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一学生学习焦虑的个案辅导

2021-11-27

山西青年 2021年1期
关键词:学历辅导状态

冯 婷

(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南京 211500)

一、基本情况描述

案主小A,男,15岁,高一学生。家庭条件一般,情绪状态正常,但不稳定易被激怒。小A主诉自己一直学习努力,不敢休息,一停下来就有罪恶感,觉得自己像头驴似的只知道埋头拉磨,但妈妈还时常不理解自己,对自己责骂。小A主动请求帮助,同时做了SAS焦虑自评量表,评估为轻度焦虑。

(一)个人经历

小A初中时期沉迷网络,学习成绩较差,妈妈教育多次无果,初三下学期开始改变,每天勤勉学习。中考因为未听从母亲的话选择了一个保守的学校,与重点高中无缘。此后,他开始服从妈妈的安排。他高中以来一直努力学习,发誓要弥补初中荒废的时光。

(二)家庭关系

小A母亲为大专学历,比较强势,为照顾家庭和孩子,全职在家,照顾他的学习。父亲是名送货员,初中文凭,父亲很少在家,每天都是不停地在外面工作,少量的工资一直往家里送。

二、辅导目标

(一)来访者问题评估

1.对家庭关系的认识失衡。

2.对自我认识的偏差。

(二)评估依据

1.爸妈在家庭中的地位与状态,让他从心里觉得学历高才拥有话语权,学历低则地位低下。故他拼命地学习,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与家庭的认可。

2.“我一旦停下来,就是个没用的人,我必须很努力地学习”,这样的想法一则来自母的期望。二则来自对自己的要求,他想通过学习赢得自尊、证明自己。

(三)辅导目标确定

1.当前目标:解决目前学习焦虑问题,引导孩子对家庭关系和自我形成一个正确的认知。

2.长远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树立自信,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完善人格。

三、咨询过程

(一)首次会谈:了解情况,初建信任

小A身材高大,但他一直低着头,常常背着一个双肩包,包的背带很短,整个都吊着,包和他这个人看起来很不搭,从他的形象中我已经能察觉到他的固执与个性上的束缚。

首次会谈的时候,他强调的问题是觉得班级同学对自己的努力存在嫉妒,总有人在背后说自己的成绩不佳,他的负面情绪是比较大的,这样的情绪并不是针对个别同学,还包含了对自己曾经的否定,渴望结束那段记忆,不希望被人提起。

师:老师能感受到令你最在意的是朋友B告诉了其他同学你初中时成绩并不好,你能告诉老师在你心中你觉得那些代表了什么?

生:我的过去!(横眉怒目)

师:你很想抹掉你的那段过往?

生:嗯,我初三之前都太堕落了,一直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如果没有那段过往,我现在早就到C中学(某地普高)读书了。我为何不早一点醒悟,为何不听妈妈的话?

师:听起来妈妈曾劝过你?是什么让你发生了如此大的转变?能和老师说说吗?

生: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妈妈在管,我的学习也不例外,但是那时候我一心扑在游戏上,她找我谈了很多次,但我仍然无动于衷,直到有一次和妈妈一起参加她的朋友聚餐,聊天的时候发现她的朋友的孩子都很优秀,但说到我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让妈妈很丢脸,我突然意识到了我必须努力,努力改变,为妈妈夺回面子。

师:当你意识到不能再混日子了,随后就有了行动吗?

生:对,我马不停蹄地背书、做题,就像驴一样起早贪黑拉货,总算功夫不负苦心人成绩有了提高,从班级的倒数逐渐到了前20名。后来中考结束填志愿的时候,妈妈鼓励我报我们这普通高中——C,但是我怕我不行,结果保守填了一所职业高中,但分数线出来了,我比那所普通高中的分数线多了20余分,那一刻我太后悔了。到这里,我越来越确定我心中的信念:今后一定要听从妈妈的安排。

师:你说你要听妈妈的话,可是你的声音出卖了你,你告诉老师你是不是并不确定自己做的决定是否正确?

随后,小A向我描述了他家一直以来“女强男弱”的家庭关系,他对父亲的态度和对过去的那个自己一样,都流露出嫌弃。在他的观念里,他一直认为学习好才是最重要的,成绩差就注定以后只能去做一些卖苦力的活,得不到尊重。之后,他又向我描述了很多偏激的想法,比如“我必须进入班级前10名,这样以后才能让我家过得更好,不被人看扁”之类的。

之后,我一面与他沟通,一面让他意识到自己想法中存在的过激的想法。与他谈话的过程中,我意识到了他的情绪里夹杂着愤怒与不满,同时又带有殷切的渴望,渴望被尊重被理解。因此,当自己的过去被否定才会显得如此。他的内心不仅渴望自己被尊重,更渴望他的家庭被尊重,他对父亲的感受是复杂的,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和他约定一周后再见面。

(二)二次会谈:探寻深层原因——驴的意象

小A再来,从他整个状态中,我感受到他此次与我交流时候状态轻松了些,顺着问及原因,他提到上次回去之后约了小B谈心,小A表达了自己对其散播自己的过去的不满,对方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答应以后一定会注意,二人重归于好。小A说:“原来有些话说出来比憋在心里要舒服得多,而且有些事情其实并不是自己想象中那么难。”

生:老师,虽然与同学的事情得到了解决,但我心里仍然有块石头,总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事没有完成。比如,期末考试快到了,但好像还有很多没有准备好,每一天的时间都被安排得很满,晚上都复习到12点。

师:是效率的问题吗?

