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0例基底细胞癌误诊病人情况及组织病理研究1

2021-11-27韦海鹏朱庆安陈贞娟

皮肤病与性病 2021年2期
关键词:角化鳞状基底

韦海鹏,詹 松,朱庆安,冯 仙,陈贞娟

(1.北海市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广西 北海 536000;2.北海市人民医院病理科,广西 北海 536000)

皮肤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是最为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统计显示发病率约占所有皮肤癌的60%~80%,且呈现明显的增高趋势[1、2]。大部分BCC患者的病灶位置在头部、颈部,少部分患者病灶位于腋窝、手部、乳房及周围、臀部等衣物可遮挡部位[3-5]。BCC相较于其他恶性肿瘤的预后较好,病程也较长,远端转移的发生较为罕见。但是也需要及时治疗,如侵犯较深,可破坏眼、鼻甚至是穿透颅骨而浸润至硬脑膜,造成严重不良后果[6]。关于BCC的组织学研究统计,其亚型较多,且由于形态的差异较大,易与脂溢性角化病、毛母细胞瘤、色素瘤等疾病混淆[7]。本次研究对本院收治的80例BCC患者进行整理分析,探究BCC患者的误诊情况、组织学分型特点,为临床诊治BCC提供一定参考,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收集本院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皮肤基底细胞癌首诊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组织病理资料,患者中男性有46例,女性有34例,年龄在(25~76)岁之间,其中年龄<50岁的患者有12例,年龄(50~59)岁的患者有25例,年龄≥60岁的患者43例。所有患者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皮肤肿瘤分类中基底细胞癌的诊断,确诊诊断方法为组织病理学诊断,其中石蜡切片69例,术中冰冻切片11例。患者病程(1~22)年,平均(13.58±4.36)年。

2 结果

2.1 发病位置 发病位置头面部共64例,占比为80.00%;颈部8例,占比为10.00%;四肢4例,占比为5.00%;乳房部1例,占比为1.25%;躯干部2例,占比为2.50%;外阴部1例,占比为1.25%。

头面部的64例BCC患者中:鼻部有35例,在所有患者中占比为43.75%;眼部有15例,在所有患者中占比为23.44%;头皮部有4例,在所有患者中占比为5.00%;颞部有4例,在所有患者中占比为5.00%;耳部有3例,在所有患者中占比为3.75%;额部有2例,在所有患者中占比为2.50%;唇部有1例,在所有患者中占比为1.25%。

颈部的8例患者中,前颈部有3例,在所有患者中占比为3.75%;后颈部有5例,在所有患者中占比为

6.25 %。

四肢的4例患者中,小腿部有1例,在所有患者中占比为1.25%;大腿部有1例,在所有患者中占比为1.25%;手肘关节后部有1例,在所有患者中占比为1.25%;上臂部有1例,在所有患者中占比为1.25%。

2.2 病灶形态 80例患者中有79例患者病灶为单个,仅1例患者为多发性病灶。单发病灶患者皮损形态上表现为珍珠样形态,且大部分患者伴有毛细血管扩张的表现。皮损表面呈现结节或丘疹,手触摸呈现凹凸不平,或结痂或有糜烂、溃疡样。病灶表现呈现黑褐色样,本次研究中有3例患者呈现深褐色、深黄色;切面呈现灰褐色、灰白、灰红,伴出血囊性变。1例多发性BCC患者,病灶位置在鼻部与颞部。

2.3 光镜检查 BCC主要显示为基底样小叶、圆柱、缎带或条索状增生样的皮肤肿瘤。瘤细胞在光镜下呈现出类圆形,可为椭圆或长椭圆形,细胞核较大,胞质较少,无细胞间桥。瘤细胞的个体差异较小,在体积、形态、染色方面的对比情况基本一致;边界清晰,无间变。肿瘤之间间质有时表现出人为的收缩间隔;少部分患者镜下能够分辨毛囊角化、色素沉着、明显角化。

2.4 误诊情况 误诊为脂溢性角化病26例,误诊为色素痣15例,误诊鳞状细胞癌12例,误诊为日光性角化病7例,误诊为化脓性肉芽肿3例,误诊为血管瘤5例,误诊为毛母细胞瘤5例,误诊为皮肤溃疡1例,误诊为增生性瘢痕2例,误诊皮肤纤维瘤2例,误诊为表皮囊肿2例。

