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皮肤混合瘤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1

2021-11-27陈芙蓉

皮肤病与性病 2021年2期
关键词:瘤体汗腺囊肿

陈芙蓉

(开封市中心医院,河南 开封 475000)

皮肤混合瘤(MTS)又叫软骨样汗管瘤,是临床中少见的良性皮肤附属器肿瘤,好发于鼻部、颊部,发病率低,生长缓慢,且无自觉症状,皮损表现为坚实性皮内(皮下)分叶状结节,直径在(5~30)mm,皮损无明显特异性,容易误诊,主要采用手术切除[1]。笔者对皮肤混合瘤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进行分析,观察其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例皮肤混合瘤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为(45.31±10.84)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为(7.62±1.45)年。发病部位:鼻部6例、颊部2例、上唇右侧上方1例、右眉弓上方1例。

1.2 方法 经组织病理确诊为皮肤混合瘤,回顾分析其临床症状、组织病理特点、误诊情况、治疗、随访等。

2 结果

2.1 症状表现 所有病例均为单发皮肤混合瘤,均表现为半球形皮下结节,8例无自觉症状,2例偶有瘙痒,瘤体直径为(0.6~3.0)cm,平均直径为(1.59±0.44)cm,表面光滑,质地中等,境界较为清楚,活动度尚可,无破溃、结痂等。其中,8例瘤体颜色为肤色,1例为淡红色;8例无自觉症状,2例偶有瘙痒。

2.2 诊断及治疗 初诊误诊8例,误诊率为80%,其中误诊为表皮囊肿4例、毛母质瘤1例、色素痣1例、脂囊瘤1例,待查1例。

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具体如下:患者取仰卧位,给予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常规消毒铺巾,沿着结节边缘作梭形切口,并在瘤体表面向两侧进行完全剥离,把瘤体彻底切除,完整掏出瘤体,瘤体光滑,剖面呈均质鱼肉状,止血,闭合缺损面,手术结束。术后随访(3~5)年,无复发。

2.3 组织病理 10例皮肤混合瘤均位于真皮中下部。其中,6例基底层色素增加,2例颗粒层增厚,2例棘层增厚,轻度角化过度且皮突稍延长。9例有假性包膜,境界清楚,1例境界不清。8例向顶泌汗腺分化,2例向外泌汗腺分化。肿瘤上皮多为嗜碱性立方形细胞巢组成的上皮样细胞瘤块,8例顶泌汗腺性皮肤混合瘤多为相互连通的管泡状结构(少数乳头状结构),内衬两排或多排立方细胞,2例呈角质囊肿,毛乳头结构。2例外泌汗腺性皮肤混合瘤无毛囊、皮脂腺分化。10例患者肿瘤间质均为黏液样、纤维化间质,主要为多角形细胞、浆细胞样细胞、梭形细胞。8例顶泌汗腺性皮肤混合瘤中,见软骨样间质2例,见少量血管成分2例,见脂肪细胞1例。

3 讨论

皮肤混合瘤的发病率较低,在原发性皮肤肿瘤中,发病率<0.1%,是一种获得性错构瘤,生长速度缓慢,好发于鼻部、颊部、上唇等部位,主要位于真皮中下层,表现为境界清楚、瘤体光滑、质地坚实、呈均质鱼肉状的单发结节,多为无自觉症状,主要采取手术切除治疗,极少恶变及复发[2]。有报道称,由于皮肤混合瘤无特异性表现,临床容易发生误诊,误诊率约为80%以上,常误诊为毛母质瘤、表皮囊肿、纤维瘤等[3]。本研究10例皮肤混合瘤患者初诊误诊8例,误诊率为80%,分别误诊为4例表皮囊肿、1例毛母质瘤、1例纤维瘤、1例脂囊瘤、1例待查。本研究结果与同类研究具有高度一致性。

目前,皮肤混合瘤分化仍然存在异议,但多数学者均认为皮肤混合瘤多为向顶泌汗腺分化,呈现不规则分支状管腔,少数为外泌汗腺分化,表现为小、圆的管腔。皮肤混合瘤瘤组织主要位于真皮中下部,多有假性包膜,由上皮(立方形细胞巢)和间质成分组成,间质丰富,多见黏液样、致密纤维性、淡蓝色软骨样,有研究证实,软骨样组织由软骨细胞构成,皮肤混合瘤是单克隆肿瘤,肿瘤细胞可向上皮、间叶方向分化,阿新蓝染色阳性可诊断[4]。本研究对10例皮肤混合瘤的组织病理特点分析发现具有五个特点:① 管泡状结构相互连通,内衬两排或多排立方细胞;② 细胞巢呈立方形;③ 导管结构由一、二排立方细胞组成;④ 基质组分多样;⑤ 偶见角质囊肿。

临床上,皮肤混合瘤最容易被误诊为表皮囊肿,这是由于二者均表现为表面光滑且境界清楚的单发皮下结节,但有学者研究表明,表皮囊肿为真皮内囊肿,顶端可能存在开口现象,结节内容多为板层状角质,表皮全层囊壁,而皮肤混合瘤为上皮样细胞瘤块,相互连通的管泡状结构,黏液样、纤维化间质,且触诊也可鉴别区分,触诊时,皮肤混合瘤明显偏硬,表皮囊肿囊性感强烈,可通过组织病理及触诊等多手段准确鉴别二者。同时,还容易被误诊为毛母质瘤、纤维瘤、脂囊瘤等,毛母质瘤表现为境界清楚的结节,瘤体颜色呈肤色、淡红色,与皮肤混合瘤非常相似,但有学者认为,毛母质瘤呈石样硬度,触诊有颗粒感,肿瘤团块境界清楚,真皮内可见由嗜碱性细胞、影细胞、过渡细胞;纤维瘤瘤体颜色多为褐色,与表皮紧密连接,质地坚硬,境界清楚、表皮突延长,由增生的胶原纤维、纤维细胞构成,而脂囊瘤为多发瘤,常见于颈部、胸部等,质地较软,表面光滑,通过组织病理均可有效鉴别[5]。皮肤混合瘤多为良性,极少有恶性,恶性皮肤混合瘤又称恶性软骨样汗管瘤,国内外报道非常少。恶性软骨样汗管瘤多为原发性,极少有良性发生恶变。在现有报道中,恶性皮肤混合瘤多为女性患者,恶性程度高,易侵犯四肢远端,容易发生转移,组织病理表现为恶性区域病理性核分裂、核有丝分裂增多。

综上所述,皮肤混合瘤因无自觉症状及无特异性表现,因此,当鼻部、脸颊部、鼻唇部等位置出现表面光滑、质地坚实、境界清楚、肤色或淡粉色的单一皮下结节时,应考虑是皮肤混合瘤,宜手术完整切除瘤体,并送病理检查,以降低误诊率。

猜你喜欢

瘤体汗腺囊肿
针药结合治疗巧克力囊肿案
视网膜大动脉瘤的多模态眼底影像和疾病特征
瘤状灰岩的分类及成因
汗藏哪儿了
体检发现肝囊肿该怎么办
1型神经纤维瘤病切除术中出血量相关因素分析
天热时,为什么狗会吐舌头?
尴尬的腋下出汗
肝囊肿与癌“不沾亲”
肝囊肿要不要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