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管服”视角下的个体户高质量发展困境及解决途径

2021-11-27张亚东中共宿迁市委党校

品牌研究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个体户放管服

文/张亚东(中共宿迁市委党校)

一、引言

个体户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现实基础,早于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就开办了家庭作坊,以编草鞋为生;唐宋期间较为繁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汴京城街边个体户和摊点星罗棋布,各行各业呈现欣欣向荣之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个体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史也映射出中国经济不断壮大的趋势。

2015年5月12日,在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开展“放管服”工作,“放管服”即“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随后“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深刻影响着各经济主体的生存与发展,尤其是占经济主体地位的个体户群体。

“放管服”已成为新时代政府治理的新内容、新举措,政府是“放管服”的主体,核心是“放管服”改革。在“放管服”视角下研究个体户高质量发展,对于优化经济结构、实现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改革开放之后个体户发展的历史沿革

个体户的时代变迁历程,也是一部中国经济蓬勃生长与制度创新的发展史。1953年至1956年12月我国实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后,个体户生存空间狭窄,从业数量由1953年的近800万户缩减至1977年的15万户,社会物资供给持续匮乏,但市场需求旺盛,剩余劳动力较多,这为个体户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改革开放之后,个体户发展突飞猛进。纵观改革开放的历史可以发现,个体户发展受到政府这只“无形的手”的推动。吃等手艺维持生计,由此第一批个体户诞生,常被人叫作“倒爷”或者“街边仔”。这时期的个体户多为谋生型创业,主要采取流动摊贩走街串巷的形式,灵活性和机动性很强,在那个物资供给匮乏、商业网点少的时代,极大地满足了人们需求旺盛的生活需要。

1979年,一份党中央国务院批转的报告提出“各地可根据市场需要,在取得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同意后,批准一些有正式户口的闲散劳动力从事修理、服务和手工业者个体劳动。”以国家文件的形式,第一次对个体户的地位提出认可。1980年12月,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出工商证字第10101号,这是第一张个体户营业执照。

(一)个体户发展开始于1978年

(二)个体私营经济合法地位确定于1987年

1977年起,800万回城知青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由于体制内能容纳的就业人数有限,多出来的人只能通过理发、修鞋、磨刀、卖小

1987年10月,“个体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被正式提出,自此个体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提上日程。1987年至1999年,《城乡个体户管理暂行条例》《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等一批有利于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相继颁布实施。一批个体户“升级换代”,选择利用积攒下来的“第一桶金”创办公司,马云、任正非、刘强东等商界名人,都曾有过摆摊经历,成为民营经济不断壮大的源泉。

党中央国务院充分肯定了个体户的重要性和合法地位,从根本上清除了全社会对于城乡居民从事个体经营的认知障碍,个体户迅速致富的示范效应突显,引发了全社会从事个体经营和私营企业的热潮,甚至出现了大学生毕业后便开始以个体户身份开始创业的现象。

(三)个体户占比达到峰值于2008年

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些地方出现了个体私营经济统计数据中只报增、不统减的情况,即开业登记,歇业即不注销,一些“死户”出现。2000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关于启用〈个体工商业执照〉及做好换照工作的通知》,对历年查无下落、名存实亡的个体户登记数据进行“剔除”,全国个体户数量从1999年的3160万户减少至2000年的2571万户,登记数量比较准确地反映了现实情况,由此也形成了新的从业情况,效率更高、发展空间更大的私营企业吸纳的就业人数在2004年后开始超过个体经济,并呈较快增长趋势。

1990—1999年,我国个体户年均新增超20万家;2000年—2009年,个体户年均新增量已有百万规模,总数近400万家,其中2008年个体户已占市场主体超六成,达到78.8%的峰值。

(四)个体户经营格局改变于2009年

市场格局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完善,极大富裕了物质供给,消费品市场也由卖方转向买方。消费者的生活品质随着互联网信息的畅通迅速提升,消费者更加关注消费品的质量、健康、时尚以及消费体验。北京、浙江等省市推行市场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准入门槛,个体户的成长空间也逐渐缩小,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1999年8月,易趣在上海创立,2002年与eBay结盟,电商平台开始在中国蓬勃发展。淘宝网、京东商城、拍拍网等互联网电商购物平台陆续出现,网店作为个体户新的经营方式迅速发展。2009年淘宝网销售额超2000亿,个体户原有经营结构开始改变,呈现出门店、网店和路边摊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2014年起个体户借助移动端风口迅速成长起移动支付、外卖平台、快递物流等一批电商新势力,有着鲜明的信息互联网时代烙印。

