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苗族传统乡村更新与地方文化认同构建
——以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乡村更新为例

2021-11-27聂进刘何

魅力中国 2021年46期
关键词:洞村苗族民族

1 聂进 2 刘何

(1.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2.上海刘何商务咨询有限公司,上海 200000)

一、苗族传统乡村地区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苗族传统乡村更新发展外部制约因素

改革开放这四十年,国家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但最近城市化进程发展,乡村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湖南少数民族聚集区的城市与区域发展面对着越发复杂的局面。在民族区域城市产业结构发展、投资、民众就业、岗位需求以及高素质人才的竞争,在湖南省内不同区域之间竞争不具备明显优势,少数民族片区的职能与分工需要进行调整,调整的同时带来区域产业、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内部空间结构变化。城市化进程中原先受影响较小的乡村地区也被全球化背景下的变化和发展卷入。

(二)苗族传统乡村更新发展内部制约因素

二十年前花垣县苗族乡村地区面临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降低的问题,大量的青壮年奔向沿海城市或者大城市,导致农业生产的人口也不断减少,民族区域城镇就业人口比例也随之降低最低。在民族区域乡村更新和文化认同重塑过程中,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地区发展需要新的定位,找准自己发展的角色,才能促进民族区域协调发展和转型成功。乡村更新不只是农业发展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工业智能化和互联网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区域与区域之间的人口流动速度明显加快。民族传统村落地区的发展与区域城市、城市群联系更多、更广、更深。

二、苗族传统乡村区域的文化认同构建

民族传统乡村在国家乡村振兴大背景下需要新的责任担当,稳定自身的发展格局时也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与大湘西片区的整体发展结合起来,改变自身区位条件不足。在不断重塑过程中,苗族传统乡村的文化认同构建将与乡村更新规划紧密结合在一起。

(一)民族传统乡村地区文化景观的维护

民族文化景观与景观生态学联系非常紧密,少数民族文化景观的维护,大湘西片区在近四十年的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乡村传统的文化和生活被现代化进程所替代。为了防止乡村同质化发展,保持区域民族自身的文化现象和自然风貌原汁性,通过有效更新机制,推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在不同领域协调发展。

(二)民族传统乡村美学文化建构

大湘西片区的民族乡村更新随时代发展一直在进行,从苗族迁徙到南方,无论是从建筑、服饰、生活聚落形态,都非常重视民族区域乡村美学,以至于传承到现在具有很高的民族美学价值。尤其在推动民族乡村文化与建筑形式上,苗族少数民族族群人类一开始就与相关结合在一起,致力于通过地理形态、建筑分布、材料选择、景观营造、生活服饰搭配等乡村美化运动,在整体上塑造成为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艺术品。苗族的美学价值要在乡村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体现,首先是从功能技术问题的角度更新乡村现代化改造升级,比如改善公共卫生致力于改善当地生活环境,在乡村民居建筑设计上满足当地村民日常居住和生活生产需要,同时用当地民族文化元素提取结合现代美学进行创新设计;其次是继承和创新非遗传统文化影响力,比如苗族织锦在全国少数民族织锦非常出名,通过织锦图案提取、元素穿心设计,在国内外展览上宣传并展示苗族文化,传承并发扬苗族文化在保护和创新措施。

三、实例:十八洞村苗族乡村更新与地方文化认同构建

(一)十八洞村的项目背景

十八洞村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湘黔渝三省交界处的湘西花垣县,这里祖辈一直在武陵山脉择地而居。通过对十八洞村有基本了解后,对苗族村落整合性乡村更新的目标、文化认同进行简要分析,对十八洞村规划案例做深入研究。该项目的牵头单位为湘西苗族土家族自治州政府,对十八洞村的更新设计根绝可持续发展要求推动苗族乡村健康发展,具体工作有以下四方面内容:第一是支持农村产业与自然环境的生态环保发展;第二是提质乡村公共空间的生活多样性高质量空间更新;第三是实施民族文化融入产业振兴发展计划;第四是保护原生自然条件与文化景观塑造。

(二)制定乡村更新规划的整合性

通过项目研究其区位情况可以看到,十八洞村处于三省交界地区的城市与民族核心交界地带,该村与周边有着一直有着很好的经济文化交流。但是有跟湖南省中心城市较远,也处于湘黔渝三省交界处,武陵山片区本身面临着一系列发展问题,首先是人口发展方面,因城市化进程,湘西州地区呈现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口逐年呈下降趋势;其次是该区域是重要的山地农业区,在明夜现代化进程中相对滞后,所以农业企业数量也会产能滞后面临逐年减少的问题。对十八洞村制定开展整合性乡村更新与规划工作,目标在于除发展落后农业经济外,发现心得产业可能为该地区发展寻求新的程野升级和角色职能转换,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区域整体协调发展。[2]在湘西自治州区域发展规划中,十八洞村的主要经济职能包括精准扶贫成果示范点、山林地带(70% 为山地、林地)、农业用地很少,民族传统文化、文旅休闲度假、自然景观保护以及作为湘西州全域旅游重要节点。对十八洞村整体规划目标包括:

