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格里格《特洛豪根的婚礼日》的曲式结构及和声分析

2021-11-26

黄河之声 2021年2期
关键词:织体低音和弦

潘 琪

引 言

《特洛豪根的婚礼日》是由格里格创作出来,是国际上著名的钢琴曲之一,描述了一个具有挪威民族特点的婚礼场景。该音乐曲目创作于1896 年,是格里格送给50 岁南希夫人的生日礼物。这首乐曲生动展现出别具一格的挪威乡村风格的婚礼情境,反映了当时特有的特洛豪根的风土人情,整个婚礼过程热闹而欢快,同时又将婚礼结束时大家对新人的祝福一览无余的表达出来。

一、曲式结构分析

《特洛豪根的婚礼日》是由复三部曲式结构组成,其中包含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婚礼队伍行进过程,从远到近,情绪不断发生变化,声音越来越洪亮,场面变得逐渐热闹起来,仿佛看到了越来越拥挤的人群;中间部分有优美的旋律,整个音乐旋律安静而充满幸福味道,两个声部以话题的形式进行交流,仿佛新郎新娘在深情地阐述自己的承诺,期待婚后的美好生活。最后一部分是第一段的完整再现,并增加了结尾[1]。它描绘了婚礼队伍不停地为新娘送行的场景。热闹的气氛继续高涨,似乎像是我们走得越远,声音就越远。

A 段(1-10)由两个模块句组成。传统的和声推进原则(t-d-s-t:主到下属(t-s)和属到主(d-t))在这里得到了灵活运用。在传统的音响系统中,纯五很少被作曲家应用。他们认为纯五的音效不够饱满,特别是在低音上,无法展现低音区特有的饱满音色魅力。在这首曲子中,格里格改变了低音五重奏的质感,加上高低区域的回声和动感的节奏,使音效更为饱满,一场热闹的婚礼好像就在我们的眼前似的。

B 段(21-48)B 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运用对比方式为连续的五度类节奏型增添色彩;后一部分采用单音节持续分解的织体,这不同于五声体的创作方法,其增加了节奏密度,为后面高潮的形成进行了铺垫:连续的五度织体可以形成相对较薄的音响,但格里格通过改变五度的织体和节奏,以此来改变其中的音色用来规避该情况,这充分展现出格里格的创作特点[2]。

A”片段(49-56)的主题再次出现。A 乐段将高音部分的旋律由一个八度音阶调高,低音部分的伴奏问题也经过处理,使音效更饱满。将原低音部的伴奏织体移到内部,与切分节奏形成新的组合,在旋律的动态性和流动性的相互作用下,音乐的第一个高潮形成。

中间部分(57-106)有一个单一的三部曲式结构。这一部分虽然使用了简单的主题,但在统一与对比上比较融合,产生明显对比效果。在这三个段落中,所用的主题基本相同,结构对称,中间部分转移,与两端对比明显。在低声部分,连续的五度低长调虽然不是持续的,但仍然起着重要效果:它模仿音乐中的复调写作手法,高低声部相互问答,相互呼应,主题旋律抒情且优美。高音和低音部分依次出现,以强调它的重要性,节奏逐渐平静,好像一次灵魂之间的交流,给人一种舒畅美好的感觉,连绵不断[3]。

再现部分(107-162)是主题的完整再现,并且增加了结尾。低音五声音质结合了柱式和声和琶音分解。它不仅展现出乡村婚礼的热闹气氛,而且使整个乐曲有了一个美丽的结局和情境再现。

二、曲式结构特点分析

(一)双层套叠的三部性结构

首先,这首乐曲属于三部曲式,第一个主题素材温馨欢快,中心部分沉静恬静,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对比。第二部分在第一节和第二节中都有一个全面的重复,但是在内在结构上发生了一定改变;中段可分为两部分,延伸与并置并存,既延伸了原材料,又增加了新材料;最后,又再现了A1 的高八度重复,在第一部分中多次强调和深化了主题材料。中段是指示性中段的三段曲式,中段是指示性中段,保存了C 段旋律和节奏特点。作曲家选择在调性上对比前一段的旋律和节奏。其独特地方就是每一段出现后都要用造型的方法重复,但不会严格遵循原材料进行,而是在不破坏旋律完整性的前提下继续延伸,在结束的位置通常和前一段结尾有明显的不同,以展现出两段乐曲的演奏风格[4]。

