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层建筑消防隐患与防火监督工作思考

2021-11-27

中国科技纵横 2021年4期
关键词:居住者消防设施隐患

(兰州市消防救援支队七里河大队,甘肃兰州 730030)

0.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采用高层建筑取代低矮建筑,有效缓解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土地压力、人口密度增加、住房紧张等问题。但是楼层增加之后的高空作业也让建筑的消防隐患难度有所提高,面临来自更多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导致的消防风险,需要进一步优化。

1.加强高层建筑消防隐患和监督工作的重要性

1.1 推动消防技术和设备的发展和创新

我国人民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快节奏发展,对于居住的房屋建筑也有了更高水平的追求和严格目标,将居住环境的功能扩展到舒适度和安全性。因此也要求高层建筑的施工单位必须要不断的更新和提高自身的施工技术,消防部门则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使用消防技术的能力,以及增强对于技术和设备的使用效率。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楼层的数量增加,加大了许多施工困难的高空作业。这也要求建设部门必须要对高层的消防布局和消防技术进一步提高使用效率和设计能力。要求在进行建设过程中加强对于消防隐患以及防火监督工作的重视力度,进一步增加对于新科技、新设备与施工的匹配度,从技术层面上切实提高施工单位的消防安全。

1.2 保障居住者的人身财产安全

高层建筑施工单位必须要把居住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整个建设流程的最重要环节,有效避免因建筑施工的原因而导致的居住者的生命财产风险。施工单位必须要将消防防范和防火监督工作与居住者的人身安全紧紧结合,对于建筑的消防防火监督工作时时关注和提高重视,对于高层建筑的高空作业以及消防重要点进行及时的排查,消除居住者人身财产安全由于高层建筑出现各种安全事故而受到损害的发生。

2.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隐患的特点

2.1 建筑内部可燃物数量较多

高层建筑较低矮建筑而言,所包含的空间和使用功能较多,建设所需要的材料和设备也就更为复杂。在建设高层建筑的所需材料多为木材,塑料,布料等可燃性较强的材料。一旦出现可燃性装修材料与明火相接触就容易发生火灾,还会发生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容易造成紧急撤离的人员在逃离过程中吸入有害气体,而出现一氧化碳中毒的现象。而且高层建筑为了有效的保证功能的正常运转,所设计的电器设备较多,容易出现漏电,短路等问题而产生的火灾事故。

2.2 建筑内部结构设计不合理

施工单位在设计高层建筑过程中,如果缺乏消防设备和功能的设计,就容易出现消防问题。我国部分高层建筑内部就有在设计每个楼层的隔音墙时,并未将排烟管道与内部结构进行有效的结合。这容易导致出现火灾事故发生时,浓烟无法通过排烟口进行向外传播,而造成内部人员逃难时容易出现一氧化碳中毒的问题。而且部分高层建筑设计者并未将消防通道设计在人口密度较高的区域,增加了逃生的距离和时间,并未将消防通道的功能发挥到最大。最后对于火警报警装置的设置区域离人口密集的工作区域较远,难以在第一时间开启火警警报,延误了逃生时间[1]。

2.3 高层建筑火势蔓延快救援难度大

高层建筑由于内部空间大,所以通过将建筑内部的空间进行紧密划分来增加使用功能,紧凑的内部空间也助长了火灾时火势蔓延的速度。加上高层建筑的电梯缆,电梯井,通风管道数量较多,且与外部环境相连,容易让外部氧气与内部的明火相结合,助长了火势的蔓延速度。由于高层建筑楼层较高,常规的消防救援设备无法有效的达到高速着火点,增加了消防队伍的施工难度和降低了救援效果。加上高层建筑内部结构空间大,如果预先设计的灭火装置位置不合理,且数量较少,就很难保证室内救火的效率。