2.5 病理组织分型结果 80例患者中组织学分型以结节型为主,共46例,占比为57.50%;腺样型7例,占比为8.75%;中浅表型5例,占比为6.25%;微结节型5例,占比为6.25%;浸润型4例,占比为5.00%;色素型4例,占比为5.00%;角化型2例,占比为2.50%;基底细胞癌伴附属器分化4例,占比为5.00%;鳞状细胞基底细胞癌3例,占比为3.75%。

结节型患者主要表现为基底样细胞构成的团块,可表现为中央囊性或实体性,边界界限清楚,细胞呈现出栅栏状排列,有明显的收缩间隙。腺样型患者呈现为基底样细胞组成,排列呈现网状,类似腺体形成,其中基质含有较多黏液。浅表型表浅性为基底细胞癌的肿瘤大小,较一般基底细胞癌更大,表面呈现黑点状,基底样细胞团块从表皮下缘明显突出。微结节型与结节型差异较小,以结节大小作为区分。浸润型患者的肿瘤呈现条索状、巢状排列,浸润性生长,周边栅栏排列不明显,周围基质疏松或织密。色素型与其他亚型比较,最大特点是色素颗粒明显更多。角化型患者组织改变中角囊肿形成。

所有患者均未见远端转移,其中1例患者为多发性基底细胞癌,1例患者浸及骨骼肌,1例患者侵犯皮下骨骼肌组织。

3 讨论

BCC是发病率最高的皮肤癌,远高于鳞状皮肤癌等其他类型的皮肤癌[8]。BCC虽然属于恶性肿瘤,但比较偏向良性,因此既往也将BCC称为基底细胞上皮瘤[9]。流行病学显示BCC主要发病于中老年人群,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其他年龄段的发病率则相对较低[10]。关于BCC发病研究的主流观点认为,本病为基底细胞恶性肿瘤,发病与日光照射尤其是紫外线照射相关,因此好发于头颈部[11]。但病灶形态表现是BCC且与多种皮肤疾病表现相近,易出现误诊。在既往的研究中,BCC常被误诊为色素痣、脂溢性角化症、角化棘皮瘤、鳞状细胞癌及黑素瘤等。误诊的原因较多,如病程较长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大,导致在形态上表现差异极大;加之各个科室对BCC的认识情况不一,易造成BCC的误诊。误诊导致BCC的治疗被延误,而BCC由于病程的延长,侵犯深度的加速,其预后差异较大,减少误诊、及早确诊在临床有重要意义。

在本次研究中,误诊为脂溢性角化病的情况最多,共有26例。该病可分为角化过度型、腺样型、色素型等多个类型,其亚型也较多,在形态表现上与BCC均形态各异,因此BCC患者在繁多的亚型对比中容易误诊为脂溢性角化病。其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囊肿型、色素型,在初发病灶或未表现出典型特征时易误诊,但是脂溢性角化病的基底高出正常表皮,易出现假性角囊肿,在病理诊断中容易区分。在本次研究中误诊为色素痣的情况排第二,其中主要是皮内痣容易与BCC发生混淆,呈现半球形隆起结节或丘疹的易误诊为BCC,但色素痣的表面光滑,颜色更多,并且在病理表现上差异巨大。此外,本次研究还显示部分患者有鳞状细胞癌等疾病,但是这些患者的组织病理学检查均较为明确,通过组织病理学进行检查,鉴别诊断较为容易。

BCC易误诊为脂溢性角化病、色素痣、鳞状细胞癌等疾病,与这些疾病在形态表现上的差异是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此外,由于患者就诊科室对BCC的了解认知程度不一,也易造成BCC被误诊为其他疾病。但BCC与其他疾病的组织病理学差异较大,因此基本能够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鉴别诊断疾病。

猜你喜欢

角化鳞状基底
多个线性算子可同时对角化的充要条件
关于子宫颈鳞状上皮细胞异常ICD-10编码的建议
端粒酶相关蛋白1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的表达*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的不可判定性
解决平面向量问题的两大法宝
实对称矩阵对角化探究
长期吸烟容易患肺癌吗?
实对称矩阵正交相似对角化的探讨
法舒地尔合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73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