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语,听障孩子早期语言发展至关重要

2021-11-27林皓

至爱 2021年6期
关键词:贝里关键期手语

文|林皓

上海外国语大学

语言研究院专职研究员

听力障碍孩子要尽早接触手语,就像听人儿童从小就要接触母语一样。

众所周知,我们都有这个经验:小时候学什么都快,学语言也较容易。而随着年龄增长,语言学习的能力呈下降趋势。因此在学界,有人提出语言的“关键期”假说,即小时候从某段时间开始到某段时间结束,例如“0—6岁”为关键期之类。一般人过了关键期,想完全掌握一门语言就没那么容易了。其中,争议比较多的是具体的这个关键期起始和结束时间,尤其关键期是在什么时候结束。有的说3岁,有的说6岁,有的说12岁等等。雷切尔·梅贝里(Rachel Mayberry)等提出的一个具体问题是:我们幼儿期(0—3岁)的语言经历对我们后来的语言学习能力会产生怎样的影 响?

心理学家雷切尔·梅贝里,现任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心理语言所主任。她长期从事语言障碍以及听力障碍相关心理学研究,成果丰硕,在《自然》等杂志有多篇论文发表。她的工作有力推动了美国听力障碍儿童的大脑与认知的相关研究,促使通过相关立法,保障听力障碍儿童的手语权利。

我们一般的听人孩子都有母语,从婴儿时期开始就听着妈妈的话在学习了。而对于很多天生听力障碍儿童而言,他们是没有这个条件的。听人父母说的话,因为他们天生聋,他们听不到,父母如果不会手语,他们在学龄后进入聋校才能学到手语,而这之前,他们没有得到相应的语言输入(启发、刺 激)。

可以负责任地说,世界各地听力障碍或重听人的比例是差不多的。根据2012年世界聋协数据,世界听力障碍人口在7000万。而根据联合国人口署的2012年数据,世界人口还未到70亿。因此,在大约100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听力障碍。世界上平均90%—95%以上(各地可能有差别)的听力障碍都出生在听人家庭(即家庭其他成员全是听人),所以这样一个在早期缺少语言输入的听力障碍人群是庞大 的。

以美国为例,出生于听力障碍家庭的听力障碍人士或重听人(存在残余的听力的人),相比出生于听人家庭的比例又小很多,这个比例为8%。这个人群的早期语言输入贫乏这一事实被长期忽略。

雷切尔·梅贝里在《自然》上发表的一个相关研究的结论是:早期语言经历对刺激大脑相应区域的生长和发育,以形成“语言脑”至关重要,至于语言是口耳通道的口语还是手眼通道的手语,并无差别。这一点和科学上的其他发现,比如幼儿/崽时相关的接触经历,对人或动物视觉大脑神经的发展,以及动物学习能力的发展都至关重要。简单的说,比如让一只刚出生的猫,一只眼睛给蒙上,另一眼睛正常。3个月后,他们发现,那只被蒙上的眼睛就永久失明了(尽管没有任何别的生理问题),另一只眼睛(控制“眼”)正 常。

我国目前每年出生的听力障碍儿童有30余万,大多数出生在父母是听人的家庭,即这些孩子因为听力原因没法听到父母的口语。同时,因为父母不会手语,他们也没法从小学到手语。

另外很多听力障碍孩子通过植入人工耳蜗,试图获得听力以及口语能力,但这和正常听人儿童的环境是不一样的,听损会影响口语习得。而大多数口语康复中心不提供手语服务,这些听损孩子也没能获得手语补偿性的输入,会对以后的语言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希望大家重视手语。它是听力障碍孩子的基本语言权利,无论孩子是否植入人工耳蜗,都要进行语训。我们同时呼吁政府和社会要提供手语的支 持。

猜你喜欢

贝里关键期手语
小胖猪
学习
——关键期
无声的世界里,怎样唱一首歌?
不可错过的宝宝发展关键期
请平民赴“国宴”
奇怪的手语图
伊朗法院审理 美国女记者上诉案
开发0-12岁儿童智力的关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