(五)小结

截至2021年10月,我国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5亿户,承载了7亿多人的就业,其中个体户数量突破1亿户,带动近3亿人就业。亿量级的个体户汇聚出磅礴力量,推动着国家经济总量迈入百万亿元大关,国家财力和社会财富稳定增长。

三、个体户呈现的重要特征

(一)个体户主要集中于生活性服务业

个体户规模较小、经营灵活、适应面广,与群众生活需求十分匹配。不少商界精英曾做过个体户,如刘强东在中关村卖过碟,马云背着大麻袋到义乌、广州去进货摆地摊,任正非部队转业后背负200万债务卖过保健品、减肥药、火灾报警器等。可以说,个体户经济为创业梦想奠定了经济基础。

现如今快递、外卖、奶茶、手机店、培训等“后浪”个体户兴起,依然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据统计,20年间,快递类个体户由最初的162家发展到如今的十万多家,奶茶类个体户从514家发展到6万多家。很多个体户投身于外卖事业,外卖行业个体户在2018和2019年新增不过1.2万家、3.6万家,受新冠疫情影响,工商登记显示2020年国内新增外卖从业主体超过67万,同比增长1487%,一、二、三线城市消费者对于餐饮外卖的使用率已达96.31%。

(二)沿海城市的个体户发展较为发达

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着较大差异,个体户经济发达的县级区域大多分布于沿海省份,其中广东766.2万家、山东763.3万家、江苏755.7万家、浙江548.9万家,是个体户分布最多的几个省份,个体户的数量与省份的经济总量有所对应。

个体户的发展也受到城市规划布局的影响。北京44.5万家,个体户数量倒数第三,上海作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桥头堡,也仅有49.2万家,在所有省份(直辖市)中倒数第五。究其原因,一方面北京、上海聚集了很多国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大型企业,各类市场主体分布相对其他省份来说更加均衡;另一方面一线城市商业化程度高,居民的消费水平更高、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更高,这些都增加了个体户的经营难度。如餐饮业、住宿业,单打独斗的个体户很难与品牌连锁企业以及扎根多年的老字号竞争。

(三)信息化水平转变了个体户的经营方式

信息化的运用压缩了“个体户供给”与“消费者购买”两者间的距离,缩减了个体户经营所需的房屋面积和消费者为就餐而消耗的时间成本,驱动传统生活服务业在供给侧效率的提升。电商平台的生态领域不断扩大,其外延也不断拓展,由最初的批零住餐等生活服务行业向修理、设计、家政等行业渗透,这种全新的“互联网+”模式正促发着各行各业的传统个体户转型升级。

移动通信技术不断进步、智能终端广泛运用,移动支付、电商平台、视频直播等移动互联手段也介入到个体户的宣传、营销、管理活动中。对宿迁市宝龙后巷个体户调查问卷显示,90%以上的个体户使用支付宝、微信收款后,消费次数增长30%,销售额提高25%,信息化应用为个体户节约了成本,提升了效率,增加了经营利润,成为个体户不可或缺的经营手段。

(四)电商经济是个体户未来发展的方向

信息技术给个体户带来经营便利的同时,发展出的电商网购模式改变了原有的发展格局,个体经营者因入驻美团、滴滴、淘宝等电商平台,极大提高了业务曝光量,各类电商平台帮助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出租车行业突破了传统的线下经营,改变着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和习惯,为个体户的生存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近年来随着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风靡全国,个体户经营者的宣传方式也不再拘囿于广告传单、大屏广告等传统方式,无数个体业主摇身一变成为视频主播,通过包装、打造个性化内容,将粉丝流量指向店铺、商品和服务,最终转化为经济利益,如成都市玉林小酒馆、西安市永兴坊等知名网红店铺的成功营销。信息化的发展带动着个体户业主们宣传、销售等方式的转变。

(五)小结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创新也会随着效益的提升引发全社会的模仿,随着5G、VR、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普遍运用,各行各业的个体户势将接受新一轮的行业挑战和洗牌,因电商、视频直播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会不断刺激社会资本的投入,带动新一轮的经济繁荣。

四、个体户经营发展面临的困境

个体户申请手续较简单,费用少、要求低,成为初创业者们首选的经营形式。但随着供需产业链的不断完善,消费终端的需求与标准越来越高,个体户未来的发展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和困境。

