟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缺损的治疗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过足跟恶性黑色素瘤手术治疗的1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均在本院确诊为手术缺损。10例患者中男性与女性人数的比例为6∶4,年纪最小的患者为46岁,年纪最大的患者为74岁,10例患者的平均年纪为(60.09±4.65)岁,病程最短的患者为3个月,病程最长的患者为19个月,平均病程为(11.21±2.36)个月,患者股前外游离皮瓣最小面积为9cm×14cm,最大面积为12cm×17cm。此次研究是在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基础上展开的,同时,此次研究在开展前,已通知患者及其家属,并取得了他们的同意。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通过股前外游离皮瓣修复方法在本院接受治疗。①术前准备。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并利用超声检查患者腹部及患肢腘窝情况,对患者均作心胸片及肿瘤情况的检查,以排除伴有病灶转移情况的患者。对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进行病理检查,根据患者情况决定两种治疗方案,保证患者术前足背Allen试验结果为阴性,皮瓣尽量选择患肢对侧的大腿部位的皮瓣,术前在血流仪的辅助下对患者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第一、第二皮穿支进行定位;② 肿瘤切除。对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后,在病灶处做1cm的切口,完整切除病灶,合理保存病灶,进行快速病理活检,若活检结果显示患者为恶性,则再进行病灶的扩大切除,本次研究的10例患者的病理活检结果显示其厚度均超过4mm,因此对其均进行了病灶的扩大切除,扩大范围为旁开病灶3cm,基底≥2cm;③ 股前外游离皮瓣修复足跟缺损。在患者脚踝内侧以纵切的方式做一个大小为1cm的切口,将脚踝踝管打开后对其进行游离,取得修复所需皮瓣,由于皮瓣获取处的血管主要为2静脉和1动脉,需要在患者患肢对侧脚踝内侧寻找一处有相应口径的大隐静脉分支作为修复皮瓣获取的备用处。

对于皮瓣获取部位的切口大小,应以患者足跟部位缺损的面积来确定,要保证皮瓣手术切口的大小范围不小于足跟部位缺损范围1cm,在术前,根据定位的第一穿支血管位于皮瓣上部1/3处,对手术切口进行确定。在选取皮瓣的边缘切开皮肤至深筋膜层,在深筋膜剥离后止血,确定患者穿支血管的位置,若其位置与术前定位存在差异,则应适当进行皮瓣范围的调整,然后确定股外侧肌与股直肌的间隙的位置,对间隙进行分离后确定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位置,对肌皮动脉进行类型的判断并确定针对性的血管蒂游离方法,然后对皮瓣进行完全的切开,将皮瓣完整地游离出来,对皮瓣的边缘进行适当的修剪,同时保证皮瓣良好的血循环情况。

上述工作完成后,将所需皮瓣的血管蒂部进行结扎后切断处理,将获取的皮瓣覆盖于患者足跟部需进行修复的缺损部位,并在边缘部位以缝合方式进行一定的固定,调整、确定皮瓣血管蒂的位置,然后对受区血管进行切断处理,对血管外膜进行小部分的剥离之后,进行皮瓣和修复部位的血管吻合,吻合完成之后确认皮瓣的血循环情况,无异常之后则可进行缝合。由于此种缺损的范围一般较大,无法进行直接的对合缝合,在缝合时需要进行皮瓣和受供区皮肤的对合缝合,对于受供区的闭合方法,利用滚轴刀在患者患肢大腿前侧获取适量的厚皮,将其移植于患者足跟部位的剩余缺损部位。在修复手术完成15d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辅助化疗治疗。

1.3 观察指标 分析所有患者的修复效果以及随访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 根据设置的观察指标,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后利用SPSS 20.0系统进行计算分析,统计分析结果包括t(计量结果)和X2(计数结果),观察指标在患者组间是否存在差异根据P值进行判断,当P<0.05时,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所有患者的游离皮瓣均成活,手术进行1个月后,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行走功能,10例患者出院后均接受了随访,未出现失访现象,随访时间为8个月~3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复发、皮瓣转移的情况。

3 讨论

足跟黑色素瘤在临床上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并且在疾病的早期不易被发现,在被诊断出来时,往往已经是恶性[4],因此需要对病灶进行扩大切除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但此种方法往往会导致患者足跟部位的缺损,对于此种情况,常用股前外游离皮瓣修复的方法进行治疗。

带蒂移植皮肤是皮瓣组织的别称,现代医学提出,皮瓣其实是一种组织块,该组织块由受血液供应的皮肤及其皮下组织构成,特性为可转移性。由于皮瓣组织的血供情况理想且有着较高的抗感染能力,常被用作修复缺损皮肤,并且有着较高的成功率。利用皮瓣进行修复的优点如下:受损部位修复后的肤色、质感与正常皮肤相差小、具有耐磨性、不会再次挛缩等,因此疗效及患者满意度均较高。既往临床常以传统皮片移植的手段进行皮肤修复,相较而言,皮瓣移植修复的成功率更高,患者移植部位发生感染的概率较小,并且皮片移植的面积有限,而皮瓣移植则可解决此问题。并且本次研究也证实,其对于足跟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缺损患者有着较好的修复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足跟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缺损患者,股前外游离瓣修复有着较好的效果,有着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黑色素瘤皮瓣游离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三种皮瓣移植修复足跟区损伤或足跟部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的疗效对比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趾腓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
云南省肿瘤医院1 203 例黑色素瘤临床分析
莫须有、蜿蜒、夜游离
陶珊珊作品
澳大利亚的“国民癌”
哪些“痣”得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