(二)独特的尾声结构

第一个主题被完全再现后,有一个17 小节的结尾,虽然结构比较小,但仔细分析会发现作曲家的创作手法非常灵活。结尾可分为两部分,在第一部分中,作曲家巧妙地将A 乐句的旋律片段与C 乐句的节奏特征充分融合,左右手交错,采用了柱式和弦方式,音效丰富。第二部分采用了贯穿整首曲子的导论材料,依然是左右手旋律交错,采用了柱式和弦方式,力度逐渐变弱,给人一种逐渐消失的错觉。最后一小节节奏很强,以一个主和弦结束。

(三)引子材料的频繁出现

在主题出现之前,有两个小节的引子。材料来自A乐句的左手伴奏,八度和五度音程织体模拟教堂钟声,引出欢快的主题旋律。这种材料在第一部分中出现的频率更高,每一段前面都有这种材料的引导,有优点也有缺点。在B 段材料出现之前,用“F”来播放最短的条。最长的九小节,在第一个再现段落出现之前,延伸了B段第二部分的素材,同时,左手伴奏也来自引子材料[5]。

(四)节奏特点

除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主题旋律外,这首曲子有着非常独特的节奏。格里格在引子材料中融入了大量的四分休止符,产生左右手旋律交错的听觉效果,这种引子材料经常出现在呈示部分。另一种特有的节律出现在第一部分的中段和第二段。作曲家采取节奏密、节奏快的十六分音符与十六休止符相互配合的方式,左右手的织体和节奏虽然相同,但它们是交错的,这也就给人一种左右手旋律交错的效果。作曲家在结尾部分也采用了这种节奏。

三、演奏技巧及和声处理

(一)各结构的演奏处理

第一和第三部分像是一场游行,描述了婚礼马车运行场景,音乐形象充满了青春、快乐的气氛。

音乐从D 大调开始,有两个引子引导,这是左右手交替演奏,我们能听到马车驶过的声音。这种节奏型时,双音整齐划一,手感牢固。因为第一拍和第三拍是四分音符的双音,而且还有重音符号,所以我们可以用手臂的力量来弹出这个重音,并用坚硬的指尖来表现力量的变化,展现出节奏感。之后,右手奏出一段欢快的旋律,该旋律主要来自新郎新娘的喜悦,马蹄声特有的节奏,表现出参加婚礼的人们的幸福心情。这两个短语的节奏相同,都是以模仿的方式进行设计。右手由两部分组成,旋律部分和模仿马蹄声的伴奏部分。把握好主旋律的节奏分布,注意把握好主旋律的节奏变化,并在演奏时注意把握好主旋律的音色变化[6]。此时音色发生变化,用PP 的力度弹奏同一旋律,但这次的旋律是踩着弱音踏板来实现。不同的力度、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色彩,可以让音乐更具清新之感。

从第21 节开始,新材料出现了,强度也产生明显变化。在F 的力量下,它演奏出类似马蹄声的节奏,似乎载着新人和婚礼庆典的马车离我们更近。音乐时而浓烈时而减弱,把人们唱、笑、窃窃私语的生动场面真实的展现出来。

从第31 小节的第四拍开始,双手交替弹奏第十六个音符。音乐从PP 强度开始,持续到35 小节,然后逐渐增强到41 小节。从这个小节的第四拍开始,左手变成了八度音阶,右手的单音由高到低用F 的力度弹奏,这是歌曲的亮点,更是重要环节。在第45 小节,节奏发生变化。它连续四小节击打一个和弦[7]。从低到高,将音乐推向高潮,然后利用FFF 的力量来演奏主旋律。为了展现欢快的场景,左手的织体发生了变化。分解和弦的运用,加上和弦中五、六的分解——音乐特有的节奏感得到了充分展现,节奏中内在不稳定的张力,让音乐更具激情,将音乐推向最高点,充分展现婚礼现场热闹的场景。

从31 小节的第四拍开始是这首乐曲的技术难点。双手交替的节奏是不容出错的,左右手要极为协调,右手同时有旋律音。因此,在控制左手力度同时,要认真弹奏右手的旋律。随着力量的变化,弹奏出右手的重音。除了和弦和八度音阶,手还应该与手腕、前臂、大臂充分配合,手指应快速触碰按键。否则,他们会越来越难演奏,无法完成这个交替的第十六个音符。最后四小节的和弦范围很大。在掌握和弦位置的情况下,利用大臂身体、腰部力量,使一句话连成一小节,保持身体各部位的舒适。只有这样,才能把声音弹得深沉,声音传得更远,达到活泼、狂欢的效果。