(一)经营方式普遍落后

个体经济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作坊式”“亲友店”,科技含量普遍不高,常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位置,个体经营业主大多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缺乏创新的动力。利润会驱使资本不断地进入,行业变得饱和,特色亦不再突出,同质化的供给服务业难以应付激烈的市场竞争,往往数家店会同时争夺同一块蛋糕、同一片市场。

在通货膨胀、市场竞争的压力下,要素获取、人力资源等成本不断上升,但自由竞争市场环境下,经营成本难以向上下游传递,生产经营受到各方面资金压力的挑战,成本压力陡增。如个体户的经营租金,因房地产市场价格的提高,间接拉升了个体户店铺租金。加之个体户本身抗风险能力差、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不够等问题,在新冠疫情蔓延下,许多个体户生存困难。2020年初全国有不少实体店歇业关门,各地发布复工复产通知时,已经是3、4月份,一批个体户因无法负担房屋租金而离开市场。

(二)贷款融资受到限制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普惠金融政策,为个体户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从操作层面上看,我国的融资贷款政策偏爱国字号、民营500强等大型企业,贷款配给现象已成行业潜规则,普惠金融政策地区间不均衡的现象依然突出,只有30.1%的个体户感觉流动资金充足,靠民间借贷解决融资难题的个体户占61.5%,最需要资金支持的个体户并没有办法像企业一样轻松获得经营贷款,80.7%的个体户没有发生正规融资行为。个体户自身规模较小,信用等级低,普遍不具备不动产抵押条件,再加上财务混乱、管理随性等问题,很难达到银行贷款准入门槛,民间融资主要依靠血缘、朋友、同事等传统社会关系解决,个体户在信贷市场表现出“风险厌恶”的特征,调查显示约有63%的个体户经营者不愿意申请信贷资金用于经营。

(三)政策红利难以惠及

在市场总体经济形势下滑时,个体户经营情况也普遍呈现不好的状态,涉及个体户发展的优惠政策虽然多,但约束条件也较多,如要求个体户需要达到统计部门规定的“规模或限额以上入库标准”“获国家、省级老字号等荣誉”,政策难以落地,红利效应未能叠加。政策执行方面也存在偏差。如有些政策因政出多门,导致信息不够系统;有的因宣传面窄、发布渠道单一,导致市场主体知晓率低;有的优惠政策不切合实际,难以操作,执行不到位。随着市场结构高度化、市场竞争白热化、行业集中度提高,越来越多的市场行为,如参与招投标、连锁经营、开具更多发票数额等都需要经营主体具备企业资质,这让个体户的发展空间越来越窄,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弱。

(四)“个转企”门槛较高

部分中等规模的个体户面临现实的发展困境,但又因为太麻烦不想转型。调查发现,76.7%的个体户将审批难作为转企障碍的第一位因素,不少拟转型升级主体的经营项目都涉及前置审批手续,而相关行政许可审批部门对个体户原有的前置审批手续往往不予认可,大多要求重新办理,程序繁琐,周期较长,办理难度大。

“个转企”后税务管理要求也较严,而个体户相对自由灵活,不需要建账。个体户和小规模企业一般采用定期定额征收方式,如部分个体户月营业额3万元以下免征营业税,而企业需要缴纳20%左右的所得税。调查显示,74.6%的“个转企”业主认为,个体户享受很多优惠政策,转企后负担明显加重,与个体户相比明显不公,因而不愿转为企业。早于2011年北京市就开展了“个转企”,发布《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个体户转变为企业组织形式登记办法》,个体户可自主升级为三种企业形式。在政策推动下,北京大批个体户更早实现了“个转企”升级,更多享受到发展的红利。

五、个体户高质量发展解决途径

个体户的诞生源于市场需求,虽然单个规模小,但总量规模大。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已有个体户8261万户,带动就业超过2亿人,现如今已是数量最多的市场主体。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个体户高质量发展,事关发展大局,需要举全社会之力共同打造公平公正、高效透明、平等竞争、安商亲商的营商环境。

