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心理素质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2021-11-25罗伶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1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

罗伶俐

摘 要: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德育工作作为素质教育之首,是现阶段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在初中德育工作中,教师自身心理素质与学生心理发展密切相关,直接决定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因此,教师应明确各项心理素质提升与优化的价值和作用,并以此为基准点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帮助学生塑造更为健全的人格。基于此,本文对教师心理素质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初探。

关键词:教师心理素质 初中生 心理健康教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5.055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到的职业道德就包含了教师的心理素质。中国心理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林崇德教授将教师心理素质定义为:“教师心理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一、现阶段初中教师心理素质的状态分析

在当今社会,快节奏的工作生活、过高的社会期望、错位的评价机制、新闻舆论的求全责备等因素使教师的心理素质受到了严重冲击,导致部分教师多疑、焦虑、精神不振,甚至出现抑郁症,直接降低了教学积极性,产生职业倦怠。这一系列恶性循环的后果在教师开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暴露无遗。

二、现阶段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心理健康教育课,以讲授为主,忽视学生能力培养

新课改对心理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心理教师必须具备实施心理教育、学会反思、整合课程、设计与开发课程的综合能力,并以体验式教学方法实施课程,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引领与心理疏导,强调学生的主观感受与情感体验。而在现阶段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部分心理学教师因循守旧、不思变革,仍以传统的讲授式进行教学,严重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更与“以学生为本”的新课改理念背道而驰。

2.学科教学班会课,不渗透德育,无视学生实际问题

教育部《关于扎实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试行)》提出:“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渗透到育人全过程,与校园文化建设、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各学科教师要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自觉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文件精神强调: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心理教师、班主任的责任,更是全体教师的义务。而在现阶段学科教学中,受“学科本位”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只关注自身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很少深入研究如何将德育元素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部分班主任“重理论、轻实践”,对学生的教育仅停留在表面,并未深入了解学生、与学生交心,缺乏对学生实际心理问题的关注,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三、教师心理素质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教师心理素质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密不可分。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一个不断地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初中生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不平衡,在成熟与半成熟状态之间容易出现错综复杂的矛盾,这对教师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大挑战。因此,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将初中德育落到实处。而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进,可从教师的兴趣、情感、意志、能力以及品德等五个方面着手。

四、以提高教師心理素质为抓手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以兴趣作为出发点,引导心理健康教育起步

经常有人谈到“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却鲜有人提及“教师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教学兴趣”。教学兴趣是教师在心理上对教学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教师积极主动教学的直接动力。从学校层面出发,可通过以下三条途径激发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兴趣:第一,拓展德育培训人员,做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第二,完善德育培训内容和形式,提高培训有效性。第三,重视对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跟进、反思与评价。从教师层面出发,教师应以“走进学生心灵”为基准,以“全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为抓手,积极参加学校的多元化培训并在不断反思中进步,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及职业道德修养,提升对德育工作的自信,提高投身德育工作的动力,从而更为积极主动地去挖掘德育元素,打造积极向上、阳光乐观的良好形象,使学生的精神和情感受到德育思想的熏陶和感染,优化学生心理素质。

2.以情感作为出发点,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发展

情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初中教师,肩负义务教育重任,面对心智尚未成熟的初中生,教师更应回顾初心,调整心态,视教育为乐趣而非负担,牢固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积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从学生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渠道地引导和鼓励,帮助学生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积极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态度;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我,加强人际交往,掌握与他人沟通的方法、技巧和原则;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与烦恼,培养学生对挫折的耐受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素养水准,推动德育工作再上台阶。

3.以意志作为出发点,助推心理健康教育实施

教师的意志品质是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意志特点。坚韧不拔、艰苦奋斗是当今教师应具备的首要意志品质,该品质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教师的道德情操是学生学习的楷模。教师的意志会对学生的持续发展造成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自身意志品质的提高,树立榜样,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助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4.以能力作为出发点,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现代教育理念指出:教师的教育能力主要包括知、情、意、行四个方面,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融会贯通,综合发展。因此,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应以能力作为出发点,以成功的素质教育案例为蓝本,在工作中不断探索、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优化升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失时机地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以创新的体验式课程使学生对心理、道德、是非以及伦理等方面的认知更为全面和具体,拓宽学生对德育认知的深度和广度,最终内化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塑造出高尚的心理品格。

5.以品德作为出发点,落实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良好的品德能给学生的心理发展带来正向影响,因此,初中教师应逐渐增强自身的职业道德意识,充分发挥“为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牛精神,以敬业精神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个人修养,包括仪容仪表、言行举止等。教师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蕴含着教育的力量,因此,教师更要外塑形象、内修素质,时时刻刻以身作则,树立“为人师者”的典范。

综上所述,在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大战略决策的大背景下,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的心理素质与学生的发展密不可分,直接影响着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起步、推进与提高。因此,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注重自身心理素质的提高与优化,让自己具备渊博的知识,纯熟的技能以及良好的人格魅力,进而对学生形成正向影响,让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感知德育思想内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肖云《发挥教师心理素质的德育功能》,《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年第2期。

[2] 杨文忠《浅谈德育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才智》2010年第6期。

[3] 耿桂梅《谈初中教师对学生的健康心理教育》,《管理观察》2009年第18期。

[4] 赵瑞芳《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提升教师心理素质》,《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5] 程琪《“初中学校教师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阶段总结》,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2002年。

[6] 程净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初中學生理素质》,《四川教育》1995年第4期。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代数学习探究
初中生培养英语自学能力的几种有效途径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