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康复状况调查

2021-11-25林育波郑闻华谢悦喜许安达高镇松

智慧健康 2021年27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出院依从性

林育波,郑闻华,谢悦喜,许安达,高镇松

(广东省汕头市第四人民医院,广东 汕头 515000)

0 引言

精神分裂症比较容易在青壮年人群中发生,患者会出现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并且患者的精神活动不协调。病情比较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住院进行长期的系统性治疗,这就会使患者长期脱离社会。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患者出院后会出现比较明显的社交孤立感,其生活质量也无法得到有效保证[1-2]。过去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研究大多数都将重点放在住院期间的治疗中,很少有对患者出院后的康复状况、复发情况以及生活质量作出关注。基于此,本文针对出院后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追踪调查,对患者的康复状况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到广东省汕头市第四人民医院治疗的60 例精神分裂症状的患者,随机数表法分成常规组和综合组,每组30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显示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干预方法,为患者进行积极的系统治疗,出院前为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的出院前指导,包括用药指导、健康教育、生活日常指导、相关注意事项指导等。综合组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增加康复状况追踪并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康复指导,具体为:①为患者建立个人档案,指导患者定期进行复诊,采用跟踪随访调查和量表评定的方法进行调查、收集资料,针对患者出现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康复指导计划;②根据计划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并通过与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的生活能力,纠正患者出现的错误认知以及行为,叮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回访后对患者这一阶段的心理状态以及生活状态进行评估和分析,根据患者的实际康复情况调整康复指导计划;③对于沟通后疑似病情复发的患者,要求家属及时带患者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预防病情的发展。

1.3 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出院时、出院半年时以及出院一年时进行回访,评估患者的康复状况。①对比两组患者出院一年后的治疗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②对比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6 个月以及出院1 年的生活质量,采用GQOLI 量表进行评分,满分100 分,总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③对比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6 个月以及出院1 年的生活能力,采用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FPI)进行评分,总分>38 分,社会功能正常;总分29~38 分,轻度社会功能缺陷,总分19~28 分,中度社会功能缺陷;总分9~18 分,重度社会功能缺陷,总分≤8 分:极重度社会功能缺陷;④在1 年后,对患者干预满意度进行统计,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主要考察护理人员态度、沟通能力、护患关系建立等,不满意、基本满意、非常满意的评分分别为<60 分、60~89 分,90~100 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度+基本满意度,满意度越高干预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收集的数据应用SPSS 12.0 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土标准差表示结果并应用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以P<0.05 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出院一年后的治疗依从性。综合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比[n(%)]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两组患者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统计学意义;出院后6 个月以及1 年,综合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2.3 两组患者生活能力对比

两组患者出院时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统计学意义;出院后6 个月以及1 年,综合组患者的生活能力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能力对比()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能力对比()

2.4 两组患者干预满意度对比

综合组患者干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干预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随着社会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患者经过治疗出院后的康复效果以及能否正常回归社会成为了关注的重点。大多数的患者在医院进行系统的治疗之后,病情逐渐好转,其社会功能也逐渐的恢复,患者出院以后仍然需要进行长期的用药治疗,并需要适应出院后的生活和工作[3-4]。但是患者是否能够自己坚持治疗,患者的康复状况如何,生活质量是否得到提高以及病情有无复发等情况,都需要进行长期的跟踪调查,以便及时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患者的远期疗效进行分析和评估,进而了解现阶段使用的治疗方法是否有效[5]。针对出院后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随访调查,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针对性健康指导,还可以积极调整患者后续康复治疗的方案、帮助患者早日回归社会。与此同时,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状况、疾病复发状况等,能够为以后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治疗提供相关依据。

治疗依从性指对相关指导和医嘱遵守或服从,进而促进有效作用产生。近些年来,抗精神病新型药物成功研制和临床应用,显著提升了治疗效果,然而同时也面临病情复发的问题。而导致复发发生的主要原因为治疗维持时间短或中断治疗。相关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表现出的不依从、部分依从、完全依从各占1/3,进而依从性并不高,因此,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实行相应的干预极为关键。传统护理中仅重视院内护理,护理干预实施过程中,护患关系呈现指令式,进而让患者心理不舒服,对治疗计划并不认同,因此,不依从为患者的合理选择,符合患者对生活质量的选择。据现代护理思想,护理模式强调患者为中心,护患关系呈伙伴式,可将护患距离缩短,加强护患沟通,可对患者不依从发生原因进行了解,以便有效、及时干预,实现日常生活和治疗依从性间的平衡。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患者治疗依从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治疗依从性降低,影响治疗和康复效果,进而会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另外,治疗依从性也影响生活能力,对患者康复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三者间均具有一定的关系,对患者实行出院后干预对患者康复意义重大。本研究对患者实行康复状况追踪并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康复指导,以患者康复为目的,以提升治疗依从性为目的,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生活能力的目标[6-7]。本文对比两组患者出院后一年的治疗依从性,综合组患者优于常规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能力,综合组患者出院后6 个月以及1 年的各项评分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患者干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出院后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出院后的随访调查以及针对性健康指导,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均得到有效改善,有效促进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及社会。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出院依从性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PCC0104007在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中的药学研究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第五回 痊愈出院