(一)打造特色引导个体户个性发展

高标准、高起点开展城市规划,与市场需求、交通体系、文物保护、城市治理等协调,因地制宜打造适宜本地需求的特色商业步行街,为个体户提供租金合理、统一规范化管理的经营场所,降低经营成本,发挥集聚效应;支持个体户向有一定特色规模的商业街、人流量大的区域开展户外商业活动,形成特色集聚街、巷,有效解决现代化城市管理的困境。引导个体户开发当地风俗习惯和文化特色,培育和引进一批专业团队,围绕民俗文化和传统技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支持有文化、旅游、休闲特色的商圈和街区适当延长营业时间,营造和谐休闲环境,打造夜经济吸引消费;优化配套设施,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提高城市管理的法治化水平,为个体户做大做强提供保证,为转企工作打好经济基础。

(二)出台政策减轻“个转企”经营负担

围绕税费奖补、代账服务、贷款贴息等方面制定政策,助推“个转企”工作。如在“个转企”过程中参照增加的税费进行奖补,避免增加个体户的直接财务支出;通过采购会计中介服务的方式,为“个转企”纳统贸易企业做好会计、审计等无偿服务工作,切实减轻企业聘请财务人员负担,规范企业财务制度,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后续培育方面,将已完成“个转企”的纳入支持目录,符合国家和省、市有关扶持奖励的,优先给予支持;实施融资倾斜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出台实施办法,在“利率额、还款方式、还款期限”等方面给予“个转企”贷款融资支持;政府定点采购商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财务制度健全、依法缴纳税收的转企经营主体,防止出现购买个体服务借用企业票据入账的现象。

(三)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转企门槛

梳理优化“个转企”审批流程、环节、材料清单,提高行政审批效率,让“个转企”最多跑一次;推进部门联合办理,让“个转企”跨部门、跨层级、跨业务办件零跑动;依托支付宝城市之家微信小程序工作门户等,实现依申请办件向“依提醒”办件转变;加“放管服”督查,在审批系统建立红黄牌制度,自动提醒、全程监督,依托建立的多渠道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让“个转企”工作可感知、可追溯、可评价。

允许拟转为企业的个体户依法继续使用原名称字号,保留转企前获得的各种荣誉称号,确保其知识产权得到延续和保护;原个体户与转企的设立登记档案合并归档,保持主体档案的延续性;推动市级部门完整下放审批事项,支持帮助“个转企”责任辖区强化承接能力,切实做到“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持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分批梳理公布告知承诺事项审批清单,切实解决市场主体准入不准营的难点堵点,通过多证合一、告知承诺等方式进一步压减审批环节和材料,实现更多领域准入即准营。

(四)建立健全“个转企”工作推进机制

加强“个转企、下转上”的组织领导。成立市级“个转企”领导小组,出台持续促进个体转型升级为企业的实施方案,将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列入“个转企”工作成员单位,分解“个转企”工作任务指标。组织开展“个转企”专项调查。对有“个转企”意愿的经营户造册登记,建立培育目录,摸清各区域个体户数量及经营情况,引导符合条件、有意愿的个体户转注册为公司。建立多部门定期会商机制,协商解决“个转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以市场监管、行政审批、税务等部门共同构建的基础数据为依托,建立个体户经营信用档案;加强个体户动态市场监管,防范个体户一店两证、偷逃漏税等行为,促进个体户转型升级;依法打击以个体户为掩护的偷逃税行为,防止个体大户刻意数据做小引发示范效应,构建均等税负、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五)小结

引导和帮助具备条件、有意愿的个体户转型升级为企业,不仅有利于个体户做强做大、提升业态、增强市场竞争力、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也有利于做活城市特色和文化发展,增强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更有利于地方政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培育地方经济新增长和扩大税基。

六、总结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稳步迈进世界舞台中央。我们津津乐道于明星企业们的合纵连横,也惊叹于商界精英们的造富神话,可是终究不能忘记推动中国经济最草根的是个体户,他们平凡且渺小,却是历史洪流中最务实的践行者。正是他们的存在,丰富了市场经济的深度与广度,让中国经济的每一步都走得更为坚实有力。

个体户群体与人民生活联系最紧密,关乎亿万民众的就业,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基牢固,老百姓的生活美好。因此,各级政府都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以高质量的“个转企”推动全社会共同富裕。

猜你喜欢

个体户放管服
疫情害苦了韩国个体户
风雨40年,中国个体户的过往与成长记
从“倒爷”到8000万大军 个体户占市场主体已超六成
我国个体户今年注册量高于去年同期住宿餐饮业复苏缓慢
以壮士断腕精神把“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
国家发改委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国家发展改革委:多措并举强力推进“放管服”
推进“放管服”改革释放更多制度红利
个体户
个体尸暴富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