1.构建涵盖整个十八洞村的总体发展规划思路;

2.建立完整的的十八洞村重点建设项目,根据整体乡村正行规划,突出重点建设,分步实施。

3.调研十八洞村的现有产业和新发展项目之间的各项收据,研究产业升级带来少数民族村落发展、经济增长、人口增量、文化曾容效果,优先发展有利于十八洞的增长极产业;

4.做好国家、省、市政策扶持资金和企业投资等多方资金来源,做好基础性整合。

根据十八洞村实际现状进行整合性乡村规划,以产业合作为框架,为武陵山大片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先天条件。同时对乡村自留房和自留地已外出务工,房屋和天地空置的土地,允许私人资本投资乡村农业更新升级、文化旅游演出、民宿休闲度假等,依据一村一规划原则进行乡村更新、土地结构调整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以促进乡村各个公共空间和私人投资者的参与。在十八洞村整合性乡村规划促进乡村振兴和乡村持续发展。

(三)十八洞乡村更新和文化认同建设目标在规划的基础上,十八洞村整合性规划概念制定了以下发展目标

1.构建服务于自己住宅空间和乡村公共场所代际交往的空间和设施

(1)制定满足村民和游客共同的乡村建设质量指标体系

(2)根据苗族民族特色设计和建设当地村民舒适性居住空间

(3)改善村与县、州及周边完善的公共交通(弹性公交)

(4)完善文旅服务性日常服务网络建设

(5)共同建设十八洞美好生态生活环境和经济空间

(6)优化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精准扶贫成果示范点的现代乡村公园

2.利用民族乡村农作物原料作为生产可再生能源

(1)利用当地的光照和山地地形的太阳能、风力发电设施的基础性建设

(2)根据原有基础沼气条件,优化和利用沼气做好能源升级

(3)通过对十八洞村湿地调研,土地存量和升级产业场地可优先建设

(4)利用招商引资,积极欢迎有资金雄厚的企业来建设十八洞村

(5)结合实地调研和产业研究,避免一起上的错误做法,根据土地属性进行差异化土地利用

3.基于十八洞村规划功能和概念提升,保证青山绿水的自然景观价值

(1)休闲和度假设施接近自然生态环境区域做好保护性导则;

(2)以十八洞村的山地地形设计登山步道和环山自行车道的慢行系统;

(3)青山绿水的苗族山村地带旅游资源风光建设

(4)体验十八洞村苗族传统文化和民族传统村落景观

(5)做好十八洞村土地的农业生产、民宿度假、自然风光旅游、非遗文化创新等升级和发展

4.发展以农业为主的经济来源产业空间开发

(1)寻找网红爆点的营销概念,以“十八洞”作为品牌

(2)农村妇女是现在留守的主体,设计以农村妇女活动的场所空间

(3)可经营的民族乡村集市设施(农产品集市、文旅产品开发、特色餐饮、网红咖啡茶饮、当地点心小果)

(4)乡村服务型行业根据产业需求给当地剩余劳动力选择,或者回乡创业人员选择经营,带动人员回流

5.协同发展民族经济,完善交通基础设施

(1)共同策划“十八洞村与你同行等”活动(宣传十八洞文化旅游、民族旅游资源)

(2)完善慢行道、机动车道、旅游旅行道、老年人道多路融合,有利于外来游客和投资项目业主进入十八洞进行创业和发展

(3)完善道路周边服务设施,便利店、公共厕所、智能交通、老年人服务中心等,方便不同年龄游客和参观者及时了解村子现状和出行便利性。

四、十八洞村更新和整合性建设结论与启示

基于以上对十八洞村乡村地区更新思路,实施乡村规划内容、建设目标和实施路径的研究,乡村更新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规划,需要社会公众参与、企业投入和政府实施导向的多方一起整合开发。对十八洞的苗族聚居村落地区提高村民自我文化认同与乡村更新有机进行。文化认同与有机更新看i 不开乡村美学价值体现,三者的有效统一为满足当地村民对经济、社会与文化需求。真正做好少数民族乡村更新在有序可持续的健康状态下发展振兴农村,也是提升少数民族村民对自己的民族文化认同与稳定当地的社会关系有正面的作用,真正可以做到乡村振兴目标促进村民生活幸福感和产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洞村苗族民族
以歌为家——在沪苗族务工妇女的音乐生活
十八洞村:苗寨风光惹人醉
“你所不知道的十八洞村”
十八洞村 精准扶贫首倡地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十八洞村的大变化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苗族老照片
苗族芦笙制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