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焦虑抑郁障碍药物药学监护临床研究

2021-11-25朱华芹

智慧健康 2021年27期
关键词:药师药学监护

朱华芹

(广饶县大码头中心卫生院,山东 东营 257337)

0 引言

随着近年来现代社会人群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抑郁以及焦虑都成为了临床上导致现代人群生活质量较低的主要情绪,并且这两种情绪障碍可能会同时发生,大约有50%的患者会出现共病的情况。相较于单纯的焦虑症或者抑郁症来说,两种病症同时发病的病情和症状则会更加严重[1],患者的社会功能损伤也较为严重,患者在发病时情绪痛苦更大,并且患者的自杀率更高,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会造成极大地影响。目前临床上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2],主要选择药物进行治疗,但由于多种原因药物治疗焦虑和抑郁时,患者的依从性较差,在患者治疗期间不合理的用药状况较为严重,会对患者的疗效造成极大地影响,除此之外抗焦虑抑郁药物之间作用较为复杂,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药品的不良反应,所以医务人员需要尽可能给予患者有效的药学监护使病患者尽快恢复,这也是临床药师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的主要任务[3]。药学监护在开展过程中的主要目的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用药管理,使患者的用药质量得到提升,这也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中,探讨将药学监护应用于焦虑抑郁障碍药物治疗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 年6 月至2020 年9 月作为研究时段,录入该时段广饶县大码头中心卫生院数据库内资料登记有效的焦虑抑郁障碍患者30 例作为本次研究实验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组内样本量设置为15 例。对照组中女8 例,男7 例,年龄在8~54 岁,平均(39.4±3.1)岁。实验组中女9 例,男6 例,年龄在9~50 岁,平均(38.7±2.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患者在入院时符合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分类第10 版,对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诊断标准;患者在入院两周内未接受过抗抑郁或抗焦虑药物治疗。排除标准:患者无法接受本次后续调查;患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存在原发性血液疾病或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对实验缺乏认知或缺乏正常认知能力。患者本人以及患者家属对实验执行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后通过。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时,由医务人员选择文法拉辛缓释片作为治疗药,物患者用药方式为口服用药,每日用药一次,每次用药剂量为75mg,在患者用药一周内可增加至150mg/d。患者连续治疗并观察8 周,患者在治疗期间不接受其他抗精神病或抗抑郁药物应用。

实验组患者在基础的用药过程中,由医务人员给予患者药学监护措施具体方式如下。

首先在对患者进行用药时,医务人员需要与医生进行充分交流,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具体状况确认患者的用药状况,并根据患者的个体状况选择个性化的用药方式,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需要每周进行一次疾病健康知识讲座,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其中教育的内容不仅包含疾病的基础知识,也包含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治疗原则和具体策略,使患者了解药物治疗的主要方式和用药治疗依从性的重要性。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可以给予患者一定的用药咨询服务,开设药物咨询窗口,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使用药物为患者制定完整的用药计划,而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做好患者的定期随访,通过电话联系或者上门随访的方式做好患者的用药管理,加强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教育工作,尽可能消除患者在治疗过程出现的顾虑和压力,使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得到提升。

药师需要学习并了解用药的心理知识,才能让沟通能力得到提高,此外,药师要了解相关心理知识的同时,不断学习新的用药知识,掌握社会学、伦理学以及心理学等内容,进而使自身具有较强的心理分析能力和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一昧的关注患者身体疾病,还得重视其心理状态。

药师还得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观察能力、记忆力和良好的心理素养,高度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并实施专业性的用药心理调节,按照药物的使用剂量、性质和效应来对其用药心理进行合理调节,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教育,同时告知患者用药过程中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和需要注意的事宜等,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避免出现焦虑或者抗拒等情况。针对见效较慢的药物,例如抗甲状腺药物、降压药物,要讲解药物的作用规律。如果药效欠佳需寻找具体因素,针对需要口服抗生素的患者,应告知其不能自行增减剂量;而水肿比较严重的患者,在给予利尿药物的同时,告知其不能食用过多的盐和油;冠心病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应注意其情绪变化,保持和患者的沟通,讲解疾病发生原因和情绪的重要性,并给予患者鼓励和安慰,提高其治疗的信心。

