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创新创业新要求的高校艺术类课程教改研究

2021-11-25宋湲邢晓刚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18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

宋湲 邢晓刚

摘要:本文是在对高校艺术类课程创新创业建设现状进行调研,对艺术行业的发展趋势、升级、转型的现状进行走访,对企业人才需求和新技术、新手段应用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成功经验与存在的问题,找到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优势与不足,为高校艺术课程融入创新创业新要求而进行的教改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创新创业;艺术类课程体系;教改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G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18-0073-02

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需要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2010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同年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2年教育部发部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文件和政策深刻阐述了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着眼点,把增强学生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贯彻到高校艺术类课程体系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当前高校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

1构建以创新创业为内涵的艺术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是高等院校为响应我国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布局,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需要而形成的教育理念和实践[1]。其内涵是:培养受教育者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思维。

1.1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研究目标

(1)培养创新创业的基本技能。通过对相关课程的设置和知识传授的改革研究与实践,使大学生具备比较广博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行业发展方向,以及策划、营销、管理等领域的知识,培养创新创业的基本技能,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技能上的支持。

(2)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通过对相关课程的设置和知识传授的改革研究与实践,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艺术贵在创新”,这是艺术创作的灵魂;是艺术工作者终身与要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创意、创新、创业的关键所在[1]。

(3)目标的着力点。以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丰富创新创业实践环节、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为目标的具体着力点。

1.2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

(1)建设引导、专业技能、素质扩展、实践、竞赛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在融入创新创业新要求的背景下,艺术类课程建设引导、扩展、实践、竞赛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立专业基础课创新创业板块、专业课创新创业板块、专业选修课板块、专业素质课板块、公共基础板块,并将建立各大板块有机结合,形成创新创业引导课程群、创新创业专业技能课程群、创新创业素质扩展课程群、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群、创新创业竞赛等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2]。

(2)形成通识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实践环节、学科竞赛的紧密结合。通过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将创新创业引导课程、创新创业专业技能课程、创新创业素质扩展课程、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创新创业竞赛等的有机融合。达到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紧密结合、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紧密结合、实践环节与学科竞赛的紧密结合的目的,形成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艺术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1)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四相互、两融入、三同步”:

四相互:将通识课程教师、专业课程教师、外聘行业教师组成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研究团队,共同探讨制定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将同学期所上的创新创业通识课与专业课相互了解、相互融通、相互渗透、相互互补。

两融入:通识课程中融入专业课程创新创业的特点,专业课中融入通识课创新创业的内容。

三同步:同年级同学期开设的创新创业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内容同步、进度同步、要求同步。

2)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衔接、延伸、拓展:同年级同学期开设的必修课程与创新创业拓展选修课程课程衔接,起到延伸拓展的作用。要以創新创业为主线,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梳理,专业必修课程与选修课形成衔接、延伸、拓展的关系,是创新创业课程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

3)实践环节与学科竞赛的紧密结合:课程实践、综合实践、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与创新创业大赛、学科竞赛的紧密结合。以项目引导为实践的主线,以实际项目为实践环节内容,紧扣企业生产和创新创业的实际情况,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知和应变能力。用学生的实践成果作品参加学科竞赛,验证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认知和应变能力[3]。

2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2.1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团队

根据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要求,将通识课程教师、专业课程教师、外聘行业教师组成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研究团队,共同探讨制定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将同学期所上的创新创业通识课与专业课相互了解、相互融通、相互渗透、相互互补[4]。

2.2建立“双师型”创新创业教师队伍

(1)“双师型”教师“双了解、双掌握”。鼓励“双师型”教师获得相关行业职称证书、技能证书;鼓励“双师型”教师在行业协会、学会任职,参与相关行业的建设与活动。使“双师型”教师融入行业、了解行业、掌握行业的动向、掌握行业的需求,做到“双了解、双掌握”。

(2)“双师型”教师“三能力、二促进”。首先要组织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下企业参与企业生产活动,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第二,要鼓励教师独立承接行业设计项目,做到谈判、成本核算、签合同、组织生产与管理、项目验收 “一条龙”实践,提升教师的实战能力。第三,鼓励教师申报行业相关科学研究课题,提高教师研究能力。“双师型”教师队伍实践能力、实战能力、研究能力的提升,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的落实。

(3)双师型”教师“两更新、三融入”。在行业转型发展、升级发展的大背景下,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知识更新是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实施的重要一环。首先,要注重教师的观念更新,把握行业发展的大方向,洞察前沿的新设计理念及时更新。第二,注重行业新技术、新手段的发展应用趋势,及时更新。做到新设计理念和知识融入思想、融入实践、融入课堂。

3创新创业实习基地建设

3.1建立校内创新创业实习实训平台

在校内建立创新创业的实习实训平台,校内实习实训平台可由学校自建和校企合作两种形式组成,开展形式多样的项目引导式创新创业活动,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项目的谈判、策划、实施、结项验收等完整的过程。

3.2建立校外创新创业实习实训

与相关企业建立创新创业实习实训平台,学生参与企业真实项目的实践,参与企业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生产设计活动,使学生了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现状,为今后创新创业做好认知准备。

4结语

本文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着眼点,力求把增强学生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贯彻到艺术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宋湲,丁佳男,汤鹏程.我国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结合模式的研究:以服装专业为例[J].黑龙江纺织,2019(3):23-26.

[2]赵峰.关于构建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思考[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1,25(4):33-36.

[3]蔡代平,蒋浪,李春苗,等.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类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17):221-222.

[4]常国良.融合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以黑龙江省高校教育学学科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2013(12):111-112.

(责编:杨梅)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
创业创新导向下的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创新创业背景下高职院校实验课教学探析
提升医学院校创新创业课堂教学质量方法探索
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管理问题研究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京津冀一体化下的内容创业激发下的创新创业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