在进入到第二段的音乐时,该段需要在安静的气氛中演奏的。它就像一首由两部分组成的抒情二重唱一样。格里格用细腻的情感描述了新婚夫妇沉浸在幸福中的感情,该情境用“夫唱妇随”这一词汇进行描绘是再好不过的,但是还是需要稍作修改,是“妇唱夫随”。男声跟着女高音区的女孩,唱着同一首情歌。透过PF-PP-PF-P的变化,展现了一幅甜蜜的画面:我们仿佛看到了新婚夫妇相互依偎,诉说着甜蜜的爱情,期待着未来美好生活。

为了获得优美且具有歌唱性的音色,首先,改变手指与按键接触的位置,手指水平用力,用肉厚的指面,用由内向外“拖动”指面的方法,使声音变得柔和细腻,没有明显的音头,以此来达到柔和优美的效果;其次,注意倾听。听在钢琴演奏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我们对音乐的理解和声音的设计应该与演奏的音乐相通。如果没有,就要及时调整,取得好的效果。然后,音乐从第一部分开始重复,并完全再现第一部分。人们立刻从甜蜜变成了温馨搞笑的气氛,这再次显示了人们在婚礼现场的兴奋之感。

105 小节第四拍开始进入到尾声,结尾材料来自第一部分,也是双手快速交替的第十六个音符。在这个时候,速度更快,情绪更强烈。左右手的断奏又将音乐推向高潮。然而,当格里格写下这个结局时,他并没有继续演奏,而是把它降低到PP 和PPP,最后几个小节的节奏也发生变化,但最后一个和弦的力量是fffz,表现出了大家开心兴奋激动的场面。

(二)和声的处理

在A 段中,右侧部分用一条小线条出快乐的节奏,生动地描述了婚礼现场。格里格抒情钢琴作品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右手部分有一个装饰性的音调(676121)向上的波浪音,左侧有一个连续的五度低音。格里格《特洛豪根的婚礼日》的创作技巧深受挪威传统乐器哈丹格尔、菲德尔的影响,并与之有着很紧密关系。哈丹格尔是一种外形与小提琴相似的挪威民族乐器。它的身体是弓形的,它的脖子很短,它的马很低。不过,与普通小提琴相比,它也是四弦琴。不同的是,这四根弦不是单独存在,而是在弦下连接四根或五根弦,这根弦可以与弦产生共鸣。当上弦轻轻拉动时,下弦会产生和谐的共鸣,发出清脆的声音。由于它的琴马比较低,演奏者不能同时弹奏几根琴弦,只能拉动一根弦,而是同时拉动多根弦,由此产生的粗犷和声或连续的声音,是格里格作品中极具代表性的音乐声音。在格里格这首作品中,连续五度低音的创作方法也就是从哈丹格尔提琴中有感而来,这种连续低音与作品的音乐结构相适应,充分展现出格里格创作的民族特色。弹奏这一段时,要注意小线,断奏的地方要集中指尖的力量,控制好力度,节奏要轻,踏板要干净[8]。

A'乐段是A 乐段的高八度重复,但EHP 的强度变为PP,因此应控制好指尖的强度。在B 部分,增加了三个和弦,以增强和声色彩的变化,这也是格里格创作技巧的一个主要特点。节奏加密后,双手交替弹奏和弦织体,婚礼场面热闹非凡。在左手部分,有两个五度叠加的主和弦,用于丰富五度连续低音。

最后,婚礼队伍继续向前推进,逐渐从P 走向PPP,最后在主和弦处结束。演奏这段曲子时,我们要注意:虽然力度逐渐减弱,但音乐还在继续。指尖的力量要集中,音乐要紧凑地进行。

结 语

总而言之,在格里格的“抒情小品”中,凭借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让其享受国际认可和喜爱。在格里格创作中,比较擅长采用简单的方式描绘出挪威乡村生活场景和风土人情,赋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点。在《特洛豪根的婚礼日》这首乐曲中,就是使用该演奏技巧的最好案例。从这首音乐中,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挪威狂欢节的场景与画面。格里格通过采取各种创新的创作方式,影响了后来的和声发展,特别是印象派和现代作曲家,他们都在创造过程中,吸取了格里格在创作中的和声经验。

猜你喜欢

织体低音和弦
重属和弦构成方法研究
能量强悍就是最大的优势 Proficient Audio FDS-15有源低音音箱
快速有力,轻松自然,这才是高素质的低音效果 Krix(凯瑞斯) CYCLONIX 18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搭载革命性Uni-Core技术 KEF宣布推出KC62超低音扬声器
凝而不固 层层铺进
钢琴伴奏织体在不同作品中的运用
钢琴曲《乌苏里船歌》的民族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