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文档案服务良渚古城遗址保护的实践与启示

2021-11-26董桂萍杭州市余杭区林业水利局

浙江档案 2021年8期
关键词:良渚水文古城

董桂萍 韩 董/杭州市余杭区林业水利局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内,总占地面积3平方千米,始建于公元前33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2019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经考古发掘证实,良渚古城的外围水利系统既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遗址,也是目前已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堤坝系统之一,开创了中国史前水利史研究的新领域。在良渚古城遗址的发掘、研究、申遗和建设等保护利用工作中,当地水利部门提供了1929年以来的相关水文档案,不仅为良渚古城遗址考古研究提供了信息支撑,并在遗址公园的建设、监测等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 水文档案的概念、特点及其作用

水文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水文档案是水文工作者在观测、预报、计算、科学实验和咨询服务等一系列水文活动中形成的水文信息集合体。水文工作本身的特性决定了水文档案的特点,如统一性、区域性、时间性、系统性和连贯性等,为流域综合治理开发、防汛抗旱、工程建设、水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及保护,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水文档案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中的应用较广泛。如国家对防雪抗旱、抗洪抢险的行动部署就需要依据水文档案作出决策,各地的水利规划建设也需要水文档案作为参考,水利工程的各个环节更离不开水文档案的支持。另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领域的规划、利用和保护以及水资源科学配置、调度等都要依靠水文档案信息来制定具体的章程。还有国防、交通以及环保等领域甚至是以往较少会运用到水文档案的考古发掘、融媒体传播等领域现在均需要水文档案作为考证的依据。通过提供利用,水文档案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正在不断凸显。

2 水文档案在良渚古城遗址保护利用中发挥的作用

2.1 为良渚古城水利工程考古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在良渚古城水利工程考古发掘过程中,不仅需要深入实地勘察现场情况,还需要将本地域历史水文档案作为依据进行考证推断,在系统计算与综合分析历史水文资料的基础上,精确把握河流规律,从而保证考古挖掘工作的规范性与合理性,并结合本地域历史水文资料作为考证推断遗址情况。为探究良渚古城外围水坝群的功能,研究人员还调阅了良渚遗址核心区瓶窑水文站1931年至今的降雨资料50多册,1932年至今的水位资料及1954年至今的流量资料40多册等,是包括降水量、水位、流量、水资源等长期积累的水文档案原始数据,对古城周边及其上游东苕溪的河网与流域水文特征进行研究。

2.2 为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建设是一项与考古工作相配套、相结合的长期性社会建设工作。由于良渚遗址位于钱塘江北岸余杭区良渚街道、瓶窑街道地域内,受地理环境影响,极易发生洪水内涝等自然灾害。无论是前期的公园规划设计还是后期的建设施工,均离不开水文档案的支持。查阅历年水文年鉴以及留存实测资料等,分析河床演变、防洪排水、河道治理等情况,进而科学地实施工程的规划、设计和计算等,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性与规范性,从而实现防洪减灾的目标。

2.3 为良渚古城遗址日常监测提供基础数据

良渚遗址保护与监测中心负责开展良渚古城遗址日常的监测管理,对自然环境、形态格局、考古挖掘、日常巡查、游客等进行24小时的动态监测和重点监测及数据采集等。大量历史水文档案被用作监测管理系统基础数据,特别是东苕溪流域地域渗水、地下水位、流量、蒸发等多项20多点位实时监测数据,并研究计算确定各区块单元的特征水位,通过分析、评估,工作人员全面把握良渚遗址区域现状,及时提供预警信息,为保障良渚遗址保护与监测中心良性运行提供可靠支持。

2.4 为后申遗时代良渚古城遗址保护利用提供服务支持

后申遗时代,良渚古城遗址考古发掘工作仍需长期、系统地继续推进,同时,还将开展“良渚大遗址”范畴下社会、文化、环境等全方位的考古研究、生态保护以及开发利用。当地水利部门已着手建设完善集水文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网络化与智能化平台,与良渚遗址保护与监测中心实现洪涝灾害的预警信息、危险水位的预警、短历时暴雨等水文信息的共享,为后申遗时代的良渚遗产开发利用保驾护航。运用大数据精细化管理水文测站,逐步增加流量站点,为良渚遗产开发利用提供智慧化水文服务。

3 水文档案实践应用的启示

3.1 加强水文档案资源整合

水文档案作为一种基础信息、公共信息,它不是某一部门独享的资源,而是一种公共资源。因此,加强水文档案资源的整合,促进水文档案资源的共建共享,是大数据时代水文档案实践应用的必然趋势。如余杭区水文雨情分析管理平台可连接良渚遗址监测中心暴雨预警系统,及时掌握良渚遗址周围地区遥测站点实时水雨情信息,对比历史水文档案信息分析成果,快速作出暴雨预警,这些水文信息被水利部门掌握大部分外,气象、镇街也有建立部分站点,后期通过行业监管及信息互联互通,逐步达到资源整合,从而保护遗址安全和周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2 优化水文档案服务渠道

在水文档案资源整合的基础上,积极打破水文档案“数据孤岛”的局面,改进水文档案数据的申请、审核等流程,建立水文档案数据公共查询系统,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通过水雨情公众号、二维码等移动终端查询入口,在线进行水文档案数据的申请、审核和反馈,让社会公众利用者能快速检索查询雨情信息、水情信息、报汛站基本信息及分析统计的成果,更好地利用水文档案数据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3.3 建立标准化数据存储体系

水文档案数据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数据,必须保证其规范和安全。建立统一的水文档案数据存储管理标准体系,规范水文档案数据库格式,借助大数据、云存储、云计算等技术,实现水文数据的国家云存储和地方云存储,着重加强水文数据的安全保障,做好水文档案数据管理系统的访问安全、数据访问安全、信息传输安全、病毒防护和系统运行安全等安全防护建设,确保水文档案数据的安全性。

3.4 加快水文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

水文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档案专业知识,还要掌握水利、气象、计算机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因此,一方面要根据水文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要不断加大水文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力度,提高其水文业务和档案业务两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跟班学习的方式,加强水文档案的协同管理,例如,良渚遗址监测管理人员可到水文站培训学习,对水文信息、水文服务等方面的业务熟悉了解,水文档案管理人员可到良渚遗址管理系统培训学习,了解水文数据对地上、地下遗址保护程度 、遗址内水文分布网点设置等考古工作中所需的水文信息,通过相互学习,互相协同工作,全面提高水文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信息化专业技能水平。

4 结语

水文档案在良渚古城遗址保护利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凸显了水文档案的价值。可以预见的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水文档案将会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各方面、各领域。要充分认识到水文档案的价值所在,重视水文档案的形成、收集和管理。要从水文档案自身特点出发,加大挖掘利用力度,加强水文档案资源的整合。要结合现代化管理和高科技手段,不断优化水文档案资源的服务渠道,有效地提高水文档案的利用率。要加快建设一支专业化的水文档案管理人才队伍,不断提升水文档案工作的水平,从而使水文档案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最大程度地实现水文档案的价值。

猜你喜欢

良渚水文古城
5000年前的“良渚人”爱吃什么肉
发展水文经济 增强水文活力
通海古城缀记
浅谈水文档案的价值和开发利用
凝眸古城淮安
80件实物、99幅图片首次揭秘——良渚古城申遗全程
良渚古城
良渚人有文字吗?
我有两个童年,一个古城一个江边
江西省水文文化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