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扶正消萎汤辅助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2021-11-25李慧慧王红梅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22期
关键词:扶正中西西药

熊 禹 李慧慧 王红梅

湖南省永州市中心医院 1 药学部 2 消毒供应科 425100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其主要病因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1]。临床上常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加抗菌药联合治疗,但其治疗效果欠佳,且长期治疗容易发生耐药性,影响患者预后[2]。目前,中医学在临床上发展得越来越好,故中医治疗被大量运用于临床[3]。而在中医学中,CAG属“胃痞”“胃痛”等范畴,以脾胃虚弱型最为常见[4]。中医学治疗多讲分证治之,针对脾胃虚弱型CAG的治疗应以“益气健脾”为主[5],故本文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扶正消萎汤治疗,其治疗效果更佳,具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8月—2020年8月于我院治疗的脾胃虚弱型CAG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42例)和中西结合组(42例)。西药组男21例,女21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49.36±6.45)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5.34±1.27)年;萎缩程度:重度9例,中度13例,轻度20例。中西结合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8.62±5.71)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6.17±1.59)年;萎缩程度:重度7例,中度16例,轻度19例。两组以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CAG者;经内镜检查胃黏膜缺损者;存在面色暗黄、腹满嗳气及困倦乏力者;知情同意者;精神正常能主动配合者。排除标准:严重精神障碍、意识模糊者;严重心、肾等功能不全者;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存在胃黏膜病变及消化性溃疡者;近期服用过胃黏膜保护性药物者。

1.2 方法 西药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即阿莫西林胶囊口服,0.5g/次,1次/8h;奥美拉唑肠溶片口服,20mg/次,2次/d。连续治疗1个月。中西结合组在西药组的基础上加用扶正消萎汤治疗,组方:黄芪、山药各30g,白术、党参、鸡内金各15g,玄参12g,桂枝、陈皮各9g,炙甘草、莪术各6g。以上为1剂,每日1剂,煎好后取汁400ml,于三餐前温服。连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治疗1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效果、中医证候总积分及胃黏膜情况。(1)临床效果划分:无效:患者症状无显著改变,甚至加重,黏膜无变化,幽门杆菌检查示阳性;有效:患者临床症状部分缓解,胃黏膜检查见红区增多、少许暗红斑点;显效:患者绝大部分临床症状减轻或消除,黏膜检查红色为主,无显著的血管显露,幽门杆菌检查示阴性;痊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胃黏膜恢复正常。(2)中医证候总积分评定:采用本院自制的问卷,对患者反酸、腹胀、腹痛、嗳气及舌黏腻等进行评价,重度:6分;中度:4分;轻度:2分;无:0分。各项相加之和即为中医证候总积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症状缓解越好。(3)胃黏膜情况采用内窥镜进行检查,主要观察内镜下黏膜皱襞、血管显露、颗粒状改变及红白相间的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效果对比 治疗1个月后,中西结合组临床效果优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08,P=0.021<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效果对比[ n(%)]

2.2 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对比 治疗前,西药组的中医证候总积分为(19.58±6.31)分,中西结合组为(20.79±6.54)分;治疗后,西药组的中医证候总积分为(10.37±3.18)分,中西结合组为(5.52±1.96)分。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均降低,且中西结合组低于西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14,P<0.05)。

2.3 两组胃黏膜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胃黏膜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内镜下黏膜皱襞、血管显露、颗粒状改变及红白相间等黏膜情况较治疗前均好转,且中西结合组优于西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胃黏膜情况对比[ n(%)]

3 讨论

CAG多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免疫力下降及不良饮食习惯造成,其易发生癌变,癌变率可达10%[3],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健康,故如何将其治愈十分重要。临床常采用西药联合治疗,但西药治疗不仅会产生耐药性,而且会影响患者的内分泌功能,其临床效果无法完全达到预期。故本院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扶正消萎汤中药辅助治疗,以期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

CAG在中医学中属“腹痛”“胃痞”“嘈杂”“痞满”等范畴,其病变位置在胃,而胃脾相依,脾虚则气降,则浊聚于胃,故以脾胃虚弱型多见[5]。暴饮暴食加之过度劳累使患者胃内阳气消耗,阳气不足致脾胃虚寒,故运化无力,致气、水、血及食等停而为积、为湿、为瘀、为毒及为滞,从而影响胃脾气机升降。同时胃胆属中焦,痰热内扰、胆胃不和而致CAG。故治疗因以益气健脾、理气化痰及和胃止痛为主[6]。

扶正消萎汤由黄芪、山药、白术、党参、鸡内金、玄参及炙甘草等组成。其中黄芪和党参为君药,有增补脾胃气机的功效,可起到治理脾胃虚弱根本的作用;陈皮和白术为臣药,白术可增强黄芪、党参的功效,陈皮有健脾和中、行气止痛的功效;玄参、莪术、桂枝、山药及鸡内金为佐药,玄参有益气养阴的功效,鸡内金和莪术有消积止痛、破血行气及健脾理气的功效,桂枝有辛甘化阳的功效,山药有健脾和胃、滋养强壮的功效;炙甘草为使药,主要发挥调和全方的作用[7-8]。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养阴益胃及健脾益气的功效,从而使患者气血共调,促进患者痊愈[9]。

脾胃虚弱型CAG患者多表现为食欲下降、恶心及呕吐等,且有反酸、腹胀、腹痛、嗳气及舌黏腻等证候[10]。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中西结合组的临床效果优于西药组(P<0.05),且中医证候总积分低于西药组(P<0.05)。说明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加用扶正消萎汤治疗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分析原因为扶正消萎汤在西药治疗基础上标本兼治,大补脾胃元气、通络解毒,从而使患者气机调畅、脾胃健运,使脾胃纳运恢复正常,气行则血自行、痰自消,进一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其恢复[11]。

脾胃虚弱型CAG患者由于感染、胃酸分泌异常等情况使其胃黏膜受损,影响患者的消化功能。临床上多采用内窥镜的方式对患者胃黏膜进行直观检查,可直接、准确地反映出患者胃黏膜情况。本文结果还显示,治疗后,中西结合组内镜下黏膜皱襞、血管显露、颗粒状改变及红白相间等胃黏膜情况均优于西药组(P<0.05)。说明与单纯西药相比,扶正消萎汤辅助治疗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胃黏膜情况。分析原因为奥美拉唑和阿莫西林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和抗感染保护胃黏膜,扶正消萎汤在此基础上可发挥活血化瘀的作用,从而增加患者胃黏膜处的血流量,改善微循环,从而进一步发挥抗感染的作用,促进患者胃黏膜再生[12]。

综上所述,扶正消萎汤辅助治疗脾胃虚弱型CAG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胃黏膜恢复。

猜你喜欢

扶正中西西药
是不是中药的不良反应比西药少?
基于自噬探讨芪灵扶正清解方抗抑郁作用研究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合使用所致的不良反应的临床影响分析
含金属离子的中药与西药联用注意事项
“双栖”画家孙志纯 行走风景 融会中西
画说中医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68例——附西药治疗52例对照
刘嘉湘扶正治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