生:不是。可老师你知道吗?在家看书的时候,我刚想休息下看会手机,妈妈就开始说:“原来你想考进班级前10名只是随口说说啊。”我听了很不高兴,我已连续学习好几个小时了,为何她都看不见呢?

师:嗯,自己感觉已经很努力了,但是妈妈却并不满意。

生:每天在家的我都不敢闲下来,一不看书我就觉得很害怕。

师:害怕什么呢?

生:怕被妈妈说中了,我一停下来就会被别人超越。我不敢停下来,就像头驴一样。

“我就像头驴一样。”我意识到这句话是他对自己的评价。我继续和他交流,他说他总是会联想到家里的父亲,父亲永远都是在辛苦工作,他害怕今后和父亲一样。

我将我自己的理解与他交流:家里的两个男人一个只会埋头苦干去挣钱,一个只会埋头读书期望今后能挣钱,他表示认同,觉得自己正在向父亲的形象靠拢。他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被认可,改变家庭现状,但他一直没有意识到求知本身的快乐,所以一直没有收获过程中的喜悦。

帮助小A找到心结之后,我做出了以下结论:

第一,家庭关系的认识偏差。家里父母亲的角色状态让他潜意识里相信只有学历高才有话语权的。他不认可父亲的学历与职业,然而母亲的学历和行事风格都是自己的榜样,潜意识里他觉得妈妈的想法都是正确的,故妈妈的学习要求他默认接受,一要停下来休息就产生罪恶感,长此以往形成学习焦虑。

第二,自我认知的偏差。“我不能停下来,我必须很努力地学习”,这样的想法一则来自母亲,母亲的期望让他觉得只有不停努力才能不让母亲失望。二是来自对自己的要求,他想通过学习来获得自尊,想用成绩来证明自己。然而他焦虑的表现是不敢做与学习无关的其他事情,说明了他缺乏调整适应的能力。所以面临成绩下降,会临近崩溃。

第二次聊天结束后,我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给他:与父母坐在一起谈心,让母亲罗列父亲的优点,同时与父母交流内心感受。大概两周后他再次前来。

(三)第三次会谈:解开心结,走出认知偏差

第三次会谈,小A的状态有明显变化,不会一直低头勾腰了。

师:你来的时候,老师察觉到你心情很好。

生:嗯。

师:能和老师说说吗?

生:那天回去我问她:“我爸的优点是什么?妈妈你能说说吗?”她很吃惊地看向我。师:那你怎么回应妈妈的呢?

生:我向妈妈表达了自己对爸爸的感受,我说爸爸在我心中就像驴一样,拼命而且只会工作,而我也只会学习,我有些焦虑。后来我把心里话都说了,还哭了。(不好意思地笑)

师:你能勇敢地吐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很棒。

生:妈妈说,爸爸很少管我,不是他不关心,而是觉得我很自律,不需要他的督促。

师:听起来爸爸可能把更多的关爱放在心底,妈妈就不得不替父亲多承担一些教育的工作。

自那次谈心之后,小A对爸爸形象的认识有了变化,他补充说妈妈组织过郊游,爸爸还是和以往一样不怎么说话,但爸爸和妈妈之间亲密了不少。可见,某种偏差的认知在逐渐扭转,父母的关系开始平衡了。父亲对家庭的关心开始慢慢变多,而母亲也收回了些许掌控,小A也开始有了认知的转变,种种迹象都是源于家庭的“爱”。小A说他现在正在慢慢适应,调整状态,离开的时候留下了纯真的笑容。

四、辅导结果及反思

通过三次辅导,小A开始慢慢重新审视自我,审视父母的关系,特别是父亲的形象。其实,很多家庭都存在这样的情况,一方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保持沉默,而另一方为了平衡教育效果而出现“越界”的行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更新自己对家庭成员的认知。

小A的想法是复杂的,一方面同情父亲,想替父亲肩负这个家庭的重担,拼命学习;另一方面又害怕成为父亲,渴望通过努力学习摆脱家庭中不被尊重的状态。但自始至终,他从未去考虑过求知带来的乐趣和满足。作为一个高一的中学生,把学习变成自己唯一的信条,并且不断地加以深化,长此以往,终有一天会断的。

此次的辅导,我结合心理动力学的理论,以个体的成长经历为切入口,一直引导他理解“驴”的意向,把握其背后的深层意义,即父亲的形象,结合家庭的对话来达到转变的目的。虽然未能让他们面对面进行会话,但是对于这种年龄比较接近成人而又理性的辅导对象,以家庭作业的形式让他们在宽松的氛围下进行交流也是一次较为成功的尝试。

猜你喜欢

学历辅导状态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智珠二则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膨胀学历
知识无力感
“牛顿第一定律”练习
学历是工作的敲门砖
“学历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