在用药时,患者发生不良反应非常正常,其中口渴、心悸是最常见的,在使用前要详细讲解并告知解决方案,例如感染患者在应用红霉素或者甲硝唑以后有胃部不适、呕吐的情况发生,药师应告知患者需要在用餐以后半小时服用,当然也可以通过静脉滴注给药,但在滴注时要合理控制用药的浓度和速度。针对顺铂、卡铂、丝裂霉素等抗癌化疗药物,患者很容易出现消化道反应,所以用药以前有必要注射非那根镇静剂,同时将地塞米松或者维生素B 加入化疗药物,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通常情况下,常规的冲剂或者丸剂,因为外形不佳或者口感较差,所以患者的服药率较低,想要让疗效得到保证,尽量满足患者需求给予糖衣片、胶囊等药物,让患者感到被重视,可以使其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告知患者正确用药方式,高血压药物每天只需要服用1 次,如果患者漏服可以及时补服,但如果是每日2~3次的药物,需要在2h 内补服,并推迟下次服药的时间,如果漏服时间超过2h 就不能补服,只能将下次服药的时间提前。

1.3 评价标准

显效:在治疗完成后,患者的情绪状况改善良好,患者能够进行正常的社交与生活,未见其他的情绪不良反应;有效:在治疗完成后患者情绪状况有所改善,患者的情绪偶发波动,但通过自身调节能够基本恢复至正常状态,患者能够进行正常的社交与生活;无效:治疗完成后,患者的情绪状态改善较差。

在实验完成后,由医务人员采用 Sas 和sdas 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成分进行评价,同时记录患者的用药依从状况,满分为百分制,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依从性越优。

1.4 统计学分析

在进行本次研究的结果统计检查时,统计学软件选择SPSS 22.0,医务人员对数据进行全面记录,并根据最终结果作出相应的统计学判断,确认χ2与t值和P值对比性,借此判断统计学可信度。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在实验结果中显示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的情绪状况对比

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的心理不适症状评分明显更低,提示实验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情绪状况对比()

表2 两组患者的情绪状况对比()

3 讨论

焦虑抑郁障碍患者在发病时会表现出消极以及悲观的服务性情绪,在近年来临床研究中发现,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在发生时具有共同的遗传和生化理化基础。此外,在临床研究中发现[4],且女性的发病率相较于男性来说高出两倍甚至以上。目前,焦虑抑郁障碍已经成为了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对于生活和家庭造成了极大地影响,相关医务人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在对患者进行用药时,做好患者的药学监护,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提升[5]。

我国现代药学服务的历史已经超过25 年,但目前还并未广泛应用,随着新药学模式的推行,要求药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药学知识,同时要持续学习提升自我,针对用药不合理情况进行及时干预,降低用药不合理性。而在药学干预的基础上,还应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了解导致患者心理受到影响的具体因素,研究发现药物名称、药物价格、药物不良反应、药物效果,因为药物的味道、包装、剂型都可能会对其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当患者受到疾病困扰时,通常都想要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佳疗效,但有的药物见效较慢,患者很可能会怀疑药效,认为没有效果而停止服用或者自行增加剂量,这些都是很危险的情况,而同时有的患者会认为价格越高药效就越高,因而排斥国产药物而追捧进口药物。所以就需要临床药师来进行解释,讲解正确的用药知识和疾病发生因素,让患者了解服药的作用和效果,纠正患者的错误观念,帮助其认知自身疾病,自觉改正不正确的生活和饮食习惯,降低漏服药、重复用药、错误用药等发生率,提高药物的合理使用率。

药学监护被称为药学保健或者药疗保健,要求患者结合自身特长针对患者的用药过程,做出相应的监督以及指导,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借此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而进行有效的药学监护,能够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和患者对药物知识的理解,使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用药疗效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这样能够获得较为良好的效果[6]。因此,临床药师在对患者进行管理时,应当结合患者的特点开展全方位的药学监护,记录患者的诊疗状况以及用药状况,根据患者的个体化特点制定相应的给药方案,并给予患者有效的健康知识教育,这样能够提升患者对于疾病的知晓率和用药依从性。

综上所述,在对焦虑抑郁障碍患者进行用药治疗时,一方面需要给予患者有效的药物治疗,另一方面也需要尽可能给予患者有效的药学监护,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使患者的病情改善质量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药师药学监护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药师干预作用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报中的作用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PCC0104007在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中的药学研究
我国民法典有关成年人自主监护的规则亟须体系化
熊真的活过来了
熊真的活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