2.4 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管理单位维护保养意识淡薄

许多高层建筑管理单位日常对消防设施维护工作不重视,甚至不知道消防设施需要有资质的专业人员定期维护,普遍存在“重验收轻维护”的思想,认为消防工程验收后设施就是符合要求的。对消防设施的疏于管理,导致建筑消防设施出现丢失、损坏或不能处于准工作状态。管理单位的消防设施操作人员业务水平较低,不熟悉设备性能、系统操作和消防作业流程,严重影响了建筑的固定消防设施系统的使用功能。

3.改进高层建筑消防隐患和防火监督工作的措施

3.1 普及消防知识和增强消防宣传

建设单位也要增强在建设过程中对施工人员的消防知识的普及和教育,才能让施工人员在建设过程中,重视消防设施的建设,保障消防设施设计合理且达到安全系数。同时必须要对高层建筑物业管理单位开展“四个能力”及消防知识宣传,规范消控室值班制度及巡查检查制度,确保消防设施的完整好用。建立微型消防站,定期开展消防演练,尽可能的将火势控制在初期阶段。对于高层建筑的居住者和使用者,要增强对于消防知识的普及以及日常生活中避免出现滥用明火,烟头乱扔、堆放易燃物品等各种危险行为,有效的避免人为因素而出现的火灾隐患[2]。

3.2 高层建筑消防设备的配置

对于高层建筑的救援工作不仅要依靠消防部门的救援,还要增强内部消防设施、器材的设置和配备。高层建筑只有切实保障消防设备的有效配置和定期的维护保养,才能确保发生火灾时高层建筑内部消防设施的有效灭火。设计单位必须要结合高层建筑自身的建筑特点和内部结构设计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灭火设施及器材。施工单位要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保障高层建筑内消防设备设施符合国家审查与考核,选择合理合规的消防器材与建筑材料,强化消防工程的专项监理,对建筑消防工程隐蔽工程进行监督,避免出现配备数量不足、性能不稳定、设计规划缺陷等因素造成的消防安全问题。

3.3 明确消防责任,加强消防设施的定期维护

自动消防设施是一项高度智能化的系统工程,存在自动化程度高、技术含量大、系统规模复杂等特点,使它们极易受到坏境及人为等因素的影响而加速他们的自然老化,缩短使用寿命及可靠性。高层建筑管理单位应聘请有专业资质的消防维保公司定期对消防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发现故障及时清除,确保消防设施能够正常运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更好的发挥其有效的安全预警和灭火功能。有些消防产品需要较强大的技术支持,特别是消防电子产品,生产厂家应为用户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从事消防设施操作人员应按有关规定,加强技术培训,推行持证上岗制度,保证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业务水平[3]。

3.4 引进新式防火设备与技术

现阶段高层建筑开始逐步引用新的防火设备和技术来取代传统的消防栓器材,适用的范围广,且灭火效果更强,可以有效的提高高层建筑内部消防救援的能力,给高层建筑人员疏散撤离争取了更多宝贵时间。主要的防火技术和设备主要采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以及自动感应喷洒技术。现阶段许多高层建筑为了实现全覆盖的防火监督体系的构建,会在每一层顶部设置自动感应喷洒设备,依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感应火灾后,通过将报警信号传输至联动控制台后,手动或是自动开启供水泵,进行喷水灭火工作。当现场火灾得到有效控制时,通过人工停泵来关闭水源控制阀。高层建筑采用新式防火技术和设备,将预警和内部消防有效的结合,切实提高高层建筑防火监督体系的构建以及消防效果的提升。

4.结语

高层建筑已然成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社会功能与消防隐患问题的数量正比关系也愈发明显。这也要求我国相关部门和建设单位必须要加强对于高层建筑消防防范和防火监督工作的重视力度,以及做好消防检查和防范措施的准备,切实提高高层建筑应对风险的能力来保障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

猜你喜欢

居住者消防设施隐患
养老机构中居住者间虐待研究进展
隐患随手拍
隐患随手拍
互联网安全隐患知多少?
隐患随手拍
建筑消防设施易被忽视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建筑消防设施安全监督与检查
生态屋V01(Niu Haus)原型
环境心理学对我国住宅与社区居住满意度的影响
关于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与保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